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後對台戰略「軟更軟、硬更硬」,台灣不該自陷「引戰」困境

中共二十大後對台戰略「軟更軟、硬更硬」,台灣不該自陷「引戰」困境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雖宣稱「不支持台獨」,但卻又運用印太戰略,強化台灣的戰略性價值及地位、角色,這可能對台釋出錯誤信息,讓台灣人民誤以為美國「口說」不支持台獨,實則卻是暗中助攻台獨。

中共二十大會議前,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在其兩屆總書記、國家主席任內,已完成全面脫貧及邁向小康社會治理績效;同時,中國綜合國力大增,經濟總量接近美國70%坐穩全球第二,並在未來數十年內可能超越美國;軍事力則名列全球第二。

中共在2021年完成第一個百年慶,預計在第二個百年慶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復興之中國夢。對台政策之「重中之重」,更加強化「反台獨」及「反干涉」。

中共對台政策「主旋律」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反獨促統」、「融合促統」、「融合漸統」,成為對台政策多元實踐途徑,藉由兩岸多層面及領域交流及合作,培養兩岸人民親善關係、國族主義及經濟利益紐帶、社會連帶關係,發揮擴散效應及分枝效果,總結習近平主政下對台政策實施特色與成效,最終達成融合和統目標。

對台政策具有「原則堅定性」及「策略靈活性」,懷柔及強制兼具、軟硬兼施,對台政策具有高度一致性、延續性及可預測性。

首先,軟更軟的對台懷柔政策,藉「融合漸統」誘發「磁吸效應」

包括:(一)深化「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高層會晤;(二)建立與台灣政黨及社會組織、團體及人員對話交往的政治基礎,形成國家統一及民族復興的統一戰線;(三)推動兩岸融合給予台胞「同等待遇」措施。對台政策思維逐漸從「政府本位」思考,轉向「社會本位」;倡議「以人民為中心」的政策發展思路,踐行「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四)從中華文化復興、國族建構深化民族文化共同體。對台政策重視「文化傳承、心靈契合」,強化兩岸人員在教育文化歷史傳遞。

其次,硬更硬對台強制性政策,「反獨促統」製造「嚇阻效應」

包括:(一)懲戒綠色台商對泛綠政治聯盟支持;(二)公布台獨名冊清單範圍逐漸擴大化,涵蓋綠色政治聯盟及黨政部門、行政與立法等部門;(三)懲戒台獨具震撼性極具針對性,產生震撼作用;(四)警惕台灣勿走向「法理台獨」,設定台灣憲政改革及兩岸政策之底線及紅線。(五)採取「連坐法」擴大對台獨打擊面向。指控台灣民主基金會及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並界定其為「台獨」分子的關聯機構。禁止中國組織、企業和個人與上述兩家基金會合作,也禁止與捐助兩家基金會的四家台灣企業,包括宣德能源、淩網科技、天亮醫療及天眼衛星科技進行任何交易及合作,並且禁止其相關負責人入境中國。

國台辦回應提前武統論:3種人提出  動機各不同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再者,對台政策凸顯反台獨及反干涉,避免台灣問題國際化

美國對中戰略已從接觸交流政策,改變為遏制圍堵戰略競爭政策。美國建構印太戰略,試圖「以台制中」、「聯台抗中」;民進黨政府則是採取「抗中保台」路線、實施「聯美抗中」戰略,如此台美產生戰略合作關係。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