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數據看民進黨為何慘敗(中):如果民進黨在內政上只是更像國民黨,那在地方選舉有何用?

從數據看民進黨為何慘敗(中):如果民進黨在內政上只是更像國民黨,那在地方選舉有何用?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保護台灣對抗中國,台灣人可以做出犧牲:為了穩定不該過多批評民進黨政府、接受了工資不應該上漲太多的說法。但隨後,他們看到企業利潤繼續增加,物價漲到他們的工資跟不上,被迫掙扎著用微薄的薪水買房。因此,選民不再願意民進黨找藉口。

如果中國威脅對選民的影響減少,那真正決定選民投票行為的因素是什麼?選民關心的議題是什麼?

其一,自1997年以來,基本工資一直停滯不前,一直停滯到2008年總統大選前一年,整整十年。(見下圖中間的平線)。由於工資停滯,台灣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工資增加損失,儘管蔡政府試圖提高基本工資,但它仍然沒有趕上如果台灣的基本工資沒有停滯不前,它本可以增加到的基本工資。

a
作者製作提供

在今年9月立法院預算辯論之前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台灣人被問及他們最關心的首要議題。經濟排在首位,74.4%的人期望政府優先改善高房價問題,而73.2%的人指出穩定物價波動是,他們在經濟類別下最關心的問題。

排在第二的是治安,其中59.1%的人強調強化社區安全網是他們在這一類別中的第二大擔憂。

排在第三的是社會福利

在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房價高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80%以上的人都關心這個問題。

正如我之前所寫,台灣的房價在過去十年中急劇上漲,尤其是在過去兩年中飆升。台灣的房價也成為發達國家中增加最快的國家之一,成為當今世界上最昂貴的國家之一。

a
作者製作提供

雖然蔡英文總統的基本工資增加速度快於她的兩位前任總統,但今年的消費物價持續上漲,平均實際工資卻下降了。

與生活成本相比,台灣的基本工資是發達國家中最不足以滿足其生活成本的國家之一。

a
作者製作提供

台灣今年年底人均GDP有望超過韓國和日本,民進黨政府喜歡吹噓人均GDP增加,但事實上與其他兩個國家相比,台灣的基本工資和薪資中位數僅佔其人均 GDP 的一小部分。

雖然台灣的人均GDP有望與韓國和日本持平,但明年台灣的基本工資只會增加到新台幣2萬6400元,不到韓國的60%和日本的三分之二。

a
作者製作提供

台灣基本工資僅佔人均GDP的28.77%,而韓國和日本的基本工資分別高達人均GDP的53.07%和44.79%。

事實上,由於台灣的基本工資停滯不前,其基本工資已從1988年佔GDP的51.90%下降到今天的不到30%,而韓國從18.96%增加到50%以上,日本從30%左右增加到45%。

灣要與今天的日韓相提並論,基本工資應該在4萬到4萬5000元左右,但事實上,台灣有一半的勞工連這個薪資都沒有。

韓國和日本將越來越多的國家經濟增加返還給勞工,而台灣卻返還越來越少,而該國的大部分經濟增加反而進入了企業的利潤。

a
作者製作提供

由於台灣的基本工資增加太慢,台灣的薪資中位數也無法增加得更快。台灣的薪資中位數其實緊跟基本工資的漲幅,因為基本工資低迷,其他收入層級的勞動者也很難看到更高的加薪幅度。

從下圖可以看出,從2012年到2020年,台灣基本工資從1萬8780元漲到2萬3800元,薪資中位數從3萬7833元漲到4萬1750元。不過,近十年來,基本工資與中位數的差距一直維持在新台幣1萬8000元至1萬8500元左右,可見薪資中位數是否增加,取決於基本工資調整的快慢。

a
作者製作提供

台灣一些消費品如雜貨、牛奶等,價格更是在全球的昂貴前段班,進一步壓低了台灣的工資價值。

a
作者製作提供

結果,由於工資低迷,台灣國內家庭收入和消費在過去幾十年停滯不前。

a
作者製作提供

與韓國相比,台灣國內消費的停滯更為明顯。雖然台灣的家庭消費曾經高於韓國,但由於工資停滯不前,台灣的家庭消費已經回落

在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與韓國相比,台灣在衣著鞋襪及服飾用品的家庭消費支出,自1997年基本工資開始停滯以來已經大幅下降。

a
作者製作提供

更糟糕的是,由於消費放緩,一些行業的利潤也停滯不前,這導致國內經濟也放緩。在下圖中可以看出,由於國內消費停滯,批發及零售業的利潤也趨於平緩。

a
作者製作提供

由於工資、國內消費和利潤增加停滯不前,與其他經濟增加水平相近的發達國家相比,台灣經濟在過去幾十年中增加最慢

a
作者製作提供

鑑於台灣人,尤其是青年最關心的是高房價和通貨膨脹,再加上工資停滯,難怪他們幻滅,青年對民進黨的不信任感更大。

居住正義和基本工資「夢想數字」的跳票

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選民用選票將民進黨送入總統府,這群在2014年地方選舉就支持民進黨的選民期待更多。但最後,雖然2020年大選他們還是迫不得已把票投給民進黨,但2018年和2022年的地方選舉,選民顯然對民進黨沒有信心。

雖然民進黨是在反對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的背景下上台的,但它似乎並沒有在台灣人關心的其他問題上創造一個可行的平台。從民進黨和蔡總統在今年地方選舉最後一天的競選活動中,只能依靠中國的威脅來拉票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蔡英文剛當選總統時曾經承諾解決高房價問題,2016年承諾8年增建20萬套社會住宅,但台灣至今只有2萬3252套社會住宅

蔡總統承諾要提高青年人的薪金,甚至說她的夢想數字的基本工資是新台幣3萬元,但時任副院長施俊吉提出,到2024年,將每月基本工資提高6%至8%,將月基本工資提高至3萬元,卻被置之不理

相反的,明年台灣基本工資僅達新台幣2萬6400元,仍有23.03%的台灣勞工收入低於新台幣3萬元。到蔡總統離任時,若要將基本工資提高至新台幣3萬元,則需要在2024年提高14%,而民進黨政府並不願意這樣做。

這些問題,或許就是選民因此決定不投給民進黨的部分理由,讓他們在今年的地方選舉中嚴懲民進黨。


“2022台灣九合一選舉”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