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慘敗後6名決策委員請辭,王婉諭和邱顯智齊批黨中央:政黨路線不明,決策層已失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立委王婉諭指出,時代力量現有的決策會議已失去功能,幾次重大事件黨中央都選擇低度回應,甚至不回應。當陳柏惟被罷免,她試圖找發言空間卻被全面檢討;而黨內聲量最大的黃國昌和台北黨部候選人表態支持黃珊珊,黨中央卻敷衍帶過。
九合一大選昨(26)日落幕,時代力量只拿下1位直轄市議員、5位縣市議員、1位鄉代、1位里長,8位爭取連任的議員,只有3位連任成功。時代力量黨中央深夜發出聲明表示結果不如預期,向支持者致上最深的歉意。
而時力決策委員王婉諭、邱顯智、陳孟秀、李兆立、曾威凱以及此次連任成功的新竹市議員廖子齊,今(27)日相繼宣布請辭;辭職的委員們多劍指黨中央,表示選戰路線不明,品牌嚴重模糊,面對重大時事經常未能有效回應,然而決策層卻毫無作為,比起候選人,決策層才更應該為敗選負責。
邱顯智、王婉諭齊聲批評黨決策會失能
邱顯智與王婉諭今日中午不約而同在臉書發文,雙雙宣布辭去時力決策委員職務,邱顯智抨擊黨中央,「選舉過程中,黨中央不僅無法提供候選人基本的奧援,對於捍衛政黨的品牌定位,更是毫無作為。」
邱顯智指出,當媒體報導時代力量有人與民眾黨居中協調,達成新竹市長不提名讓高虹安參選,他以新竹市黨部主委的身分出面駁斥,卻不見黨主席任何反應;高虹安涉入貪污詐領助理費案件,他撰文痛批,以打貪揭弊為目標的黨中央卻未置一詞;選前最後關頭,時力指標人物黃國昌站台民眾黨支持的黃珊珊,黨中央也沒有做出任何有效回應。
邱顯智認為,全台僅選上6席議員,非常對不起長期支持時代力量的選民,而現任議員沒辦法連任、優秀的年輕人無法順利當選,這是台灣社會給時力的重大警訊。
王婉諭也兩度發文,昨天深夜時本來僅表示「成績非常不理想」代表時代力量努力還不夠,無法獲得選民的信任與青睞。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刻檢討、反省。
王婉諭坦言,從2020年選舉至今,歷經多次人事動盪,確實讓大家對於時代力量產生了諸多質疑。而在議題經營和政治攻防上,也屢屢出現進退失據的困境。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困境其根源就是來自於時力自我定位的矛盾。王婉諭認為,面對嚴峻的挑戰,時代力量未來必須、也只能設法走出一條真正堅守價值,同時能夠讓民眾信任的路線。
而今天中午,王婉諭再次發文並且進一步指出,她認為時代力量現有的決策會議已經失去功能,幾次重大事件黨中央都選擇低度回應,甚至不回應。當陳柏惟被罷免的時候,她試圖找出發言的空間卻被全面檢討;而黨內聲量最大的黃國昌和台北黨部的候選人表態支持黃珊珊,黨中央卻以非黨的立場敷衍帶過。
王婉諭更稱,自己不是個情緒激動的人,然而人生唯一拍桌就是在決策委員會議內。當時只要一開口就被打斷,完全無法陳述意見、說明自己的提案。一個黨籍立委,一個決策委員,卻在決策會議中難以擁有發言權,必須用拍桌才能換到發言;不要說支持者不懂時代力量,就連作為決策委員,每當想討論重大時事回應都無法獲得回應,甚至對於時事被要求不能對外發表回應,避免個人意見被當成黨立場。
決策會不敢討論路線、不願討論方向,一步步將時代力量在政治上逐漸推向邊緣的,正是這個黨的狀況。
李兆立則表示,這樣不理想的結果,不該只讓候選人來扛,而是時代力量的決策者們的責任。例如,原本堅持走自己的路的時代力量,這次的選戰路線明顯被代言,導致政治品牌嚴重模糊,決策層卻彷彿若無其事,毫無作為。所造成的衝擊,當然不是候選人們的責任。
同時作為桃園黨部主委的曾威凱也表示,以桃園地區的結果來說,簡智翔在議會優異的表現、林佳瑋長期在議題與地方深耕,加上其他各區候選人的全心努力拼搏,為何結果仍然不如預期?顯然政黨的方向不明對候選人非但沒有助益,反而造成拖累。事實上,選舉過程中我們極力試圖處理路線、與他黨區隔等課題,終究被無視、甚至被代言。身為決策委員,實有愧在各地努力的候選人。
而新竹市香山區連任成功的廖子齊也在臉書上表示,許多平日問政認真,服務紮實的現任議員,以及優秀的新人都落選,時代力量的全國議員席次從選前的10席,滑落至6席,而且除了失去既有的席次,新選上議員的選區僅有2席而已。這結果很讓人難過,身為時代力量決策委員的我,當然不能迴避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將辭去決策委員一職。
時代力量黨中央聲明:表現不如預期,致上歉意並檢討
時代力量今(27)日凌晨透過臉書發文,表示在努力翻轉政治舊勢力的道路上,他們仍將持續前行,感謝選民支持,承諾定不負所託,持續深耕地方 ,讓改革理念付諸實現。
時代力量表示,今年地方選舉不如預期,顯見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時代力量必須向各位支持者致上最深的歉意,來自各界的善意提醒和批評,我們都會謹記在心、深自檢討。」
最後,時代力量也感謝每一位選民、候選人、競選團隊及志工夥伴,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償協助,都將成為團隊前進的養分與動力,「感謝全體黨員和支持者一路以來陪伴時代力量面對各種風雨,因為你們,時代力量不曾想過放棄,我們相信所有理想與價值,都將在不懈的堅持後實現,我們定會更加努力,感謝大家。」
據時力黨章規定,決策委員會成員15人、候補3人,由黨員選舉產生,而黨主席為決策委員會成員互選,決策委員任期自西元奇數年3月1日起2年,於任期屆滿前改選。
2020年12月28日發布第3屆決策委員選舉公告,共有29人登記參選,在黨員投票下,票數前15名高的當選為決策委員,共829位黨員投票、投票率45.93%,有意爭取連任黨主席的陳椒華拿下最高票,獲得632票、得票率76.24%,第二名為王婉諭,獲得611票、得票率為73.7%,而邱顯智則獲586票、得票率為70.69%。
其餘當選名單依序為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基隆市議員陳薇仲、彰化縣議員吳韋達、前時力秘書長吳佩芸、時力秘書長白卿芬、現任時力副秘書長張衞航、立院時力黨團主任賴嘉倫、時代力量智庫副執行長彭盛韶、桃園市議員簡智翔、新竹縣議員連郁婷、新竹市議員廖子齊、前時力秘書長陳孟秀。
後來簡智翔和彭盛韶未繼續擔任,3名候補依序為時力智庫執行長李兆立、新竹市議員林彥甫、律師曾威凱,由於林彥甫無意候補,由李兆立和曾威凱補上;因此在今天5位委員請辭之後,將無人可以替補。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羅元祺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