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如果以副總統身份兼任黨主席,會不會引發「總統跛腳」的憲政風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副總統賴清德日前正式宣布參選民進黨主席,引發憲政上關於總統是否跛腳問題的論辯。長久以來,副總統職務的實權,經常受到忽視,除備位元首外,似乎沒有特別的工作,但又似乎可以很忙,一切端視總統決定。
文:林子堯(台灣大學國發所兩岸組碩士)
副總統賴清德日前正式宣布參選民進黨主席,引發憲政上關於總統是否跛腳問題的論辯。長久以來,副總統職務的實權,經常受到忽視,除備位元首外,似乎沒有特別的工作,但又似乎可以很忙,一切端視總統決定。
在我國偏向雙首長的半總統體制下,其實真正的憲政權力是在總統與行政院長手上,但因為我國政治體制下,政黨多屬剛性政黨,總統必須透過兼任黨主席來掌控權力。若總統不兼主席,而由備位元首兼任,其實也不至於造成總統跛腳,不過這必須仰賴彼此的高度權力克制,也將是個台灣憲政秩序上特殊的觀察點。
副總統的憲政定位與職權
副總統在我國憲政體制上的定位,根據《憲法》第49條規定:「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副總統代行其職權。」另根據法源為憲法增修條文的《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第四條明定,副總統為國家安全會議的出席人員,當總統不出席會議,副總統就是會議主席。
雖然從公開資訊上,我們無從得知副總統有無代理會議的紀錄,但法律來說,副總統也能參與國防、外交、兩岸關係等重大國安決策。
但縱使如此,副總統在憲政上的定位仍然尷尬,特別是若總統有心要培養副總統為接班人,或是對副總統高度信任,便可能出現副總統兼行政院長狀況,例如陳誠、連戰。但在1996年爆發一場激烈的憲政辯論。李登輝總統堅持以「著毋庸議」力挺連戰兼閣揆,同時立法院在野黨委員提出釋憲,因此有了相當著名的〈釋字第419號〉,大法官解釋稱:
副總統與行政院院長二者職務性質亦非顯不相容,惟此項兼任如遇總統缺位或不能視事時,將影響憲法所規定繼任或代行職權之設計,與憲法設置副總統及行政院院長職位分由不同之人擔任之本旨未盡相符。
雖然看起來大法官認為,副總統與行政院長兩者並沒有不相容,但在憲政角色定位上,與《憲法》設計不符。釋字出來後,各界依然各說各話,但最終還是以連戰辭去副總統來落幕,但也形成一錘定音的效果,往後再也不曾出現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的案例發生。但最尷尬的便是,既然副總統與行政院長沒不相容,那副總統該做哪些專屬其職權的事?隨《憲法》解釋出來,仍未解決副總統在憲政秩序上的尷尬處境。
因此,若要爭取成為下一任總統的備位元首,必須要在另一個地方找到主導權,政黨就變得很關鍵。但運作起來,副總統如何在黨機器中扮演好功能,並且不掠奪總統鋒芒,是一門非常困難的權力課題。

副總統與政黨關係的案例觀察
2000年總統大選是由副總統連戰出馬角逐,作為李登輝屬意接班人,連戰也身兼國民黨副主席。然而,連戰雖作為副主席,主導黨部選戰策略的,基本仍以總統兼主席為主,外界也都把焦點放在李登輝。致使連戰在選舉過程可能累積許多不滿,也因此選後才會出現所謂要李登輝辭職「越快越好」的說法。雖然李登輝沒有跛腳,但連戰只扮演副主席顯然也不足,最終就是兩敗俱傷、丟掉政權。
另一個案例則是2005年蘇貞昌因為地方大選失敗辭去黨主席,副總統呂秀蓮受中常委推選為代理主席。但呂秀蓮似有意成為實質主席,且對外表示要主導黨務改革,並引用〈民進黨黨章第15條之1〉:「總統不出任本黨主席時,代理主席或新任主席之產生方式,依第十五條第三項主席出缺之規定辦理,其任期與總統之任期同。」強調自己要「幫著陳總統看守黨部」,但引來陳總統不滿,導致呂秀蓮閃辭代表主席。
這關鍵當然還是在於,陳水扁當時仍是主要權力中樞。且從事後角度觀之,陳水扁無意讓呂秀蓮成為下一位總統候選人,自然使得副總統兼黨主席只會成為憲政風暴,無助施政分工,權力中心仍在總統府。
從連戰、呂秀蓮案例來看,副總統與黨的關係,依然高度仰賴總統而定。假使總統希望政黨執政延續,且接棒者為副手時,為避免出現連戰尷尬處境,副手在黨內要有角色相當關鍵。當民進黨並未設置副主席,兼任黨主席便成為唯一選擇。
結論
賴清德任民進黨主席後,將要主持每周三中常會,負責黨內所有重要黨務決策,這唯一會對接下來憲政秩序產生影響的,只有立委提名。
因為黨主席可以決定區域立委及不分區立委的人選,尤其是在本屆立法院尚未結束前,下屆立委誰可有機會續任,便會初步出爐,屆時若未獲提名,有無可能轉向尋求總統干預,是可能出現的政治風波。但立委和總統是一起選舉,因此若賴清德確定成為下任總統候選人,由他拍板未來和其競選的黨內同志,其實反而對於黨務運作,更對之後的總統大選是有正面助益。
至於過去總統兼主席,所以有些國政會議會拉到中常會開,但其實並非通案也不該是常態,最多僅能作為擴大輿論溝通,但不該出現政策在中常會拍板的狀況,決策的地方是行政院與總統府。事實上,過去陳水扁、馬英九擔任總統時期,包含蔡總統2019年也未兼任主席,國政決策還是在總統府與行政院,而非黨機器。讓黨務回歸選戰,未來副總統若基本確定為總統候選人,與黨部高度合作決定選戰方針,不妨礙憲政秩序。
當然黨主席與總統之間,如何求取權力平衡,不要出現互相競逐權力的狀況,還是仰賴雙方智慧,彼此的克制。這是民主政黨的必經之路,民進黨若要說服選民執政八年後,再給四年,這就是一次非常好的試煉機會,也是九合一敗選後重新再立的起點。
延伸閱讀
- 賴清德稱台獨的現代意義是「台灣不屬中國一部份」,這樣的兩岸路線會走得比蔡英文更遠嗎?
- 後蔡英文時代,賴清德會延續既有的兩岸路線,還是更為激進台獨訴求呢?
- 【關鍵眼中盯】相較於民進黨的失敗,這次九合一選舉更代表蔡英文勢力的終結
- 李登輝與安倍相繼去世後,誰能接棒維繫台日關係?高市早苗、賴清德有望成為關鍵人物
- 九合一選舉再次大敗後,民進黨能否複製2020年大選翻盤的奇蹟?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