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先問顧客想吃什麼,直接端上一盤「我覺得這對你最好」的菜色,台灣人民以選票向執政黨表達了意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選舉失敗,並不是民進黨的世界末日,台灣人民也沒有對不起民進黨。但作為意識形態上,唯一明確以台灣為主體的主流政黨,民進黨對台灣人民有其責任:提出適格人才,快速回應民意,明確敵我意識,重整黨部組織。
文:簡立易(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疫情下的自由與權力秩序重組」、「媒體影響與社會問題」課程兼任講師)
11月26日的選舉,台灣人民對於執政黨提名的縣市首長參選人,以選票向執政黨表達了意向。選舉結果,民進黨不但在縣市首長的競逐中落敗,而在僅存的五個縣市中,被認為「選情穩定」的台南和屏東選舉,更是出現得票警訊,對執政黨來說,毫無疑問是一次挫敗。
敗選的因素很多,筆者在此嘗試做出幾個方向的建議。
第一,提出適格人才
此次在北台灣的選舉,不論是桃園先前的林智堅,或是新北的林佳龍,甚至是台北市的陳時中,在提名之初,執政黨都無法提出有力的在地連結論述。餐廳開業,不先問顧客想吃什麼,而是直接端上一盤「我覺得這對你最好」的菜色,手握選票的選民,為什麼要接受強端上來的餐盤?要解決這樣的困境,要大量開放年輕世代參與政治事務。
筆者以為,應該要考慮重新導入初選/假投票機制,不論是黨員投票,或是選民假投票,都可以讓候選人先行面對選戰的試煉,甚至在正式選戰開始後的種種所謂的「奧步」,也都會在初選的階段赤裸呈現,對於候選人的歷練大有幫助。
或有論者會以屏東的個案來反駁,但筆者以為,屏東的案例乃是因為現任者以近乎「指定接班」方式擇定此次參選人,當然會引起黨內分裂,未來在導入初選機制時,以此次經驗參考修正即可。
第二,快速回應民意
筆者認為,應該適度提升民進黨「民調中心」功能。民進黨的民調中心,向有其精準調查的優良信用,此次選戰的結果,可以考慮讓民調中心,從客觀的幕僚角色,大量擴充人力,提升參與度到政策角色。除了忠實反映民意現況外,還要利用其精準調查技術,迅速找出民眾意向,再根據民眾意向,來調整選戰策略。

第三,調整競爭策略
兩年前筆者曾提出:
民進黨競選總部中的部分核心人士,顯然並未從2014年與柯文哲錯誤合作,以及2018年選舉慘敗後,仍向柯文哲屈膝求和,卻慘遭羞辱的教訓中醒悟,不但給予選民最壞的示範,同時也形同告訴黨內同志,民進黨是一個只看權勢,沒有價值理想的政黨,公然縱容這樣一個對外媚中、對內歧視的政黨坐大,未來民進黨執政當局必將因此自食惡果,甚至影響2024年選局,並為中國找尋下一個台灣代言人的可能性,埋下不可知的伏筆。
時至今日,雖然民進黨內已對柯文哲再無幻想,但柯文哲台民黨毫無疑問已經坐大,可說不幸言中。態度上以「兩岸一家親」向中國靠攏,戰術上喜以中國共產黨為師的柯文哲台民黨,在此次選舉中,很明顯就是師法中國共產黨「聯合次要敵人(國民黨),打擊主要敵人(民進黨)」的戰術,在新竹市長一戰中,尤其明確。對這樣的威脅,如果還以「全國得票率也僅有4%」將其視為癬疥小疾看待,等到坐大時就來不及了。
民進黨丟掉執政權,並不可惜,但如讓親中的柯文哲台民黨坐大,屆時讓中國更有干預,甚至侵略台灣,那就是台灣人民的浩劫了。因此,筆者認為,現階段要團結民進黨支持者的士氣,不在打倒國民黨,反而是在徹底對抗柯文哲台民黨。
柯文哲的戰術在「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民進黨反而應該以「打敗次要敵人,再戰主要敵人」的戰略來應對。將柯文哲台民黨視為正式的競爭對手,莫等到根基扎穩,才能確保台灣民主發展。
第四,調整政黨組織
民進黨自2000年起的「執政時總統兼黨主席」的規定應該要徹底檢討,讓整個政黨徹底轉型為選舉機器,由專職黨主席帶領政黨,專心於思想論述、人才甄補、政策產出等現代政黨應有的功能;又或者也可以考慮「內造化政黨」由國會領袖出掌黨機器。但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黨組織的重整,政黨領導人的產生方式,勢必都應該重新討論,以因應時代的變局。
選舉失敗,並不是民進黨的世界末日,台灣人民也沒有對不起民進黨。但作為意識形態上,唯一明確以台灣為主體的主流政黨,民進黨對台灣人民有其責任:提出適格人才,快速回應民意,明確敵我意識,重整黨部組織,是筆者對這次選舉後執政黨的期待,或許也是民進黨主事者可以思考的方向。
延伸閱讀
- 藍綠白的升降浮:「高虹安模式」可能成為柯文哲2024選戰主軸,朱侯互動會是藍營未來關鍵
- 提醒民進黨:無法證明2024會有「鐘擺效應」,但歷史上更多的是「骨牌效應」
- 強迫推銷陳時中:最好的行銷是把自己做到口碑四溢,但咱們的選舉公關業卻總是反過來做
- 蔡英文複製過去國民黨「我是為你好」的傲慢優越感,讓「討厭民進黨」成為各界共識
- 史上最大戰功賦予蔡英文無節制的權力,至此再也沒有一丁點「謙卑」念頭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2台灣九合一選舉”的相關議題
- 2022-12-01 11/26兩岸黑天鵝齊現: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會跟上海反習抗爭擦出什麼火花?
- 2022-11-30 台灣九合一選舉四大要點:藍勝綠敗,抗中保台、修憲複決與2024大選
- 2022-11-30 不先問顧客想吃什麼,直接端上一盤「我覺得這對你最好」的菜色,台灣人民以選票向執政黨表達了意向
- 2022-11-30 【小笠原欣幸特稿】如何解讀台灣選民獨有的平衡感,對於理解台灣政治極具重要意義
- 2022-11-29 【2022九合一選舉】催票率看六都選舉:連任者都是守成,而民進黨在三都持續下滑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