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圖表】政治光譜從極權的王室到民主選舉,你知道東南亞各國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圖表】政治光譜從極權的王室到民主選舉,你知道東南亞各國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就在來臨的本週六(11月19日),馬來西亞將舉行第15屆全國大選,若無意外的話,接下來的10個月內,至2023年的8月,將會有四個東協成員國舉行全國大選,可以說東南亞的政治相當熱鬧。 為使讀者們更了解東南亞各國的政治體制,關鍵評論網製作了兩張圖表,供大家認識周邊鄰國的政治情況,了解當地的國家領導人是如何誕生的。

以下兩張圖表,分別以東南亞的「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分類,以介紹11個東南亞國家的政治體制。

海洋國家

東南亞政府體制_海洋國家_(1)

馬來西亞:2022年壓軸登場

馬來西亞第15屆全國大選將在11月19日舉行,相較於台灣以單一政黨為單位投入選舉,馬來西亞則是由「政黨聯盟」為單位競爭執政權,如被視為執政聯盟的國陣、國盟,在野的有希望聯盟。

馬來西亞的政治體制源自於前殖民宗主國英國的「君主立憲內閣制」,各政黨聯盟將角逐下議院的222個國會議席,掌握過半一席即可獲得執政權,首相將由聯盟的政治領袖擔任。如果無法由單一的聯盟獲得過半議席,將有可能出現幾個政黨/聯盟組成「懸峙議會」共同聯合執政。

關於內閣制國家,不像施行總統制的國家如台灣,一般會對國家領導人(總統)有任期限制,以及有明確的全國大選時程。由於內閣制國家的首相或總理,是由掌握國會多數議席的政黨領袖擔任,並非全民直選,因此只要不獲得國會多數議員的支持,即可宣布解散國會大選,或是在國會任期內選擇最有利的時機宣布解散國會。例如,馬來西亞的上一屆大選是在2018年5月9日,一屆政府是五年,因此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最晚得在2023年5月解散國會,不過最終是在今年10月10日解散了。

首相產生過程

一般內閣制國家都會有一個虛位元首,如蘇丹、國王等世襲統治者,不過馬來西亞的最高元首(國家元首)是輪流擔任的,並非終身職。目前在位的最高元首蘇丹阿布都拉(Al-Sultan Abdullah ),則是來自彭亨州王室。

馬來西亞有13州,其中9州有獨立的王室存在,根據馬來西亞的聯邦憲法,國家的最高元首由這9個州屬的蘇丹輪流,先得經過各州統治者會議投票後選出,一任5年,可重複擔任但不得連任;最高元首也是馬來西亞武裝部隊海陸空三軍的名譽最高統帥,也是其它沒有王室的四州及三個聯邦直轄區人民的伊斯蘭教與馬來習俗領袖。

雖然最高元首是虛位君主,聯邦憲法明定國家元首是國家代表、立法和行政的最高決策人,但在實際運作上必須依照首相以及內閣的意見行使職權。最高元首只有在部分情況下可行使「酌情權」,包括判斷何者是獲得國會多數國會議員的支持來委任首相、是否聽取首相建議解散國會、召開統治者會議商討涉及統治者的特權,以及其他憲法賦予的酌情權等。

最後,馬來西亞國會由上下兩院組成,下議院的222席皆由公民直選,上議院共有70名上議員,其中的26名上議員是由13州的州議會間接選舉產生,另外的44名上議員則由聯邦政府向最高元首推薦任命。上議院的職責是審查由下議院通過的法案,當兩院一致通過一項法案後,才送至最高元首御准,但若上議院拒絕通過該法案的話,一年後依然得送交給最高元首御准。

延伸閱讀:

AP22320022188162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圖為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的選舉看板,照片攝於11月15日的選舉期間。

新加坡:直選的虛位總統

上一屆新加坡國會大選在2020年7月10日,因此下一屆國會大選最遲得在2025年7月10日前舉行。不過,其實新加坡在2023年還有場選舉,那就是總統大選。

由於與鄰國馬來西亞同為英國的前殖民地,新加坡也是內閣制國家,國家實質領導人是獲多數國會議員支持的領袖擔任總理,現任總理是人民行動黨籍的李顯龍。

新加坡沒有王室,因此新加坡的國家元首是總統,儘管是代表國家象徵的虛位元首,但仍由直選產生,任期是6年1屆,連選得連任一次。根據憲法,新加坡總統擁有否決財政議案和公務員任命等權力。新加坡現任總統哈莉瑪(Halimah Yacob)是2017年9月13日當選,因此下一屆總統大選預計在2023年9月舉行。

新加坡總統是1993年才開始全民直選,此前是由一院制的國會選出。為維持國內華裔、馬來裔、印度裔的族群關係,新加坡國會在2016年通過修訂憲法,若某個族裔連續五屆沒擔任總統,之後一屆將保留給該族裔,由於2017年總統大選時,已連續五屆未能選出馬來裔總統,因此該屆總統選舉首度啟用新制,只讓馬來裔候選人申請,最終由人民行動黨籍的前國會議長哈莉瑪當選。

無論是總統直選,或是國會議員選舉,都是透過公民直選產生的。而且,新加坡實行強制投票制度,滿21歲的合格選民如果沒有在大選中履行投票的義務,就會失去未來投票的資格。

新加坡國會由民選國會議員、非選區議員及官委議員組成,目前共有93席民選議員、2席非選區議員,以及9席官委議員,共104席,任期最多五年(官委議員除外)。所謂非選區議員,是新加坡特有的政治制度,是為了保障國會中有反對黨的聲音,1965年建國的新加坡未曾經歷政黨輪替,長期由人民行動黨執政。2020年7月10日起,憲法規定非選區議員席次最多為12席減去反對黨當選席,因此根據2020年大選結果,反對黨共贏得10席議員,因此反對黨「額外」獲得2席非選區議員。

至於官委議員,與公民直選的民選議員不同,官委議員是由公眾推薦對社會有傑出貢獻的人士,再經國會特別遴選委員會篩選之後,由新加坡總統任命並委任,作用在於為國會提供多元觀點。按憲法最多可任命最多9席官委議員,任期兩年半,可連任。

延伸閱讀:新加坡大選結果2大觀察:執政黨還是贏了,但近4成民眾不打算給一張空白支票

AP_20192215881685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前往投票所投票,照片攝於2020年7月10日。

印尼:告別佐科威時代


“2022馬來西亞大選”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