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防疫20條」煞不住疫情,日增逾3萬例防控升級,中國網友「十問」質疑當局防疫不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日前表示,中國民眾對20條產生擔憂,是因為二、三線城市缺乏醫院,全國醫院更缺乏加護病房,加上社會免疫屏障低及國產疫苗效力不高。加上疫情正升溫及上述的宣傳影響,才會產生這種心理。但事實上,Omicron已經不像官方先前宣傳的那樣了。
中國防疫20條煞不住疫情,日增逾3萬例防控升級
(中央社)中國公布「優化防疫20條」後疫情卻激增,單日新增本土病例突破3萬例,北京、江西及河南等升級防控,鄭州強調5天打一場「拔點清面」攻堅戰,但當地富士康廠區先發生員工與「大白」的混戰。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24日上午公布,23日零時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共3萬1656例(含確診與無症狀感染者),本土新增病例3萬1444例、境外移入212例。新增1例死亡,為本土病例,在北京。
其中新增本土確診3927例,包括廣東1791例、北京509例、重慶409例、山西247例、四川194例及河南159例等;另本土無症狀感染2萬7517例,主要為廣東7505例、重慶7437例、北京1139例、四川1091例、新疆943例及河北882例等。
23日中國新增本土疫情(含確診與無症狀感染者)以廣東9296例、重慶7846例、北京1648例為最多。
中國11日公布「優化防疫20條」後,地方防疫出現鬆緊不一的亂象,本土疫情反煞不住越發嚴重,本月迄今逾25萬人染疫,而今天官方最新數據,本土單日新增突破3萬例大關,多地迅速防控升級。
綜合陸媒報導,廣州市啟用19個方艙醫院,指定28家三級綜合醫院以「院包館」形式接管方艙醫院,實施分類救治,開放床位近7萬張,其中疫情焦點海珠的疫情仍然處於高位波動期,將延續強化管控措施。
另北京市新國展輕症方艙醫院也已投入使用。疫情高發多發的朝陽區進一步降低社會面活動度,減少人員流動。深圳市公告從24日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公共密閉空間須憑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遼寧瀋陽市自24日起至28日,市內9區連續展開區域核酸檢測。嚴格限制人員非必要流動,密閉公共場所暫時關閉,餐廳飯店暫停內用。另海南三亞市調整外來(返)三亞人員管理措施,抵瓊未滿3天將標記提示,不得進入餐飲酒吧、超市賣場、休閒娛樂等室內人群聚集場所。
河南鄭州市23日宣布將自25日至29日,在主城區(市內八區)進行流動性管理,每日進行核酸檢測,用5天時間打一場「拔點清面」的攻堅戰,市民非必要不外出。
不過,鄭州富士康廠區22日晚間傳出因為不滿合約的補貼金額政策,與先前承諾的不同等,大批新進勞工深夜聚集抗議,影片顯示至少上千人與身著白色防護衣的警察爆發激烈衝突,過程中,警方一度發射催淚彈,持長鋼管毆打勞工;勞工則丟擲石塊,拿出滅火器反擊,還砸毀車輛與核酸檢測亭。
鴻海集團旗23日傍晚發出3點聲明,指出津貼一向按合約內容履行、員工並無混住、持續與員工及當地政府做好溝通,但23日入夜後,富士康勞工再度在戶外聚集,號稱有萬人與大批武裝警察對峙。
中媒《財聯社》報導,23日鄭州富士康宣布對於選擇離職返鄉的新進員工給予人民幣1萬元(約新台幣4.4萬元)費用,含薪資、隔離費、誤工費、車費等各類補貼。事件後續受關注。

中國網友撰文十問,質疑當局防疫不力
(中央社)中國當局硬清零嚴封控疫情更加劇,刊登在微信公眾號「長安課堂」的文章「十問」,質疑政府防疫不力網路廣傳,並就國產疫苗有效性及為何遲不解除控管等,點名防疫主責機關衛健委說清楚。
目前長安課堂已被封號,原文當然也看不到,但止不住網友在推特等社群網站的廣泛分享。發文的作者自稱是升斗小民,對衛健委有10個疑問盼當局解答。
首問衛健委,主要職責是統計染疫數據嗎?對於患者的治療,衛健委做了多少推廣工作?Omicron的致死率衛健委公布了嗎?基層防疫層層加碼,衛健委處理了幾個人?今年新疆西藏等地連續數個月的封控,衛健委認為合適嗎?
