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車外送服務發展活絡,但我們的道路設計與臨停規劃有跟上嗎?

台灣機車外送服務發展活絡,但我們的道路設計與臨停規劃有跟上嗎?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外送產業蓬勃發展,民眾依賴程度提高,相應而生的「臨時停車」需求也大幅增加,但台灣的道路設計、停車格位卻遠遠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速度,甚至發生外送員「看得到吃不到」的狀況......

台灣外送經濟發展活絡,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外送平台全台餐飲產值已超越300億,年成長率高達293.78%、逼近3倍。且國人使用外送服務趨於頻繁且依賴,資策會針對2021年台灣消費者使用外送服務行為進行調查,發現未來願意開始使用或續用的消費者高達8成,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調查反映出台灣消費者對於外送服務具有高接受度。

然而外送服務快速成長,交通問題卻成為隱憂,從道路設計來看,台灣道路設計參考美國以「汽車」為本,但台灣的機車使用數量高達1400多萬輛,在沒有考量服務機車的目的,導致機車數量變多後頻繁與汽車爭道。政府實施車種分流制度後,更出現各類對機車不友善的交通設施。

前台北市交通局局長鍾慧諭就表示,台灣很多奇形怪狀的機車道,是因為原先道路規劃沒有考慮機車,後來需求浮現後才加上去。全國外送產業工會也表示外送員身為用路人的一份子,常常在外送的途中發現很多不合時宜的規定及不良的道路設計。綜上可見,台灣道路本身對機車不友善的情況,才是大幅增加機車外送員在交通上的系統性風險的原因。

除此之外,外送服務講求機動性與便捷度,相應也帶來機車「臨時停車」的需求,外送機車為了到達指定店家取餐,再運送到特定地點,臨時停車的需求量大幅攀升,但台灣卻沒有相應足夠的停車位,導致違規停車問題叢生。

台灣礙於法規現行無法劃設「機車臨時停車位」?
道路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並無相關限制

為了解決機車外送臨時停車問題,台北市議員林國成議員曾建議設立「機車臨停區」以改善違停問題,但台北市政府交通局新聞稿回應「因依公路法規定領有汽車貨運業執照者,即能以汽車或機車營業載貨收費,但現今機車無法區分自用或營業用,造成後續管理及執法認定困難」,似乎指出現行法規的限制。

但參照苗博雅議員質詢,現今可供汽車貨車進行臨時停車卸貨的「汽車卸貨格位」也無區分自用或營業用,只要是貨車即可停放,再依據道路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並無限制劃設「機車臨時停車裝卸格位」,也就是說現況並無法規限制,可依需求劃設機車臨時停車格位。

政府推出的「限時機車停車位」方案機車格位太少
少量的格位外送員仍然看得到吃不到

對應此情況,各縣市政府推出設置「限時機車停車位」或開放「黃線」等替代方案。

首先針對政府提出「黃線」替代方案,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條第1項第10、11款規定「黃線」雖可臨時停車,但是停止時間只能3分鐘,並需保持立即行駛之狀態,對外送員來說要取餐、上下樓送貨的工作模式並不符合。

9vk4vvmn1o7ygb8dnwwki1mm9jh0pn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再者,現行劃設「限時機車停車位」不足,時任台北市勞動局局長賴香伶說明雙北外送員人數達3萬5000多人,但盤點台北市「限停15分鐘機車停車格」目前只有24處共181格、新北市則無設置,這樣的數量對外送員來講根本杯水車薪。

雖然市府提供民眾於市民服務大平台,可申請設立臺北市限時機車停車格位,再交由停管處評估設置與否,然而與其等待外送員一次又一次的提出,由政府評估外送違規臨時停車熱點來劃設「限時機車停車位」似乎是更積極處理方式。

此外,現有少數「限時機車停車位」格位更出現一般民眾久佔情形發生,產生外送員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無奈情景。對此交通局擬定試辦專案取締和科技執法,北市停車管理處長李昆振表示的確有稽查困難,只有在剛設置時執行專案稽查,但因需要動態派人力,人力耗費相當大,未來會試著採科技執法,還需觀察成效。

綜上,外送產業蓬勃發展,民眾依賴程度提高,相應而生的「臨時停車」需求也大幅增加,但台灣的道路設計、停車格位卻遠遠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速度,還需要政府整體評估與規劃,才能達到產業、民眾雙贏的局面。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