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鄉《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為什麼我們會稱Omicron是救星?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是一個台灣的流行病學專家,用台灣這片土地的語言所寫。集合疫情期間,全球科學界對病毒、疫苗、免疫反應、防疫成效的研究成果,加上傳染病學、流行病學、公衛專業的解讀,層層為大眾的防疫知識打釘固樁。
另一個研究6,探討有接種疫苗者與未接種疫苗者,感染Omicron之後的差別。研究發現,有接種疫苗的人感染Omicron後所產生的抗體是廣效的,意即可中和Omicron以及更早之前的變異株;若是沒接種疫苗,被Omicron感染,大部分的人只會產生針對Omicron的中和抗體。

以上研究顯示,與單純被感染或只有接種疫苗相比,不論先被感染後接種疫苗,或是先接種疫苗再被感染,綜合免疫都會帶給人體較高、較廣效的中和抗體。(見下圖)

研究甚至發現,綜合免疫可以克服年長者對疫苗的不良反應。(見下圖)

無論是哪一種新冠病毒變異株,對於年長者都具有較高的風險。但年長者經常出現對疫苗反應不佳的問題。別說是新冠病毒,就連流感疫苗,也會出現抗體效價與年齡成反比的現象。然而,我們發現,綜合免疫所產生的抗體,不只較為廣效,還可以克服年長者抗體反應效價低的問題7。
綜合免疫為你做好準備,對付下一個變異株
新冠病毒持續變異,Omicron已從BA.1、BA.2,一直到現在的BA.5,而且現階段的變異與選殖,都免不了有免疫逃避的屬性。甚至出現一個很誇張的說辭:Omicron象徵重複感染的時代來臨。
確實研究結果告訴我們,Omicron重複感染的機率是Delta的10倍多。不過這是針對感染了以往的變異株之後,Omicron 與過往變異株抗原差異的結果。如今我們面對BA.5來勢洶洶,大家更好奇的是,那500萬名已經感染了BA.1、BA.2的台灣人,是否還會再一次感染BA.5?
其實不然。
葡萄牙是歐洲較早被BA.1入侵的國家,接著也被BA.5入侵。他們針對不同期間被不同變異株感染的人,再次被BA.5感染的機率進行研究8。結果顯示,因為全民高疫苗接種率,綜合免疫對Omicron突破性感染的保護性是相當不錯的,約75.3%。
綜合免疫除了保護我們比較不容易被另一種變異株感染,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讓免疫力持續得更久。
卡達在Omicron變異株出現前所做的一項研究9,發現若是只有接種疫苗,疫苗的保護性會隨著時間而遞減,反應在每日累積的總感染率在80至120天之後, 開始加速上升,因為疫苗保護效益降低了。(見下圖)反觀感染過的族群,累積感染率呈直線,表示疫苗加上自然感染的保護性維持不變,也就是綜合免疫的保護性可以維持得更長久。

我們已經知道一個事實:打了疫苗,仍無法完全保護我們不被新冠病毒感染。還是得透過被病毒感染,獲得綜合免疫。
這樣的結果並非人類的選擇。畢竟我們原本期待的是:透過疫苗取得群體免疫。
顯然,面對疫情,人類只能在被給予的選項中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我們拒絕不了綜合免疫,卻可以有計畫地接受如何以「綜合免疫」取代「群體免疫」,並在過程中將整體的危害降到最低。至於,「整體的危害」包含什麼?還需經過一番公開討論。不過在Omicron的低致病性與疫苗高覆蓋率的組合下,回歸正常生活應該是指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 Stamatatos, et al. mRNA vaccination boosts cross-varia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elicit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Science. 2021 Mar 25;372(6549):1413-8.
- Reynolds, et al. Prior SARS-CoV-2 infection rescues B and T cell responses to variants after first vaccine dose. Science. 2021 Apr 30;372(6549):1418-23.
- Crotty., Hybrid immunity COVID-19 vaccine respon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the immune system perceives threats, Science 372, 1392 (2021)
- Callaway E. COVID super-immunity: one of the pandemic’s great puzzles. Nature. 2021 Oct;598(7881):393-394.
- Gruell, H., Vanshylla, K., Tober-Lau, P. et al. mRNA booster immunization elicits potent neutralizing serum activity against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Nat Med 28, 477-480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1-01676-0
- Khan, K., Karim, F., Cele, S. et al. Omicron infection enhances Delta antibody immunity in vaccinated persons. Nature 607, 356–359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830-
- Bates, et al. Vaccination before or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leads to robust humoral response and antibodies that effectively neutralize variants. Sci Immunol. 2022 Feb 18;7(68):eabn8014.
- Malato, et al. Risk of BA.5 Infection among Persons Exposed to Previous SARSCoV-2 Variants. N Engl J Med. 2022 Sep 8;387(10):953-954.
- Abu-Raddad, et al. Association of Prior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Risk of Breakthrough Infection Following mRNA Vaccination in Qatar. JAMA. 2021 Nov 16;326(19):1930-1939.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新冠疫情,人類的奇幻之旅,終結與再出發》,商周出版
作者:何美鄉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新興感染症的紀元已經降臨。
任何新興疾病,都是從一個未知的疾病開始……
跟人性一樣善變的病毒,疫苗研發趕不上變異株大浪來襲,
混亂中人類起而行動,集體知識的累積讓世界免於滅頂,
儘管災難的傷口沉痛,卻能為未來的美好指路。
疫情結束但病毒與感染症沒有消失
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
揭開疫情報導不會告訴你的事、防疫免疫還沒說完的事
面對未知疾病的挑戰,人類從不放棄、不躺平!
回到二○一九年末,身在台灣的我們,恐怕很難想像,日子即將全然改變。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子,都將被口罩蓋上、被酒精浸潤。
新冠疫情是一齣歹戲拖棚的病毒變異大競賽。原本預期疫苗上市、接種疫苗、疫情結束,一切回歸正常。但新的變異株一次又一次出現,我們只能不斷調整目標和行動。
本書是一個台灣的流行病學專家,用台灣這片土地的語言所寫。集合疫情期間,全球科學界對病毒、疫苗、免疫反應、防疫成效的研究成果,加上傳染病學、流行病學、公衛專業的解讀,層層為大眾的防疫知識打釘固樁:
- Omicron將成為在地化的季節性呼吸道感染症!
- 重複感染提供在地化疫情的平衡與穩定!
- 綜合免疫為你做好準備,對付下一個變異株!
- 疫苗刺激免疫反應,怎麼做讓疫苗反應更好?
- 長新冠是什麼?誰容易有長新冠?怎麼治?好得了嗎?
- 生活習慣不健康,無敵星星也會變流星!
- 益生菌和維生素D是對抗病毒的神奇療方!
科技,還未找到更好的方法,杜絕再一次全球大流行;但人類歷經災難的知識成長,可以是防疫最有效的武器。隨著新冠疫情結束,我們是否可以用更前瞻性、永續性的思維,重建已經被我們破壞的一切?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