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十條」防疫髮夾彎:初衷仍是政權穩定,難保「封控封城」捲土重來

中國「新十條」防疫髮夾彎:初衷仍是政權穩定,難保「封控封城」捲土重來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疫苗有效力不足、醫療資源缺乏的狀態下,政府與社會大眾沒有萬全的準備,中國疫情可能出現海嘯式爆發,民眾擔憂中共可能會走回頭路,讓「封控封城」捲土重來。

過去近三年,中國堅守「動態清零」的防疫路線,全國各地嚴格封控的封城措施,民眾不但被強制足不出戶,企業也被迫停產減產甚至停工,可以說,中共嚴格的防疫政策,搞得民不聊生,經濟疲軟不振,更是讓社會民怨四起。

在此之下,「白紙運動」成了社會不滿聲浪的破口,迫使中共必須改弦更張,公佈「新十條」措施,內容放寬了現行的防控規定,「類解封」不再提及「動態清零」,許多中國防疫專家也跟著髮夾彎,改口全國防疫的重心是預防重症病例。

然而昨是今非的說法,也完全體現了中共的統治慣性風格。

新十條鬆綁防疫,中國疫情專家也跟著髮夾彎

「白紙運動」讓中國社會對防疫政策的不滿宣洩而出,無論是封控導致人民生活不便,或是經濟發展陷入低迷的困境,習近平才剛剛延任成功,但國內挑戰接踵而來,可以說,這是他掌權十年以來面臨的最大政治危機。

為了維持政權穩定,中共沒有立即採取政治肅清的鎮壓動作,反而很快的調整防疫路線,推出鬆綁相關措施的「新十條」方針,意圖緩解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與病毒共存」突然成為主流思維,讓外界感到意外,顯然這搓破了科學防疫的假面,以擴大成了政治壓力。

許多中國醫學及傳染疾病專家紛紛跳出來力挺中共的新防疫措施,見風轉舵的速度,不得不說這些號稱客觀的科學專家,「政治正確」的態度令人歎為觀止。

然而,就算用今天的自己打臉昨日的自己,這也不會是中共最在意的問題,畢竟在專制的黨國體制,「科學」是用來服務政治的工具,所謂的客觀理性都是為了粉飾政策失敗的藉口與說法罷了。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