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危及印地安部落,拜登政府撥款7500萬美元協助搬遷,專家評估未來50年還需50億美元

氣候變遷危及印地安部落,拜登政府撥款7500萬美元協助搬遷,專家評估未來50年還需50億美元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拜登政府向三個印地安部落撥款7500萬美金,幫助社區搬遷並避免氣候變遷效應為居住地帶來的威脅。實際上,有11個印地安部落向政府提出申請,最終卻只有3個部落獲得補助,專家呼籲未來應有更有效公開的申請與決策過程。

文:饒珮琪(Peichi Jao)

據《NPR》報導,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於今(2022)年11月30日宣布,將撥款共7500萬美元(約20億台幣)給位於阿拉斯加州與華盛頓州的三個印地安部落,協助他們搬遷正因氣候變遷而飽受威脅的居住地。

《國會山報》指出,此計畫資金將通過《基礎建設投資和就業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亦稱《跨黨基礎建設法》)以及《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後提供。

氣候危機對印地安部落造成威脅,政府撥款協助搬遷

根據《CNBC》報導,美國內政部所宣布的這項撥款計畫,起因於氣候變遷對印地安人居住之沿海地區所造成的潛在危機,全美許多印地安部落都向政府競相爭取聯邦基金,期望能幫助各地的族群進行搬遷。

除了來自內政部的款項,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也提供這三個印地安部落約1770萬美元(約5億4000萬台幣),用於搬遷時所需的新設備採買,以及拆動與建造作業等。

經《紐約時報》報導,此項撥款計劃即是展現政府認可「美國越來越多地區無法再承受因地球暖化帶來的變化」的實際行動;這筆基金旨在為聯邦政府制定藍圖,以幫助印地安人居住地以及各個非部落社區遷離危險地區。

總統拜登在集結著各印地安部落領袖的會議中表示「有些部落正面臨著被沖走的風險」,並說明此計畫將能幫助整個族群搬到更安全的地方。

三印地安部落獲得補助,搬遷需求迫切

獲得資金補助的三個主要對象為:位於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半島的奎納特印地安民族(Quinault Indian Nation)、鄰近阿拉斯加州寧加盧克河的紐托克(Newtok)地區,以及位在那帕其亞克(Napakiak)市的印地安部落。

奎納特印地安民族首領坎普曼(Guy Capoeman)向《NPR》表示,該部落總共有超過3000人,其中就有一半人口是住在亟需搬遷的村落裡;居民們除了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問題,還有洪災、海嘯和風暴潮侵襲的風險。此外,又因該地區坐落於卡斯卡迪亞的錯動帶(The Cascadia Subduction Zone)沿線,大地震也可能對部落造成嚴重災害。

美國內政部指出,由於海水侵蝕、海岸侵蝕和極端天氣事件,位於阿拉斯加的部落尤其面臨基礎設施受損的風險。而根據內政部預測,那帕其亞克地區目前每年因海水侵蝕導致海岸線退後了25-50英尺(約7-14公尺),陸地上大部分重要的設施將在2030年被摧毀;而紐托克村也在今年經歷了颶風侵襲,除了建築倒塌,也因此損失了與原先差距40英尺的河畔土地。

氣候變遷加劇,未來搬遷計畫恐需50億美元

據《NPR》報導,坎普曼表示要將奎納特印地安民族的部落向上遷移海拔一英里的總體費用需要一億美元(約30億台幣),不過不論多少資金都對於這項計畫有很大的幫助,而內政部提供的這筆基金除了協助搬遷,也會用於建造新房屋和學校。

美國印地安事務局(Bureau of Indian Affairs)一項2020年的報告預估,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未來50年大概需要50億美元(約台幣1500億)才能解決印地安部落居住地與各設備的搬遷問題。

《阿拉斯加公共媒體》曾報導,那帕其亞克地區村落已於去年發起為期50年,估計約需2億美元(約台幣60億)的搬遷計畫,並持續地籌措資金,期望在未來十年能夠建造學校與店家、協助38座家園遷移、打造多功能建築與重要建設。

印地安人於歷史失去過多領地,只能在較劣勢地區生活

根據《CNBC》報導,美國各地歷史中最受壓迫、被剝奪權利的部落是最易受氣候變遷效應影響的群體。相關研究發現,美國原住民過去已經失去了99%的領土,而剩下他們所能居住的土地通常更容易受到熱浪、野火和乾旱等氣候相關災害的影響。

需協助部落過多、補助決策過程不明,專家籲公平審查

綜合《紐約時報》報導,2016年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曾向路易斯安那州撥款4800萬美元(約1億4000萬台幣),用於重新安置土地已被墨西哥灣侵蝕的沿海小村莊。而居民們因對於新村莊的建設地點遲遲無法達成共識,直至今年才有顯著進展,可見搬遷一事除了需要動用大量費用,也容易在過程中各方協調中引起混亂。

而決定先協助哪個部落搬遷也是政府面臨的極大挑戰之一。印地安事務局在今年開放印地安部落們競逐高達300萬美元(約台幣9000萬)的搬遷資金,其中有11個部落提交申請,而最終只有5個部落獲得資金補助。

然而,印地安事務局的選拔過程的不透明也引發討論;根據官員說法,其實沒有明確的申請過程,因為印地安事務局已透過檢視各個部落本身的搬遷計畫完整性、搬移風險的評估以及部落是否已做好搬遷準備等審查標準,決定要撥款給特定哪幾個部落。

專家對這樣的選拔方式表示擔憂,麻省海事學院應急管理學教授蒙他諾(Samantha L. Montano)認為,每個社區多少都面臨了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聯邦政府也應負起責任給予協助與支持,對於如此重要的搬遷資助決定,卻缺乏正式的申請程序,實屬讓人覺得不大公平;然而目前未有有效且公平的資助決定方式被提出,期望未來針對此有更明確的計畫。

重新安置整個社區,是一種有效管理的撤退行動,可能是適應氣候變化的最積極的形式。儘管初始成本很高,但從長遠來看,搬遷行動可以減少未來災害造成的破壞程度,反而能減少日後災後重建的成本以節省資金。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