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保防「看下不看上」的駝鳥心態,正是共諜案層出不窮的最大破口

國軍保防「看下不看上」的駝鳥心態,正是共諜案層出不窮的最大破口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日軍隊的心防不足、保防工作看下不看上、高階將校實際上不受保防措施約束等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癥結。要求國防部徹底改正前述內部問題,才是根本之道。

近期爆發的向姓陸軍上校涉及共諜案件引起台灣社會的矚目,尤其是媒體刊出他身穿軍服手持「投降承諾書」的照片,更是讓軍中內外為之譁然。先前李少民先生的文章〈依據「蟑螂理論」,台灣軍官簽署中共「投降承諾書」的恐怕不只一人〉,對此案作出獨到的分析。不過,筆者想進一步分析此案以及衍生的軍隊保防問題。

「投降承諾書」不是第一次出現

必須指出,在此案出現的「投降承諾書」並非第一次出現。在其他中國情報部門滲透事件中,同樣出現要求被吸收的台灣現役軍官簽署類似保證書的情況。

例如2019年的鄭氏父子共諜案,時任陸軍中校參謀的鄭姓軍官於2010年和中方情報人員會面時,不僅答應為中國方面工作推動「北平模式」,同時簽下「兩岸互信協議書」,事實上這份「兩岸互信協議書」跟向姓陸軍上校的「投降承諾書」是同樣性質的文件,只是差別在於沒有拍照為證。

如果根據李少民先生在前述文章的推測,可能存在其他尚未被查出的軍方內部中高階共諜。那麼都有可能如前述案例的鄭姓中校、向姓上校,簽下類似的「承諾書」,甚至拍照、錄下影片。

根據蕭台福《情報的藝術》所述及情報世界的作法,為了避免情戰人員捏造情報來源冒領經費,以及作為阻止對方反悔的制衡工具,大多數情報機構會要求情戰人員要求情報來源提供者在收據簽名。但是為了保護情報來源,儘量不會讓情報來源提供者留下文字、影像等可能洩露身份的證據。

反觀這些共諜案,中國方面要求被招募的對象簽下「協議書」或「承諾書」,甚至拍照為證,是非常奇怪的作法。這不得不讓人疑惑,中國方面要求這些被吸收的台灣現役軍官簽署保證書、拍照,並不僅止於回報中國情報部門作為「業績」的證明,而是另有所圖。這些保證書、拍照是否可能在戰時成為中國方面對於台灣軍隊進行認知作戰的「素材」動搖民心士氣?這方面恐怕值得國安方面進一步研析。

本土社團:涉案共諜應嚴懲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軍方看下不看上的保防措施

向姓陸軍上校共諜案再次帶出軍隊保防的癥結,那就是看下不看上,筆者之前在《新公民議會》投書指出:

每當發生中國間諜滲透事件,軍方所謂的加強軍中保防工作,實際上是只把焦點集中在中基層官兵,以種種刻板且繁瑣的方式壓縮中基層官兵的時間跟精力,帶給中基層官兵的困擾多於教導中基層官兵如何避免洩密、滲透。

反之,軍方中高階將領卻不必面臨同樣種種刻板且繁瑣的保防措施,甚至如一般的軍中保防規範都可以無視,也不必擔心後果。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