歷史上產生的任何流感病毒有被人類消滅了嗎?如果沒有,憑什麼可以消滅COVID-19?如果消滅不了,要付出什麼代價才能對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清零?一輪輪核酸檢測到底有多大用處?
絕大多數民眾都打了3劑以上的國產疫苗,為什麼還是照樣不斷感染?到底疫苗有沒有用?
和流感病毒相比,Omicron的致死率到底是低還是高?Omicron到底致死了多少人?
針對COVID-19病毒,當局解除管控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沒有客觀科學的標準,難道要一直管控下去嗎?
北京最近的3例死亡病例都是臥床不起的老年病例,請問他們究竟是怎麼感染的?流調有結果了嗎?是不是只要是流感,核酸檢測就有可能顯示陽性?如果是這樣,核酸檢測的意義何在?
中國疫情的防控政策決策依據究竟是什麼?是數據,是模型,還是推測?鍾南山、張文宏、張伯禮等專家已經說了Omicron的毒性很低,為什麼還要管控一個並不致命的疾病?
因為制度不同,人口稠密程度遠高於大陸的香港從來就沒有做過全員核酸檢測,而且已經放開管控幾個月了,香港社會目前一切正常,發生醫療擠兌了嗎?為什麼香港都沒發生醫療擠兌,大陸就要這麼擔心所謂的醫療擠兌哪?難道香港沒有老人和孩子嗎?
世界上120多個國家早都沒有管控,這些國家的民眾健康受到了什麼傷害了嗎?他們都生活正常嗎?他們憑什麼要比中國人生活得更自由?卡達世界盃開幕了,現場球迷沒見誰戴口罩,也沒聽說要看核酸檢測證明,難道他們和中國人生活的不是一個星球?難道病毒不傷害他們?
印度和中國人口差不多,面積連中國的一半都不到,印度的疫情究竟是個什麼情況?非洲的奈及利亞防疫工作成效顯著,中國不去對標和自己國情差不多的印度,不去學習奈及利亞,整天統計美國的數字,這樣對中國防疫有什麼實際意義?
文末,升斗小民說,請衛健委認真回答完以上問題,再就防控作出決策部署,這點要求過分嗎?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衛健委仍未說明,升斗小民的要求是否過分,不過多數看過文章的中國網友則認為要求合理,並說:「我覺得說得挺有道理的,難道老百姓沒有知情權嗎?刪帖屏蔽。抗疫三年,老子的青春呢?」

優化防疫20條引混亂,中國各地邊走邊看
(中央社)在民間對「動態清零」情緒悶壓多時後,中國官方推出了「優化防疫20條」,措施略有鬆綁,卻引來了混亂。加上疫情上升及部分民眾習慣了清零的高壓作法,讓各地防疫只能邊走邊看。
同時,中國民眾對「動態清零」的態度分歧,也在這20條新措施發布充分凸顯。外界赫然發現,原來中國內部支持「動態清零」嚴格執行的民眾,不在少數。也讓一些地方政府有了「邊看邊走」但「寧嚴勿鬆」的心理。
其中最受矚目的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在中國官方11日正式公布「優化防疫20條」後,立即關閉全市免費核酸檢測站,並解除小區的封控,商鋪也重新開門,公共場所也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馬上成為全國焦點。但「率先躺平」、「中國第1個病毒共存試點城市」的聯想與質疑,隨之而來。
石家莊這個彎轉得太快,不少當地民眾的腦筋卻沒法轉得這麼快,於是陷入另一種恐慌:不是恐慌小區乃至於全城被封,而是恐慌「自己可能染疫」。這導致石家莊在不封城的情況下,路上人車反而也幾近絕跡。
此外,石家莊防疫措施放開後配套措施未盡完善,民眾抱怨不已,加上放開後染疫人數上升,部分民眾紛紛發出「恢復核酸站」、「我們要核酸」的呼聲。20日深夜,石家莊市政府便宣布全市靜默5天,且恢復全民核酸檢測。
石家莊為期僅1週的防疫放開措施草草結束,引起中國各界議論。網路傳出,這是國務院派員到石家莊「批評糾正」防疫作法所致,還傳出當地高官可能要為此下台負責,讓反對「動態清零」民眾搖頭嘆息。而石家莊的失敗,更成為其他地方政府眼中的前車之鑑。
