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合一選舉】外媒分析:台灣民意對權力獨大求取平衡,形同進入「後蔡英文」時代

【2022九合一選舉】外媒分析:台灣民意對權力獨大求取平衡,形同進入「後蔡英文」時代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專精台灣政治的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小笠原欣幸說,台灣民眾對政治權力獨大抱持警戒,由於民進黨相對看來正走向獨大,所以讓選民意識到求取平衡。王業立分析,民進黨這次輸了九合一選舉,形同宣告進入「後小英」時代,未來由誰接任黨主席還要看黨內派系協調的過程。

得票誤差範圍最大縣市是台南市,小笠原預估民進黨候選人黃偉哲得票率65%、實際得票率48.80%,誤差達16.2個百分點,預估國民黨候選人謝龍介得票率30%、實際得票率43.63%,誤差13.63個百分點;另一位候選人林義豐的誤差為0.03個百分點,為此次誤差值最小。

此外,金門縣長選舉結果出乎小笠原預測,原預估可連任的楊鎮浯得票率52%、實際得票率41.05%,誤差10.95個百分點,新當選的陳福海原預估40%、實際得票率49.34%,誤差9.34個百分點。

在個別候選人部分,排除「虧雞福來爹」林義豐的實際得票率僅3%,小笠原預估新當選的苗栗縣長鍾東錦得票率43%、實際42.66%,誤差僅0.34個百分點;落選的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預估得票率18%、實際得票率18.07%,誤差0.07個百分點。

4__2012年至今藍綠催票率變化

印度學者看九合一選舉:民眾重民生更甚地緣政治

(中央社)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印度智庫學者認為,這反映出民眾更關心民生等國內事務,而不再是地緣政治。

印度智庫「中國分析及策略中心」(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研究員夏海娜(Namrata Hasija)向《中央社 》表示,此次選舉結果很大程度是受內部因素影響,剩下的才是兩岸關係,例如中國打壓台灣農產品;以及其他國際變局。

夏海娜說,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後期台灣失守,延遲開放邊境的作法影響經濟復甦的腳步,民進黨應更關注人民的需求、國內政治,而非兩岸關係、美台互動等地緣政治。

夏海娜認為,每逢中國打壓或威脅,台灣意識就會升高,但這次選舉結果證明,政黨不能一再靠這種情緒勝選,或許民眾希望看到一個更和緩的兩岸關係。

至於藍營,夏海娜認為國民黨應推出新的兩岸論述以及更清晰的國際政策,才能保持勝利的契機。

夏海娜曾獲外交部獎學金至國立清華大學駐點,也曾是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並擔任過印度留台學生校友會會長。

另一方面,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國際事務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潘孟吉(Manoj Kumar Panigrahi)說,地方選舉畢竟不同於總統大選,票投綠營才是挺民主或愛台灣之類的口號帶來反效果。

雖然台北市長之爭備受矚目,但潘孟吉認為,桃園市長選舉結果帶來更關鍵的訊息,因為這裡是民進黨可能的下屆總統候選人執政之地,桃園變天顯示民心思變,民進黨應該警惕並作出補救。

在兩岸互動方面,潘孟吉預測,藍營執政縣市的增加可能帶動城市交流,或許藍營縣市會嘗試協助當地農民把農產品銷往中國;但國民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改善對中關係之際,不被認為是「親中」或「賣台」。

潘孟吉在國立政治大學完成博士學位,並曾在台灣居住5年左右,經常深入偏鄉擔任志工,瞭解台灣民情。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