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中共對台兩手作法可能變成「軟的不會更軟,硬的可能更硬」,明居正:台灣在美中沒有不選邊的空間

趙春山:中共對台兩手作法可能變成「軟的不會更軟,硬的可能更硬」,明居正:台灣在美中沒有不選邊的空間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明居正強調,中共明白犯台必須繞過美國與日本,因此若美國堅決支持台灣,台灣堅決靠向美國,中共打台灣不會成功。為此,中共必須分化台美關係,這幾年中共對台統戰的重點在於,要讓人懷疑美國與分化台美關係。他說,台灣有些人沒有看得很清楚,因為對內部政局不滿意而批評美國,剛好是中了中共伎倆。

趙春山:中共軟硬兩手作法可能會轉變

(中央社)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未來5年中共的對台重點將是「反對外部勢力干涉」,軟硬兩手的作法可能變成「軟的不會更軟,硬的可能更硬」,這是一個轉變。

由政大國關中心主辦、陸委會等單位協辦的「中共『二十大』政治菁英甄補:趨勢與挑戰」研討會8日在台北舉行,趙春山發表主題演講並作上述表示。

趙春山表示,中共的對台政策將「轉守為攻」,且具有急迫感,這可從比如中國智庫人士近期指出未來5年是「解決台灣的關鍵時期」,並且2027年也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第三任期結束的時候,習可能會有「時不我予」的緊迫感。

二十大的報告中的對台主軸為「反獨與反外部勢力」。趙春山則認為,未來5年中共的對台工作重點會是「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反而「反獨」是一個假議題,因為中共明白台灣不會台獨,從前總統李登輝到現任總統蔡英文都沒有主張台獨,美國也不會支持。

趙春山進一步指出,以往所言的「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說法,根據近期與中國智庫人士交流,可能會變成「軟的不會更軟,硬的可能更硬」,這是一個轉變。

至於中共所提的「兩制台灣方案」,他表示,「促談」仍會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但「九二共識」已非原味,被添加了新材料,認為中共會在經濟、軍事和外交各方面,會對台進行極限施壓,迫使台灣接受「兩制台灣方案」,或提台灣自己的統一方案進行兩岸協商。

趙春山也說,中共智庫正已針對「可操之在我」的部分,積極進行統一後的台灣「治理研究」。未來5年台灣面臨的是「促統」問題,而不是中共「反獨」的問題。

政大國關中心與陸委會舉辦研討會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由國立政大國關中心主辦、陸委會等單位協辦的「中共『二十大』政治菁英甄補:趨勢與挑戰」研討會8日在台北舉行。圖為與會的專家、學者。中央社記者呂佳蓉攝 111年12月8日

明居正:台灣需在美中選邊站

(中央社)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強調,台灣在美中沒有不選邊的空間,並指一昧避戰反而會引致戰爭,好好備戰才能躲避戰爭。

明居正8日出席由國立政大國關中心主辦、陸委會等單位協辦的「中共『二十大』政治菁英甄補:趨勢與挑戰」研討會,並作上述表示。

明居正指出,需要分清兩岸敵意上升是因為主張台獨,還是中共的野心,也質疑「是台灣放棄台獨,兩岸會更和平?還是中共放棄共產,兩岸會更和平?」

他也質問,從中共角度來看,「台灣什麼人不台獨?怎麼做才不台獨?台灣怎麼做才不挑釁?」他認為答案是,不接受中共統一,以及不擁護中共標準的就是「台獨」。

同時,他強調,台灣人要正確認知台灣處境,台灣的處境不是只在兩岸當中,而是在國際格局當中。對於有聲音認為台灣不應在美中選邊,他則稱,現在恰恰要選邊,因為現在美中對抗的問題已壓到頭上。

明居正也指出,中共很清楚自身不民主違背世界潮流,但打擊台灣必須找藉口,所以會扭轉焦點與改變議題。如果談民主,中共一定會輸掉,所以它不談民生主義與民權主義,只談民族主義,直言「國民黨被騙了一百多年,到現在還再被騙」。

同時,他也強調,中共明白犯台必須繞過美國與日本,因此若美國堅決支持台灣,台灣堅決靠向美國,中共打台灣不會成功。為此,中共必須分化台美關係,這幾年中共對台統戰的重點在於,要讓人懷疑美國與分化台美關係。

他說,台灣有些人沒有看得很清楚,因為對內部政局不滿意而批評美國,剛好是中了中共伎倆。

明居正也同意要區分中共與中國,並說目前台灣藍、綠、白三黨對中國和中共的區分都不明確,「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沒有充分掌握」。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張國城在會上談論中共武力犯台的議題。

張國城認為,從各個角度判斷,中共武力犯台已經是下定決心,重點是「時機」問題,而非要不要打的問題。以此看來,武力犯台也不取決於台灣內部政治變化。

他強調,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若是處處學習毛澤東,未來台灣要保持注意,對國家安全要保持關切。

不過,台大國防科技學研中心技術專家胡克勇認為,中共武統過程可承受多少損失,就是其發動武統行動的可行性。台灣建立有效防禦的「不對稱戰力」,可成功威懾其武力犯台的企圖。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