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政黨當然也有所謂的側翼網軍,為何只有民進黨的側翼被罵?

其他政黨當然也有所謂的側翼網軍,為何只有民進黨的側翼被罵?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主翼不在,剩下側翼的自主護航,被民眾認為是當中央執政權的打手而給予更嚴格的標準,而側翼則認為自己根本不具有權力、民進黨受到地方執政與中國打壓鉗形攻勢,而認為民眾雙標更為怨懟,就成為當下的情況了。

第二,全面擴大與不同社群平台的傳播節點的合作,並充分利用執政優勢,讓民眾直接了解政府施政,並覺得政府親近。舉例來說,蔡英文每周仍須接見各國大使,這雖然是總統的任務,但有時會覺得離一般民眾較遠。假如同時有辦法邀請民間人士、民間團體一同與外國來使接見,不僅擴大了與友邦的民間合作(數位外交?)的可能,同時也親近了執政與民間的距離。

而對於爭取流量的各平台傳播節點來說,能夠參與外交、進入總統府各部門參觀,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同樣地,審預算、政策制定、攻防的過程,雖然曠日費時又無聊,但是對於社會觀察的興趣高昂的當代社群網絡來說,也是值得曝光的內容。過去可能因為疫情而做不到這些官民互動,在當下更能充分利用。

第三,之後的總統候選人,在尚未開始競選活動之前,已經可以開始跑校園了。校園與年輕人面對面不只是可以與學生族群直接接觸,更是透過活動向媒體多次宣傳政見的管道。過去幾年,的確可以看到蔡總統多次訪問學生場合,但目前其他接班人的表現仍不明顯,也沒有支撐起擔任主翼的感覺。

第四,在事實查核的宣傳上,事實查核的一個問題在於不同平台的呈現方式與觀眾都差異甚大,因此需要直接在每個社群網站平台都專門設計專屬便於傳遞的事實查核內容。在大選還有些日子之前,應及早建立起帳號以及相關網絡,到時候才有辦法快速因應與回擊。

的確,這三個改革都沒有直接接觸到側翼的問題,因為如同前面所述,側翼基本上是言論自由,真的要禁止也不可能。但只要總統、行政院長、黨主席、黨發言人群所擔任的主要角色帶動議程與版面,則側翼本身自然會照其名稱而邊緣化,成功達到本來的敲鑼打鼓的角色。

而當側翼成功被邊緣化後,照我之前的研究,反而更能凸顯主翼本身是溫和的、比較接近中間選民的,因此能成功爭取到更多中間選民的票。在目前側翼聲量大於主翼的情況下,民眾就更傾向把側翼作為全黨的代表。

而這三個改革顯然就會大量消耗總統、行政院長、以及黨內高層的時間與心力,導致在外交、軍事的推動上會更時間不足。但假如繼續推動的東西會在下一次大敗後全部翻盤,僅用剩下的時間力推又有何意義?無論接下來接任黨主席以及總統提名人為何,目前民進黨都仍是完全執政的狀態,而民眾也大多相信民進黨可以盡情通過想通過的法案。

在此假設之下,以及過去已經完成的政黨總統化趨勢,下一任民進黨領導人需要盡速重振媒體創意中心,與行政、立法部門高度配合,共同成為當初民進黨踏進總統府前的那股主翼,而進一步羽化成讓台灣翱翔的主翼。

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