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中美洲經貿辦事處都應援,台灣首場「漸凍症藝術特展」盼喚醒社會病友用藥權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身在其中 Include》是一場以藝術為名的抗爭活動,用策展傳達漸凍症SMA病友急迫用藥的發聲行為動。李怡潔:「連波蘭都應援烏克蘭病友免費施打,台灣為什麼不行?」呼籲政府別讓罕病病友淪社會犧牲品。
響應12/3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策辦台灣首場罕病SMA藝術特展《身在其中 Include》,於12/3-12/11在南港瓶蓋工廠暖心開展,期盼以藝術代替抗爭,讓俗稱漸凍症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的用藥權益能夠被社會看見與正視。


Photo Credit -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
理事長李怡潔曝疾病最殘忍之處:沒有人應該被放棄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理事長李怡潔表示:「這個疾病最殘忍之處,莫過於讓患者擁有與常人無異的認知能力,我們是一群在失望中長大的孩子,為什麼面對疫情有那麼多人願意冒著風險支撐著大家?為什麼烏克蘭深陷烽火之際,波蘭政府願意全給付烏克蘭SMA病友治療藥物?因面對疾病,沒有任何人應該被放棄。」為讓SMA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李怡潔說明,展覽以「身在其中 Include」為名,希望透過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詮釋罕病樣貌,邀請大眾走入SMA的生活。


Photo Credit -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
中美洲友邦齊聲援 為SMA發聲
台灣友邦宏都拉斯大使館代表、瓜地馬拉駐台特命全權大使與中美洲經貿辦事處主任一同出席觀展,並呼籲社會重視SMA病友用藥權益。瓜地馬拉駐台特命全權大使巴迪亞(H.E Amb. Oscar Adolfo Padilla Lam Embassy of Republic of Guatemala in R.O.C (Taiwan))致詞時表示,期待能藉由展覽,號召各界積極捐助善款,為弱勢發聲;而瓜地馬拉與台灣已有超過80年的邦交情誼,雙方互動密切,同時希望以朋友和堅定夥伴的角色支持台灣這片美麗的土地和人民,讓所有需要社會關注的人能看到希望。此外,「深度咖啡」在展覽期間也提供瓜地馬拉與宏都拉斯風味咖啡讓民眾享用。

Photo Credit - 中美洲經貿辦事處臉書
衛福部國健署署長吳昭軍 盼大眾更了解SMA
衛福部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台灣公告罕病有240種,但目前僅有70幾種可以用藥,「當有藥物可以治療但不能得到,更不應該」,藥物怎麼讓適當的得到並且適切的治療,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也希望可以特過這樣的展覽,讓大眾更了解SMA,「生命應該受到平等的照顧、支持與看待」。
資深媒體人更羅友志強烈呼籲,相關政府單位不該每天都在算數字,像是死亡人數多少?現在投入多少醫療資源? 不應該只看見「多」的群體,而忽視那些「少」,這也是無奈的地方,若多注意這些「少」的人,台灣才有真正的人文和公平,並笑說要將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拖下水」支持SMA。羅友志也當面請國健署長吳昭軍轉達這樣的理念給衛福部長,吳昭軍則回應「當然好」。
深深被紀錄片影像觸動,名導演陳德森響應
除了實體的藝術展覽之外,此次也同時釋出兩部微電影SMA紀錄片《等待.奇蹟 Awaiting Miracle與《窒息.未來 A Suffocated Future》。而《十月圍城》、《一個人的武林》的名導演陳德森,因擔任今年佛光山三好國際微電影影展評審,透過觀看SMA紀錄片《等待‧奇蹟Awaiting Miracles》發現病友及家屬所面臨的困境,進而與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理事長李怡潔取得聯繫,盼能盡一份心力,為SMA發聲。雖不克出席觀展,但陳德森也透過影片為SMA加油打氣。
《身在其中 INCLUDE|SMA特展》
展覽日期:2022/12/3-12/11
展覽時間:10:00-18:00
展覽地點:南港瓶蓋工廠M棟展館
展覽門票:免費參觀 活動官網:https://include.tw
線上看:《等待.奇蹟 Awaiting Miracle》 微電影
線上看:《窒息.未來 A Suffocated Future》 微電影
響應未來大人物的倡議: 訂閱未來大人物電子報,讓他們的勇敢故事陪你前行>>
責任編輯:陳淑玲
核稿編輯:王銘岳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