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了嗎?四位專家分享如何脫困

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了嗎?四位專家分享如何脫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更多的經濟自由化可以促進繁榮,但那將迫使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放棄政治控制,而後者的可能性不大。那麼,中國經濟如何脫困?看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對迫在眉睫的巨額債務的處理。可以假設的是,至少就目前而言,繁榮時期已經結束,一個新的、遠不那麼光彩奪目的時代已經開始。

習近平和黨旗

Photo Credit: BBC News

中國經濟增長繼續放緩,國債規模是經濟規模的兩倍多,青年失業率飆升,不斷反覆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封控衝擊了經濟的方方面面,外國資本在撤離,許多人眼裡前景黯淡。

不少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能否脫困看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對迫在眉睫的巨額債務的處理。

國際機構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幅度將落後於部分亞洲國家,這將是自1990年代初以來第一次。

那麼,中國經濟到底有沒有陷入困境?出了什麼問題?

BBC國際部《調查》(Inquiry)節目請四名專家分享他們的看法—— 

  • 于潔博士,英國查塔姆研究所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
  • 王丹,中國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 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和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研究員,《紅旗,為什麼習近平的中國處於危險之中》一書作者。
  • 莎拉.舒(Sarah Shue),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供應鏈管理系副教授。

中國經濟怎麼了?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多年前,中國經濟開始崛起說起。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中國的崛起

半個世紀前,中國結束了十年「文革」浩劫。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踏上一條新的道路。在鄧小平的帶領下,中國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

改革開放推動了製造業、技術和企業家精神的爆炸式增長。中國很快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於潔說:「這(文革結束)無疑是一個轉折點。…… 他(鄧小平)意識到,這個國家不能像十年前毛澤東統治下那樣繼續下去。所以從本質上講,他試圖做的實際上是釋放中國廣闊的市場和龐大的經濟的活力。」

許多國有企業改制或私有化,外國投資被允許流入,中國龐大的勞動力向世界開放。

於潔說:「紡織品、玩具或白色家電,這些製造業實際上掌握在私營部門手中。而且,當時的每個省都能夠向這些私營企業提供某種有吸引力的貸款,讓它們得以重振商業。 」

高考恢復,人才培養受到重視,知識受到尊重,創新文化再現,培養出一代思想自由、真正擁抱市場經濟的人才。從八十年代初開始,中國開始逐漸獲得外國經驗。中國高級經濟決策者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這一代人。

於潔說:「我認為人們的思維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只是關於意識形態,不再僅僅是對領導者的忠誠。我認為人們開始更多考慮自己的經濟福祉,是否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開始這樣做。你可以看到,當今中國大多數億萬富翁就屬於第一批進入私營部門,或自己開私營公司的那一代人。」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推動了出口繁榮,驟增的物流需求推動了下一個階段的快速發展,核心是運輸網絡的建立。

於潔解釋:「他們意識到作為一個製造中心,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基礎設施與之匹配,如良好的高速公路和足夠的機場等等。這就是驅動力,真正是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提供條件。所以,一切都始於2001年。」

隨著經濟的繁榮和中國老百姓的富裕程度提高,儲蓄增加,閒錢需要找到投資。

她說:「在動盪的股市和實實在在的房產之間,人們發現買房更可靠,回報有保障。由於中國當時私人養老金市場還在萌芽狀態,買房被認為是最可靠的保值和養老儲蓄方式。」

而且,房地產行業似乎最容易賺錢,因此可以保證投資回報。

恆大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1995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年首次私有化。僅僅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後,令人驚訝的是,70%的中國家庭財富與房地產有關。

同時,房地產市場佔中國經濟整體的三分之一。

回顧那段歷程,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腳步出現不穩——房地產市場泡沫。

房地產泡沫

恆大銀行首席經濟師王丹,談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和緣由。

住房建設,包括住宅和商品房,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增長的一個主要推動力。

王丹說:「過去30年裡,人們一直在投資房地產市場。如果他們在2000年-2010年間這樣做了,那麼當時投資的人實際上已經積累了足夠他們一生的財富,因為一般來說中國城市的房價(在那段時間裡)至少翻了一番。」

在改革開放中致富的中產階級不斷壯大,大量人口向城市遷移。房地產開發商反應敏捷,掀起瘋狂的樓房建設狂潮。

「在中國,我們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系統。一個是大城市的住房市場,無論經濟增長或國際環境如何,它們通常都被認為是安全資產。他們的價格不斷上漲。即使是現在,像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城市仍然有一個非常健康的房地產市場。但是,當你離開那些大城市,進入較小的城市時,就會發現住房需求遠遠落後於住房建設。」

中國有幾十個城鎮出現了大規模的過度開發問題,可以看到空置的社區,甚至已經建成但從未有人居住的整個城市。那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的核心所在。

問題是,它為什麼會出現?

那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機。作為危機應對措施,政府開始刺激經濟,指令地方政府花費大量資金建設道路和橋樑,無論是否需要,目的是創造就業機會。

地方政府必須為此籌集資金,做法就是出售或租賃政府手中可以動用的一項資產, 那就是土地。

地方政府希望出售更多土地,用以支付當地的基礎設施和其他社會項目開支。所以,它們盡力出售土地,而房地產開發商便爭先恐後地購買上市的地皮。

這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許多中小城市巨大的房地產泡沫膨脹。

鬼城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開發過度,中國許多地方出現空房鬼城

泡沫的背後

通常,開發商會賣預售屋,然後開始蓋房。買家很樂意這麼做。

王丹說:「人們更願意買預售屋的原因有很多。一個明顯的動機是,這種方式通常較便宜。因此,成屋市場上買家通常必須支付更高的抵押貸款。而且他們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要求支付首付。預付款開發計劃在過去18年中一直運作得相對較好,因為它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了廉價建造房屋的必要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