像是對疫情嚴防死守得最徹底、先前因浮濫「彈窗」而遭詬病的首都北京,在20條實施後的確對「彈窗」有所收斂,一開始也不再像過去般動輒封控小區。但在疫情快速升溫,單日染疫人數直衝全國第3後,部分地區嚴格封控的舊習又開始顯現。
位在北京市南郊的大興區,在全市各行政區的疫情相對較輕。但當地一處無人染疫的社區居委會今早仍貼出公告,通知居民「非緊急必要不出小區」,單位「非必要不到崗(到單位上班)」。還要求居民減少出行,盡量不要出大興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可能出去後進不來」;同時宣布不讓非大興區居民進入小區。
這一作法,使當地居民除了仍可訂購外送餐點,以及可在小區的公共空間走動外,不得隨意外出,算是較軟性的封控措施。但即使如此,這一作法讓小區內眾多的上班族只能在家遠距上班,仍然帶來不便。
至於疫情更嚴重的重慶市,採取的是被認為最取巧的方式應付20條。就在20條實施的第2天,重慶市突然在未公開發布通知的情況下,全市進入靜默狀態,所有人在小區內甚至家中隔離,並不符合20條的規定。但面對外界質疑及媒體詢問,重慶市官方卻聲稱,是小區居民自行決定靜默,引起外界更多的質疑與訕笑。
主管防疫工作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21日前往重慶視察防疫工作時強調,要堅定不移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第9版、落實20條」,刻不容緩採取堅決果斷措施。對判定的密接人員要及時管控,「快檢、快轉、快隔、快解」。
在外界看來,孫春蘭的指示既強調了堅持「動態清零」,又強調了落實「優化防疫20條」及「堅決果斷」,對密接人員要「及時管控,快檢、快轉、快隔、快解」。感覺上,這番話似乎仍是傾向嚴格封控,但話又沒有說死,讓各地既要持續揣摩20條的精神,又要心領神會中央大員話中的意涵。
地方政府邊走邊看邊揣摩,廣大中國民眾對防疫的想法也頗為分歧。
與外界認知不同的是,為數不少的中國民眾,相信了官方近3年來的宣傳,對COVID-19病毒、特別是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種病毒有超出常識的恐懼,更對境外「與病毒共存」的方針強烈質疑。同時,中國民間對曾染疫者給予的不友善甚至歧視待遇,更讓他們仍願支持強硬的「動態清零」手段。
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日前表示,中國民眾對20條產生擔憂,是因為二、三線城市缺乏醫院,全國醫院更缺乏加護病房,加上社會免疫屏障低及國產疫苗效力不高。加上疫情正升溫及上述的宣傳影響,才會產生這種心理。但事實上,Omicron已經不像官方先前宣傳的那樣了。
高敬文直指,中國政府「在管控方面是專家」,但制訂「退場政策」經驗較少,「這就是問題」。未來一旦鬆綁,對中國政府而言是危險的。因為,如果各地社會對鬆綁不滿意,將要承擔後果。
在官方「既要防疫、又要發展」、「既不能層層加碼,又不能隨意減碼」的「既要又要」下,準確拿捏政策收放,成為中國各個地方政府的難題。套句鄧小平的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且戰且走,邊走邊看。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中國民眾看世界盃:螢光幕前的熱鬧和身邊封控的靜默,形成強烈對比
- 北京面臨疫情以來最嚴峻情勢,要求降低社會流動,22日起進返京人員全面實施3天3檢
- 防疫軟體掌握行蹤強迫隔離,「彈窗」成北京人疫情下最怕一幕,也催生「養碼」產業
- 中國「動態清零」民怨深,連「愛國大V」也轉向批評引人側目
- 最後的清零國度:受不了隔離封控高壓,海外中國人3年沒回家,在上海台灣人離職返鄉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