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起感染未通報「保定疫情」成熱搜,分析:高齡長者追加劑接種率東亞最低,明年3月前難全面開放

中國多起感染未通報「保定疫情」成熱搜,分析:高齡長者追加劑接種率東亞最低,明年3月前難全面開放
圖為近日河北石家莊的醫護人員,為市民進行核酸採樣。Photo Credit: 中新社 via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報導指出,中國老年人的COVID-19疫苗接種率偏低。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承認這一點。他日前在北京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時坦承,中國的疫苗接種率相當高,但老年人口除外,這對防疫構成了挑戰。

保定多人發燒卻無新增病例,感染未通報非特例

(中央社)中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轉變期,但對於感染者可能暴增卻無明確統一的因應做法。外傳河北省保定市疫情擴散,許多人發燒但在家吃藥,沒有正式通報。根據衛健委,保定4日無新增病例。

「保定疫情」在社群平台微博上成了熱搜,一些當地人紛紛寫下自己的「抗疫日記」,也有網友形容:「陽的滿街跑,陰的茍在家,沒人敢去飯店、酒店,一家子一家子的感染發燒,…都陽了,又不做核酸,當然沒有統計數字了。」

微博帳號「李秀梅」發文說,保定疫情「沒那麼可怕,也沒那麼不可怕」,陽性後報備社區得到的回覆是居家、不會被拉去方艙;「全靠自覺,有少部分人隨處亂竄也是真的」;此外,快遞員陽性者多,快遞停發;因為陽性病例太多,不少人還在居家辦公。

據一些保定居民表示,商場陸續恢復營業,藥店也在經營,生活保障沒有問題,只是有些人怕感染不敢出門。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昨(5)日就保定疫情發文,表示自己4日電話採訪了3個彼此無關的保定人,得知這3個家庭都有發燒症狀,他們多以抗原(快篩)自測,保定市的生活供應沒什麼問題,可以網購,快遞給送。

上述受訪的家庭中,有一人說,「網上有很多治療新冠的指導,他們一家就按照那些指導來操作了,反正知道這個病能扛過去」。此外,他們也描述自己的症狀,像是比普通感冒難受等。

胡錫進說,做完採訪後,他的印象是,保定的發燒者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很多感染者只在家裡做快篩,「沒有得到確診,或者自己根本不上報,從而使得正式通報的保定感染數字比較低」,這些日子都是個位數。

他還說,「其實這種情況目前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已出現,越來越多的人不測核酸,只是有了症狀後自己在家裡測抗原,但因為怕麻煩,並不上報,一些地方的政府也不再有動力摸清疫情底數,所以不少地方報告的感染數字不同程度低於實際數字」。

根據昨天的官方通報,4日,保定無新增本土COVID-19確診病例,無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病例,現有確診者為7人。至2021年底,保定的常住人口為919.5萬人。

11月底,在多地爆發民眾對嚴格清零政策的抗議活動後,中國官方開始在防疫政策上轉向,越來越多場所和大眾運輸不再要求出示核酸檢測報告,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外界認為,接下來中國的感染者數量應該會直線上升,其中更應該注意的是重症患者及死亡數量。

中國優化防疫失靈  11月逾25萬人染疫呈倍數增加
Photo Credit: 中央社 via 中新社
圖為22日廣州市民眾冒雨排隊接受核酸檢測。

《新華社》評抗疫要持續優化,稱最困難時期已經走過

(中央社)中國官媒《新華社》晚間發表評論,稱要全面認識近3年抗疫實踐成果,「最困難的時期已經走過」,Omicron病毒株致病力在減弱,為優化防控措施奠定基礎。全文未提「動態清零」,但表示「堅持必將勝利」。

這篇評論題為「優化防控措施 樹立抗疫自信」,文中稱中國經受住全球多輪疫情流行的衝擊,「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是正確的、科學的、有效的」。

對於近3年抗疫實踐成果,文中指中國是世界主要大國中COVID-19發病率最低、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醫療衛生和疾控體系經受住了考驗,實現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90%。最困難的時期已經走過,現在Omicron病毒致病力在減弱,中國的應對能力在增強,這為持續優化完善防控舉措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

文章說,從先後推行九版防控方案,到制定20條優化措施,中國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

文章說,回歸正常是大家的共同心願,「要完整、全面、準確地把握和執行防控措施,規範操作、不變形不走樣,不斷提升認識,加強治理能力,做好充分準備,推動防控措施持續優化」。文章最後表示,「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必將勝利」。

中共政治局常委會會議11月10日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疫工作20條措施,並在隔天公布相關內容,當時仍強調「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26日、27日多地爆發民眾上街抗議嚴格封控的「白紙運動」後,《人民日報》29日刊發題為「堅持第9版落實20條」文章,仍強調動態清零不動搖,不過,有些地方如廣東省已經開始出現支持有條件居家隔離等防疫放寬信號。

中央隨後也釋放疫情防控轉變的訊息。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11月30日、12月1日在國家衛健委召開有關優化防疫措施的座談會,連續兩天都強調COVID-19病毒致病力在減弱,「為進一步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創造了條件」,並且沒有提到堅持「動態清零」。

此後,中國越來越多城市不再要求民眾搭乘地鐵與公車要出示核酸檢測證明;也有部分社區表示,陽性病例並非都拉至方艙隔離,符合條件可以居家隔離。

▼中國至少接種1劑疫苗覆蓋率與完整接種率

分析:中國80歲以上老人追加劑接種率僅40%,東亞墊底

(中央社)中國「動態清零」防疫政策雖有鬆綁,但綜合各項分析,由於老年人接種疫苗比例仍低,且需進行好幾個月的準備措施,還可能遭遇不少挑戰,因此中國全面開放不會早於2023年3月。

《路透社》引述中國政府內部知情人士透露,當局接下來還會宣布,在全國範圍內放寬核酸檢測要求,並允許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在一定條件下選擇居家隔離。加上中國部分城市上週紛紛宣布若干防疫鬆綁措施,使外界認為中國距離防疫政策全面開放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