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合一選舉】嘉義市長候選人政見發表:李俊俋提「三心二箭」,黃敏惠以十大旗艦計畫爭取連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嘉義市長候選人電視公辦政見會上午在世新有線電視台登場,政見發表分2輪,每人每一輪12分鐘。民進黨候選人李俊俋以社福、交通藍圖發展嘉義;爭取連任的國民黨黃敏惠提出十大旗艦計畫,為下個世代打造更幸福生活。
嘉市長候選人政見發表,藍綠各提願景規畫
(中央社)嘉義市選委會今(10)日舉辦市長候選人電視公辦政見發表會。民進黨候選人李俊俋以社福、交通藍圖發展嘉義;爭取連任的國民黨黃敏惠提出十大旗艦計畫,為下個世代打造更幸福生活。
嘉義市長候選人電視公辦政見會上午在世新有線電視台登場,政見發表分2輪,每人每一輪12分鐘,依簽到順序抽籤,發表政見依序為李俊俋、無黨籍陳泰山、無黨籍鄭凱升、黃敏惠、無黨籍黃宏成台灣阿成世界偉人財神總統。
李俊俋針對嘉義市未來發展,提出「三心二箭」,他說,「三心」第一個是暖心,補助65歲以上老人裝假牙,第二個是補助75歲以上的老人,健康檢查每年新台幣1萬元,第三個是生育補助1胎2萬元,對於這些都是做得到的事情,質疑為什麼市長黃敏惠不做。
李俊俋表示,「二箭」第一箭就是交通之箭,規劃嘉義跨縣市輕軌。2026年能完成鐵路高架化,讓東西區不再因為一條鐵路分隔東西區發展,將為嘉義市帶來重大發展;推動嘉義大車站計畫,可以帶動博愛路、友忠路產業發展。
李俊俋指出,另一箭要「打造智慧醫療生技照護園區」,嘉義市有400多家診所,須利用嘉義市優勢,在後湖工業區打造智慧醫療生計照護園區,這樣能夠帶動產業發展,這也是嘉義的優勢產業。

黃敏惠表示,經濟是城市發展的根本,背後有建設支撐,城市有好經濟與大建設,人潮自然就會滿滿。透過「經濟大進步、建設跨大步、人潮強強滾、全齡好生活、回嘉正時行」5大幸福進行式,打造讓嘉義市成為台灣新都心。
黃敏惠指出,過去4年打下良好基礎,但仍戰戰兢兢面對新挑戰,未來將以東區大進步、西區大發展做為雙引擎,提出十大旗艦計畫藍圖,要為下個世代打造更幸福生活。嘉義市成為台灣新都心的首要規劃,便是開拓便捷的交通網絡,串聯起鄰近嘉義市的產業園區。
黃敏惠指出,目前在嘉北車站附近地區,已設計樂齡勇壯城,就是未來要照顧鄉親的醫療產業園區,提升嘉義醫療品質的專科、癌症、兒童醫院等也將規劃爭取。
另外,黃宏成台灣阿成世界偉人財神總統第一輪政見發表時,穿運動內衣、瑜珈褲上台做瑜珈動作,結束前就躺在瑜珈墊上「大休息」直到時間結束。第二輪換穿財神裝,推薦雞肉飯等小吃,並提倡運動,最後改編「中國一定強」歌曲高唱「台灣一定強」。
第3次參選市長的陳泰山呼籲大家要「抗中保台」。首次參選的鄭凱升是土生土長的嘉義子弟,他說,曾在竹科工作,因父母健康因素返鄉,這次參選希望能吸引上位者重視市民心聲,提出設立軟體科學園區、改造眾多公園成為主題公園等政見。

李俊俋質疑嘉市府沒舉債非事實,黃敏惠:無隱匿
(中央社)嘉義市選委會今天舉辦市長候選人電視公辦政見發表會,民進黨候選人李俊俋質疑市府沒有舉債不是事實;黃敏惠陣營表示,市府編列自償性債務用途清楚,並沒有隱匿。
嘉義市長候選人電視公辦政見會上午在世新有線電視台登場,爭取連任的黃敏惠、李俊俋、無黨籍的陳泰山、黃宏成台灣阿成世界偉人財神總統、鄭凱升,陸續上台講述政見。
李俊俋質疑嘉義市政府是否有編列自償性債務,他說,2018年前市長涂醒哲還在任時,嘉義市政府就沒有舉公債,市府卻從2021年2月直到2022年10月共編列新台幣5億1900萬元,因此,市府是有舉債,並非沒有舉債,這項舉債項目,黃敏惠一直不敢提出來,沒有告訴市民事實。
李俊俋表示,黃敏惠還一直對外界說明市府一直沒有舉債,還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可以發放2000元給市民,並帶動嘉義市營業銷售額,但創造的營業銷售額沒有最高,而是全國倒數第5,那自償性債務要不要償還,呼籲黃敏惠要向市民交代清楚,
黃敏惠政見發表後,透過競選總部說明,嘉義市營利事業銷售額是連3年都創歷史新高,且嘉義市個人平均可支配所得更已連續3年也創歷史新高,甚至超越台中、台南與高雄等地。
另外,自償性公共債務是指未來營運所得或經指定特定財源作為償債財源的債務,依公共債務法規定,不納入公共債務計算,全國一體適用。
黃敏惠指出,在2018年底,嘉義市政府自償性債務餘額是28億4800萬元,直到2022年11月是5億1970萬元。
黃敏惠強調,有關2000元振興消費現金的發放,追加預算編列5億4000萬元,所用財源指明2020年決算的累計賸餘,這個在追加預算案送嘉義市議會審查時就交代清楚。
另外,嘉義市政府5億1970萬元自償性債務的用途,包括市區鐵路高架化工程5億100萬元(全部已撥款11億800多萬元)及建國二村市地重劃工程1870萬元,且舉借及償還計畫案,都提報公共債務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蔡英文親自協調人選,民進黨選對會徵召李俊俋選嘉義市長、黃秀芳選彰化縣長
- 嘉義市長候選人黃紹聰染疫過世,中選會公告延後至12/18投票,不影響12/25就職
- 【地方派系嘉義篇2】嘉義市的政治有兩大特點:女性當家與「班對抗」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羅元祺
“2022台灣九合一選舉”的相關議題
- 2022-12-15 【專訪】谷辣斯・尤達卡:我藉選舉發起了一場「原住民認同運動」
- 2022-12-13 在士林北投,選上第一屆只能當好運撿到,能撐到連任才是真正的議員
- 2022-12-10 【2022九合一選舉】嘉義市長候選人政見發表:李俊俋提「三心二箭」,黃敏惠以十大旗艦計畫爭取連任
- 2022-12-09 從數據看民進黨為何慘敗(中):如果民進黨在內政上只是更像國民黨,那在地方選舉有何用?
- 2022-12-08 從數據看民進黨為何慘敗(上):為什麼地區每戶平均所得越高,民進黨的得票率越低?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