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伊安摩里士《戰爭憑什麼》推薦序:一種戰爭史觀下的帝國與國際關係

伊安摩里士《戰爭憑什麼》推薦序:一種戰爭史觀下的帝國與國際關係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戰爭究竟會帶來什麼?在這本熱情洋溢、妙趣橫生,涵蓋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地理學、演化生物學、技術與軍事學說的傑作裡,著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伊安.摩里士回顧人類史上15000年戰爭驚悚、扣人心弦的故事,超越了戰鬥與殘暴,進而揭示戰爭對世界的真正影響。

文:侍建宇(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

【推薦序】一種戰爭史觀下的帝國與國際關係

一、摩里士的戰爭史觀

摩里士同意戰爭對任何參與其中的人來說都是可怕的,但從長遠大歷史來看,他認為戰爭帶來和平。只有藉由戰爭,人類才會逐漸反省。也因此,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痛苦後,摩里士認為今後可能永遠不會發生另一場世界大戰;甚至如果數十年前,就算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取得勝利,也會追求和平云云。

以下是摩里士的主要論點。

(一)戰爭帶來新的技術創新

戰爭帶來死亡、破壞、絕望,甚至帶給千百萬人無法估量的苦難,像是被征服、掠奪、奴役。但戰爭也與創新息息相關,為求戰勝必須獲得技術優勢。歷史上常見因為戰爭而創造軍事技術,技術優勢才能結束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例如火藥由中國煉金術士發明,並未用於軍事,但因為戰爭需要而開發更強的爆炸威力,才得以進一步發展和傳播。又如敵對國家和海盜開發出小而快捷的船來搶劫大商船,而使得造船技術演進。戰爭帶來競爭,競爭帶來技術更新。

(二)戰爭讓社會團結合作

暴力和戰爭是人類的本性,戰爭帶來死亡和破壞。國家總是在歷經慘痛戰爭的教訓後才互相合作,似乎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戰爭。人類學家研究土著社會,發現他們不僅不能和平相處,暴力反而更是社會驅動的手段,進而獲取資源和領土。現代強國合作或容忍往往是一種「策略」,目的是對付更強大敵人潛在的威脅。自由經濟也不是純粹依賴「無形之手」的市場供需機制,必須有更大的權威,也就是國家或國際組織來確保或規範市場運作的規則。市場經濟或許會帶來共同的社會利益,但前提是要能確保透明,沒有惡意干預,自由貿易的市場經濟才能發揮作用。國家間的暴力威脅作為「無形的拳頭」,才能確保市場機制「無形的手」有效運作。

(三)戰爭迫使國家有效動員與促進社會轉型

戰爭威脅迫使國家領導人改進他們的組織和管理。專業軍隊需要大量資源與訓練,國家組織結構在有效運作之下才能籌集資金,這需要一個有效率的官僚機構來進行複雜的管理。反過來說,如果國家無法有效組織與管理軍隊,國家面對戰爭就會失敗。

摩里士認為戰爭不是「紅皇后效應」(Red Queen Effect)。在《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描述愛麗絲遇見紅心皇后後,兩人一起賽跑。當愛麗絲事後回想,卻不太記得她們是怎麼開始比賽的,但她注意到,即使她們都拚命地跑,四周的樹木和其他東西似乎都沒有改變過位置;不管她們跑得多快,都沒有超越過任何東西,風景也沒有改變。最後,紅皇后喊暫停。

愛麗絲十分驚訝地看著四周說:「為什麼我們一直都在這棵樹下?一切都與原來一模一樣!」她接著說:「在我們的國家裡,如果妳像我們剛才那樣,跑得很快、很久的話,你通常會看到別的東西。」皇后說:「在這裡,妳拚命快跑,目的是留在原地。」

「紅皇后效應」意指為了維持原有的地位,而必須不斷地向前跑。也就是說,物種之間為搶奪資源,必須有不停歇的最佳化才能抗衡競爭者。摩里士認為,從短期看戰爭可能是原地踏步,但長期來看卻能帶動社會轉型。戰爭在本質上是人類創造這些更複雜社會的唯一途徑。這些複雜的社會使他們的臣民更安全、更富有。

(四)戰爭創造帝國與全球秩序

當人類從狩獵傳統轉向農業定居,政權的領土界線變得明確了,同時開始競逐耕地,因人口增長而爭奪資源。戰爭使得國家型態進一步穩固,降低暴力出現並增進貿易,而使得社會平穩發展。大國或強國也可能失敗,地方小勢力也可能合縱聯合,找到機會打敗大國或強國。但不論如何,敵對的雙方最後總有一邊變得比以前更強大;於是,帝國出現,國家擴張,把征服的敵人納入並同化,擴大原有國家文化的內涵。

帝國是透過戰爭形成的,羅馬帝國、漢唐帝國、古印度的孔雀王朝都有廣土眾民。現代的大英帝國藉由殖民戰爭而打造了日不落帝國。戰爭促使國家動員且完善組織,並極大化自己的能力來競爭。競爭促進巨大的發展。人類歷史就是一場接著另一場戰爭,國家動員並進行軍事創新。歐洲大陸不斷爭戰,也就是創新,因此隨著帝國主義與工業革命向全球殖民擴張,而發現自己擁有無比的軍事優勢。

(五)帝國霸權導致暴力減少

戰爭最終帶來和平福祉,以戰止戰無可避免。國家間的戰爭暴力帶來經濟繁榮,戰爭提升國家的統籌能力。例如羅馬帝國筆直的道路系統,至今歐洲仍可看到遺跡,條條大路通羅馬,連接整個帝國,快速運兵、旅行和貿易。貿易帶來機會、財富與繁榮昌盛。帝國與強國有能力將所有的經濟與貿易運作標準化,讓大家更有利可圖,並減少發動暴力的動機。換句話說,戰爭是一種悖論:戰爭暴力擴大國家能力,為了求存,也迫使國家組織動員;同時,有組織管理能力的國家才可能維護秩序,促進經濟,平息暴力。

(六)戰爭短期對人類社會帶來破壞,但長遠來看,戰爭是有益的

從大歷史的角度進行長期評估,戰爭產生更強大的社會,減少其內部的暴力。當然,並非所有的戰爭都是有成效的,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數千萬人死亡和流離失所。事實上,「有害/負面效果」和「有益/建設性」的戰爭不斷循環。有害的戰爭通常取得以小搏大的軍事勝利,而導致羅馬、漢唐等帝國的毀滅,而帝國的失敗帶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