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陸生是兩岸和平天使」,疫情阻斷教育交流,私校校長呼籲兩岸促進陸生來台

「陸生是兩岸和平天使」,疫情阻斷教育交流,私校校長呼籲兩岸促進陸生來台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李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陸生的開放對正逢招生寒冬的私校而言,形同看見一絲曙光。對此,海峽兩岸教育交流促進協會舉行陸生來台就學座談會,,邀請立委及私立大學校長與談,呼籲政府及中國方面能擴大陸生來台。有媒體詢問,我方一直都歡迎陸生來台,關鍵是否在說服對岸讓陸生來台?

中國自疫情以來關閉陸生來台就學的管道,再加上台灣的邊境管制政策,導致陸生數量到達數年來的低點。隨著疫情趨緩,政府逐步開放邊境、取消入境人數限制,陸委會也在11月開放陸籍研修生來台,但對岸是否也持開放態度則有待觀察。

而少子女化近年嚴重影響大專校院生源,私校首當其衝,陸生的開放對正逢招生寒冬的私校來說,形同看見一絲曙光。對此,海峽兩岸教育交流促進協會舉行陸生來台就學座談會,由升學輔導網站「大學問」協辦,邀請立委及私立大學校長與談,呼籲政府及中國方面能擴大陸生來台。

私立大學協進會理事長、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指出,過去兩岸學術交流行之有年。學生會來台交換、讀研究所,老師當訪問學者,但最近比較中斷。一直以來他都鼓勵學生出國唸書、換個環境學習,對中國學生而言,台灣是最好的選擇,除了學費相對歐美日韓更加便宜,又沒有語言的障礙。

從技職教育的角度來看,私立科大協進會理事長、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指出,中國的「高職」形同台灣早年的「三專」,每年招生規模到達556萬人。而很多學生念完3年專科以後,會想繼續參加所謂「普通高等教育專科升本科考試」(專升本),讀2年書、取得大學文憑,如同台灣專科畢業去考二技。葛自祥進一步表示,中國在技職方面人才需求殷切,於AI、物聯網、元宇宙等各領域都缺乏實務技術人才,如果讓這些學生到台灣,對中國培養實務人才絕對有幫助。

談到所謂非取得學位的「研修生」,私立教育事業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大校長唐彥博表示,中國學生來台最大宗的就是研修生,於2015年達到最高峰,有3萬4114名研修生來台;2016年開始,隨著兩岸關係緊張逐步遞減,到2019年只剩下1萬6696人,疫情之後研修生數量更是直接歸零。

唐彥博呼籲,在台灣取消入境限制、允許陸生研修生來台,中國也逐步解封的現在,是兩岸教育「天時地利人和」的交流時機。同時,我國技職體系在國際競賽也充分展現能量,於國際技能競賽名列世界第3,若可以透過研修生、產學合作讓陸生來台短期培訓,到中國便能繼續在台商設立的工廠工作。

靜宜大學董事會監察人陳振貴點出「學歷採認」的問題,中國有2799所大專校院,台灣採認的高教學歷只有346所;相對的,除了軍警校院的限制外,中國在2006年全面採用台灣大專校院學歷。

陳振貴呼籲應擴大中國學歷、學分的採認,建議由中國中央及各省市教育主管機關,依照國際高等教育認證的標準,提出符合的大專院校名單,給台灣官方做採認。再來,目前的聯招管道是陸聯會和海峽兩岸中心,陳振貴希望能開放各校辦理單獨招生、多元入學管道,並開放兩岸高教資訊透明化。

我方歡迎陸生來台,對岸呢?

先前教育部長潘文忠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詢時,就曾提及中國這幾年管制學位生,導致互相聯繫的管道不順暢。座談會上也有媒體詢問,我方一直都歡迎陸生來台,關鍵是否在說服對岸讓陸生來台?

唐彥博認為,這個問題分為三個階段解答,第一階段是透過記者會等方式,讓社會大眾關注議題;第二階段是進行協商,像是前教育部長吳清基任內就曾從立法角度做突破,外部環境形成之後,也能透過民間協助,進行良性的溝通協商;第三階段就是實質交流。

「陸生其實是兩岸的和平天使」,陳振貴表示,陸生和赴中台生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是有幫助的。從他個人的經驗來看,2009到2010年間,中國有大量研修生、交換生來台灣,當時是一個非常友善的環境促成的,因此呼籲中央要製造這樣的環境。

最後,唐彥博則建議,疫情後的兩岸交流能有更多元的形式,例如數位化是台灣的強項,像是空中大學。針對各校的專長、特色,教育部可以達成平台,讓中國想來台卻來不了的學生來台研修,研修後如果能成為本科生入學,則可以認可學分。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