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單純異議份子變恐怖組織,一次看懂博科聖地的前世今生

從單純異議份子變恐怖組織,一次看懂博科聖地的前世今生
圖為協助奈及利亞掃蕩博科聖地的查德士兵。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和平之家」(Home of Peace),奈及利亞博爾諾州(Borno)汽車車牌上如是寫著。一個被「博科聖地」折騰半死的地方,原來於這個極端武裝組織崛起之前,也曾經為和平而自豪。

文:雅德

「和平之家」(Home of Peace),奈及利亞博爾諾州(Borno)汽車車牌上如是寫著。真是諷刺,一個被「博科聖地」(Boko Haram─意指西方教育是被禁止的、西方影響是種罪惡、以及西化是種褻瀆)折騰半死的地方,原來於這個極端武裝組織崛起之前,也曾經為和平而自豪。

「博科聖地」到底有多長的歷史?它是如何產生,經歷了什麼演變,導致成為今日以冷血手段進行大規模殺戮和破壞,令當地人深惡痛絕的一股邪惡力量?筆者身處奈及利亞(Nigeria)多月,曾經逗留在「博科聖地」肆虐的東北部2個月,而且深入其根據地博爾諾州首府邁杜古里市(Maiduguri,以下簡稱邁市),與當地居民有密切接觸,因而掌握了一些鮮為外人所知的情況。

透過本文,筆者嘗試以邁市為基礎勾勒出「博科聖地」由起初產生至現今發展變化的輪廓,並介紹當地人的觀點,以及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博爾諾州汽車車牌上寫著「和平之家(Home of Peace)」

博爾諾州汽車車牌上寫著「和平之家(Home of Peace)」。Photo Credit: 雅德

西方教育是罪惡?

大家都以為「博科聖地」是一個組織的名稱,其實不然。「博科聖地」是奈國北部流通的語言豪薩語(Hausa),其意指「西方教育是罪惡」。為什麼說西方教育是罪惡?這是有歷史淵源的。1900到1960年期間,奈及利亞被英國殖民統治。英國殖民之前,奈及利亞北部大多數的在地部族信奉伊斯蘭教,南部地區居民則包括穆斯林和民間宗教信仰者。

英國人首先踏足奈及利亞的南方,其殖民統治也就由南向北擴展。基督教傳教士緊隨殖民者抵達奈及利亞,並開始在南方傳教和辦學。逐漸地,奈及利亞南部成為以基督徒為主的地區,很多穆斯林子弟因為進入傳教士所辦的學校受教育,而在教育影響下改信了基督教。奈及利亞北部的伊斯蘭學者鑑於此,為了防範未然,便提出「Boko Haram(西方教育是罪惡)」的口號,以警惕穆斯林家長不要把子女送進基督教學校。

要知道,伊斯蘭教育在當地歷史悠久,穆斯林孩子都入讀伊斯蘭學校(Madrasah);學校不單教孩子讀書識字,還傳授和深化伊斯蘭信仰,以及提供建基在信仰上的品德教育。若穆斯林孩子入讀基督教學校,即失去接受伊斯蘭教育薰陶的機會,恐怕長大後將會與自己原來的文化傳統脫離。基督教學校隨英國人進入奈及利亞,那些學校標榜西方教育的優勢,灌輸學生與當地傳統大相逕庭的思想;因此,學者警告西方教育(基督教學校)是罪惡。

一句殖民地時代的警語,怎麼會成為當今一個極端組織的名稱呢?「博科聖地」是該組織第一位領導者穆罕默德‧優素福(Mohammed Yusuf,簡稱MY)所採用的歷史詞彙;然而,在新的社會文化環境下,「西方教育是罪惡」的含義與之前大不相同。MY是奈及利亞東北部一位擁有個人魅力的宣教士。他居住在邁市,先是在當地清真寺任宣教士,其後成立了自己的宣教中心,吸引了一批追隨者,其中不少是青年。

宗教與社會脈動有深切關係,而且往往影響著社會運動。MY對奈及利亞社會的腐敗情況提出嚴厲的批評和獨到的觀點與解決方針。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可是,石油並沒有帶來國家社會繁榮昌盛或民生的富足。相反地,奈及利亞的民生問題愈來愈嚴重,社會腐敗日益惡化。解決之道為何呢?MY認為,「西方教育」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奈及利亞菁英都是英國人留下之西方教育的產品,是這些菁英帶著民眾走向腐化;因此,西方教育難辭其咎,它是罪惡之源。

MY之主張「西方教育是罪惡」有第二個理由。奈及利亞的公立學校學生大多數是男女混合上課,其中又不少是寄宿學校。自從西方文化入侵奈及利亞的傳統文化後,兩性關係產生了明顯變化。以前,男女雙方嚴守道德界線;但是,白人帶來了鬆散、隨便的兩性觀念。在西方文化主導的現代化都市裡,未成年少女成為未婚母親比比皆是。由於男女的混校助長了輕挑的兩性觀念,不僅學生之間大搞男女關係,更有男老師與女學生之間的不倫戀;而寄宿學校更是製造未婚媽媽的溫床。所以「西方教育是罪惡」。

MY進而指出第三個原因,政府學校的一些課程內容違反伊斯蘭教義,例如學校教授「達爾文進化論」就有違伊斯蘭的基本教義,即萬物皆由造物主所創造。

MY最為人所知的理論即是「西方教育是罪惡」,因此,以他為首的群體便被冠以Boko Haram(音譯兼意譯為「博科聖地」)這個名稱。其實,該群體的正式名字是「順尼派宣教與奮鬥團(Jama‘atu Ahlisunnah Lidda‘awati Wal-Jihad)」。此名稱原文為阿拉伯文,其中「奮鬥」一詞乃由阿拉伯文「Jihad」翻譯而來,意思是「努力」、「奮鬥」。Jihad通常被誤譯為「聖戰」。

MY曾經與奈及利亞北部著名的一些伊斯蘭學者如Sheikh Ja‘far Mahmud Adam,就西方教育對穆斯林來說是否罪惡進行公開辯論。一般伊斯蘭學者認為,西方教育的確含有一些不良的元素,但不應就被全盤否定。伊斯蘭提倡教育,伊斯蘭法學家並未把西方教育評定為非法;所以,穆斯林接受西方教育並不構成罪惡。不過,「博科聖地」成員的確認同MY的觀點,認為西方教育是罪惡,成員中接受過西式高等教育的,紛紛把畢業證書撕掉。

以伊斯蘭法引導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