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將如何影響兩岸關係?學者:中國對蔣萬安和柯文哲會有期待

【2022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將如何影響兩岸關係?學者:中國對蔣萬安和柯文哲會有期待
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前)勝選,27日下午展開車隊掃街謝票。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怎麼看待台灣的選舉結果?學者認為,北京不見得太在乎台灣是誰在執政,統一的進程仍是按照他們的腳步走,不過這次選舉結果包括首都台北市在內,6都國民黨拿下4席,中國對蔣萬安會有期待,也對民眾黨的主席柯文哲有期待,不只台北市,甚至是藍營執政的幾個城市,應該都會恢復兩岸交流。

中共二十大結束近一個月,台灣九合一選舉也甫落幕,中華港澳之友會今(28)日舉辦座談會,分析選後兩岸與港澳關係的變化。學者認為,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未來雙城論壇的風貌應與以往「不太一樣」,另外拜習會後美國和中國對於風險管控有共識,不過能持續多久仍有很大變數。

2022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勝出,中國媒體輿論解讀成是民進黨「抗中保台」路線的錯誤,不過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洪耀南指出,這是一場地方選舉,不是兩岸路線的選擇,國民黨的當選人也都很低調,刻意降低涉及兩岸議題。

政治評論家譚耀南也認為,這次選舉的結果反映內政因素,民眾過去這段時間對中央政府的種種不滿,倒不是中國因素的問題,對2024年選舉也不一定相互連動的關係,接下來還是國家治理能力和韌性,誰能帶領台灣面對外部力量的影響、處理國內重大問題意見分歧和統整的能力?2023年變得非常重要,考驗政黨和政治領袖面對這些問題的能耐。

至於中國怎麼看待台灣的選舉結果?譚耀南認為,北京不見得太在乎台灣是誰在執政,統一的進程仍是按照他們的腳步走,最主要還是美中關係、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以及中國內部的事務,才是決定接下來兩岸怎麼走下去的重要因素,與台灣過去以及未來選舉的關聯性沒那麼大。

不過這次選舉結果包括首都台北市在內,六都國民黨拿下4席,譚耀南認為,中國對蔣萬安會有期待,也對民眾黨的主席柯文哲有期待,不只台北市,甚至是藍營執政的幾個城市,應該都會恢復兩岸交流。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文軒也指出,中國網友和官方現在對台北市新科市長蔣萬安有很多期待,也對他有信任,過去兩岸很多城市交流都暫停,台北市作為台灣最重要的城市,或能帶領強化與中國各地的交流,改善目前兩岸低迷的現況。

IMG_7552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bby Huang 攝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文軒參與「中共二十大後的兩岸暨港澳關係前瞻」座談會議。

拜習會後中美關係放緩,2024年前仍有變數

與會學者多同意,兩岸關係應放在美中關係的框架下解讀。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兼駐美代表黃介正認為,美中之間「敢於鬥爭」的意旨不變,但現階段雙方都同意台海議題要做「風險管控」,這樣的現象會維持多久還不知道。黃介正說,他剛從華府回來,明顯感覺拜習會後,華盛頓決策圈中美鬥爭的味道放緩許多,他認為台灣必須好好思考怎麼運用現在的這個機會。

黃介正強調,這個機會未來仍有變數,距離現在只剩不到14個月的台灣總統、立法委員選舉,牽涉到國會的政黨版圖,以及2024-2028年台灣的國家整體戰略;另外2024年11月就是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對中國態度強硬,曾表示如果他當選議長將很樂意訪台,也承諾將成立處理中國事務的特別委員會,黃介正認為麥卡錫倘若明年執意訪台,北京將「被迫做出回應」,另外烏魯木齊的抗議事件,美國也很為難,如果拉高坐實了北京說外國勢力介入,但如果沒有反應,又會面對國內的指責,這些都是影響美中、兩岸之間關係的變數。

IMG_7553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bby Huang 攝
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兼駐美代表黃介正參與「中共二十大後的兩岸暨港澳關係前瞻」座談會議。

中國靠法律改變香港,兩岸關係需要「頂層設計」?

中山大學台港國際研究中心副教授沈旭輝則認為,習近平用中國的法律專家去研究、並改造香港,這些學者專家非常欣賞納粹的法學主義,用「依法治國」的方式改造地方,香港現在不是單純通過了一個法律,而是國安法已經徹底的改變了香港。

黃介正表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已經全部變味了,是由上而下強力指定指導推動,不顧香港市民的看法和觀點,換句話說,誰來治港非常確定,就是北京治港,北京決定誰是愛國者。

黃介正指出,中國對台策略,往壞來講就是把香港模式套過來完全複製,但他認為中國可能會有其他思考,像是中共最頂尖的意識形態理論家王滬寧,擅長將複雜的意識形態講成一個好理解的口語,一但這個口語出來就很難改回去。他反問,台灣的王滬寧在哪?台灣想不想在兩岸關係中做出「頂層設計」?還是直接走人不玩了?(「頂層設計」是中國的一個政治新名詞,大意是指中央選定體制改革藍圖,再由上而下滲透至各個領域中)

王滬寧反對六四  其後步步高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六四事件」即將屆滿30週年,香港及海外一些媒體近 日追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當年對六四的言行, 並指這位「三朝帝師」因為反對六四而在政壇步步高升 。 (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央社 108年6月3日

烏魯木齊事件引抗議潮,是否擴大為翻版六四?

週末中國烏魯木齊疑因封控不當,一場惡火奪走10條性命,引發多地抗議防疫封控的「白紙運動」,是否會成為全國性的示威串連、進而擴大成為翻版的六四事件?與會學者認為機會不大。

蔡文軒指出,六四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宣揚,針對烏魯木齊事件的抗議比較像是對生活上的不便的反彈,可解讀是社會維穩機制「超載」的情形,這對中國來說「相對好處理」,中共可能會在人群當中進行分化,最常見的是收買或醜化意見領袖。

洪耀南指出,中共中央本來就要放寬防疫,日前已公布「優化防疫20條」,反是地方政府層層加碼、執行更強度的動態清零,接下來的轉折可能會是怪罪地方政府沒有落實中央政策、找人當「代罪羔羊」,放寬防疫限制的腳步可能會加快,但不太可能變成全面武力鎮壓。不過洪耀南仍提醒,運動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還需要後續觀察。

RTSDL37J_(1)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中國北京民眾27日晚間高舉白紙,哀悼烏魯木齊大火逝去的生命。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