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蔓延退燒藥缺貨,北京發燒就診者一週暴增16倍,專家籲子女返家探親戴N95口罩

中國疫情蔓延退燒藥缺貨,北京發燒就診者一週暴增16倍,專家籲子女返家探親戴N95口罩
圖為北京城區內一家三甲(最 高等級)醫院8日排隊做核酸的人潮。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COVID-19疫情升溫,隨著防控力道鬆綁,感染病例恐將急遽增加。多家藥房布洛芬、乙醯氨基酚等用於解熱鎮痛效用藥品搶購一空,貨源吃緊也難補到貨。中國防疫專家張文宏表示,建議這段時間子女返鄉探望家裡的老人要戴N95口罩,並且這一個月的時間老人不要去廣場跳舞及打麻將。

北京疫情快速蔓延,發燒就診者一週暴增16倍

(中央社)北京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快速蔓延中,11日全市發燒門診就診患者2.2萬人次,是一週前的16倍。當局並在昨(12)日投放2500萬抗原檢測試劑。儘管如此,官方要求要大力推進復工,不設置到崗率上限。

綜合《人民網》等媒體報導,北京昨天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說,新政策公布後,大量感染者選擇居家康復,全市在院診斷COVID-19感染者數量及核酸檢測數量均呈下降趨勢,同時,發燒門診就診量和流感樣病例數明顯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劇增長。

11日,全市發燒門診就診患者2.2萬人次,是一週前的16倍。120急救電話打入量急劇增加,9日達到高峰,24小時打入量3.1萬次,達到常態時的6倍,其中有8成是諮詢和重複撥打,要車電話約占2成,要車電話中涉疫人員非急危重症轉運需求持續升高。為了因應這種情況,北京急救中心已擴容120調度指揮系統。

報導指出,從病毒傳播的速度和波及的範圍上看,當前北京市疫情快速擴散蔓延的趨勢仍然存在。

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則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要把推進復工復產放在突出位置,按照「應復盡復、願復必復、願到盡到」原則,各區政府或主管部門不應設置復工復產審批,不應因疫情設置到崗率上限。

發布會上,北京市藥監局副局長王厚廷說,在全國內調配貨源,協調北京防控藥品生產企業與經營企業藥店對接,開通綠色通道,打通藥品供應最後一公里。北京在12日單次投放2500萬COVID-19抗原檢測試劑。

上海市布洛芬等退燒藥品搶購一空
Photo Credit: 中央社
COVID-19疫情升溫,上海市掀起布洛芬、乙醯氨基酚等退燒與鎮痛用藥搶購潮,藥局負責人建議,這兩款藥品以外也有替代選擇,清熱解毒類用藥都可以在出現症狀時有舒緩效果。圖為12日,上海市某家藥局內清熱解毒類藥品專區。

上海掀起搶購潮,退燒藥布洛芬大缺貨

(中央社)中國COVID-19疫情升溫,隨著防控力道鬆綁,感染病例恐將急遽增加。記者走訪上海市多家藥房,布洛芬、乙醯氨基酚等用於解熱鎮痛效用藥品搶購一空,貨源吃緊也難補到貨。

一家連鎖藥房單店負責人告訴《中央社》,布洛芬、乙醯氨基酚都沒有貨了,現在根本買不到,廠家產製速度跟不上;就算公司有配貨,來貨量也是個位數,貨源供應吃緊、想訂也訂不到,大家都在搶這兩款藥品。

他說,來問得最多的就是布洛芬,這款藥品主要用於解熱鎮痛,其實退燒藥有好幾種,家裡只要有退燒藥,都可以有一樣效果,只要備好一款就夠了,不用搶、不用囤,搶了、囤了回去可能最後是浪費。

他說,連花清瘟更是完全買不到了,因為全國只有一個廠家產,生產來不及,預計可能再等1個多月左右,供貨較能趨於正常,只要把這段時間度過去就好,「大家都在搶的時候,貨肯定是不夠的」。

他建議,清熱解毒類用藥都可以做為布洛芬、乙醯氨基酚的替代選擇,每個方面的藥備一點,看症狀吃藥,不是一有症狀就把什麼藥都吃了,發燒、頭痛、四肢痠痛可以吃退燒藥;嗓子痛就吃消炎藥,對症吃藥就好。

他說,先前有些無症狀感染者被拉到方艙醫院,也沒有給藥,提供3餐外就是等待轉為陰性,除非真有些症狀才會對症給藥、紓解症狀,「真正被感染也不是那麼可怕的」、「國家不管你了啦,增強自身抵抗力才是真的」。

另一家藥房負責人說,布洛芬、乙醯氨基酚和連花清瘟早就叫不到貨了,最近來問的人很多,「不是我們不進貨,而是貨都搶光了,沒有貨可進」。

中國疫情嚴峻,專家籲子女返家探親戴N95口罩

(中央社)中國當局放寬防疫管制以致疫情日益加劇,中國防疫專家張文宏表示,建議這段時間子女返鄉探望家裡的老人要戴N95口罩,並且這一個月的時間老人不要去廣場跳舞及打麻將。

中國媒體《界面新聞》昨天報導,張文宏近期在華山醫院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中指出,基本上這一個月會比較辛苦,對老人的保護很關鍵,醫院要把醫療管理做到最好。

他說,醫院務必重點關注80歲以上的老年病患,盡可能幫助高齡長者安全度過高峰期,並建議子女回家看望家族長輩要戴N95口罩,老年人這一個月不要去跳廣場舞、打麻將或是聚集在社區中心聊天。

中國防疫鬆綁後感染人數暴增,民眾瘋搶N95口罩,以致實體及網路店面的販售經常缺貨,價格也水漲船高,約是防疫鬆綁前的1.5至3.5倍不等。

自從各地爆發反封控抗爭「白紙運動」後,北京當局宣布優化防疫措施新10條,大幅放寬防疫規範,但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說,突然放寬防疫措施不是準備得很好,何況時值冬季,可能出現海嘯式爆發。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副主任、國家新冠病毒肺炎聯防聯控機制專家組成員馮子健6日表示,不論疫情防控政策如何調整,最終中國可能80%至90%的人都會經歷感染Omicron病毒株。

他還說,因應首波大規模衝擊過程中,有3件事亟需做好,包括採取適當措施壓制疫情感染高峰;醫療系統提前做好應對壓力的準備;進一步加快疫苗接種,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中國防疫通信行程卡12月13日下線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通信行程卡」為中國為COVID-19防疫目的所開發的程式,透過手機定位蒐集個人資料,記錄使用者過去一段時間到訪之地,藉此作為可否放行使用者自由通行的憑證。「通信行程卡」於12月13日零時起下線。

以疫為名追蹤個資,大數據行程卡13日下線

(中央社)中國官方持續放寬COVID-19防疫要求,用於追蹤、掌握個人到訪城市的「通信行程卡」,將於13日零時起下線,相關查詢管道都將一併下架。

通信行程卡官方公眾號12日零時發布公告,「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有關要求,12月13日零時起,正式下線通信行程卡服務。通信行程卡短信、網頁、微信小程式、支付寶小程式、APP等查詢管道將同步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