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停用行程碼,健康碼還能存留多久?網友:樂見各種碼消失,因為我們要回家過春節

中國停用行程碼,健康碼還能存留多久?網友:樂見各種碼消失,因為我們要回家過春節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路透社》報導指,雖然中國逐步放開了控制,但有分析認為,這波感染將造成人員短缺,並讓消費者變得謹慎,中國企業將在未來幾周陷入困境。

中國放鬆疫情管控措施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行程碼讓每一位出門的人必須向中國政府報告詳細行蹤。

中國進一步放鬆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周二(12月13日)下線了其最主要的疫情監測工具行程碼,而健康碼仍然保留使用。

COVID-19疫情開始後,中國當局一直用行程碼和健康碼監測追蹤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傳播,但不少人也對其搜集個人訊息感到擔憂。

行程碼的爭議

周一(12月12日),通信行程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在周二(13日)零時下線通信行程卡服務,其短信、網頁、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 APP等查詢管道將同步下線。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也被稱為「行程碼」,是中國當局在2020年2月開始推行的查詢行程服務。過去兩年多時間裡,包括入境旅客在內,在中國內地城市跨區域走動的出行者基本都會被要求提供行程碼,以證明自己最近14天是否到過爆發疫情的地方。地方政府會根據行程碼顯示結果決定是否對相關人員進行強制隔離。

用戶打開微信小程序「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填寫手機號碼和驗證碼就可以查到過去14天的到訪地訊息,顯示的訊息至少能精確到地級市。

過去近三年,中國政府一直依靠行程碼和健康碼等工具獲取公民的個人訊息,控制人員流動,達到管控疫情的目的。

還有中國城市用和行程碼類似的「時空伴隨」來確定密切接觸者,這一措施會根據手機信號來尋找確診者附近的人員並實施隔離,精度達到數十米。由於其科學性受到廣泛質疑,後來有中國城市明確廢止執行。

取消行程碼似乎是中國改變COVID-19清零政策的又一舉措。上周,中國發布「新十條」措施,朝著逐步開放的方向前進,措施包括縮小核酸檢測範圍,不再對跨地區人員要求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等。

在中國的社群媒體,有人表示懷念行程碼,但更多人慶祝行程碼將走入歷史。

微博網友「小獅子K1和二虎子K2」說:「再也不用查看行程碼了,卻還是挺懷念的呢。」

但更多人在慶祝行程碼被棄用。

「我很開心,因為我是行程碼的受害者。我們樂見各種碼消失,因為我們要回家過春節,我們需要工作,我們需要正常的生活,我們需要交流情感和思想。我們同時會做好各種防護,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因為我們不希望『感冒』,也不想去發燒門診,更不願意耽誤賺錢。再堅持幾個月,2023年的夏天應該是一個奔放熱情、自由自在的夏天,大家一定要挺住!」微博財經博主「今綸」說。

台灣藝人黃安表示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會懷念行程碼:「行程碼要再見了,居然還有粉絲懷念它,說過去三年怎麼樣怎麼樣的,說什麼的都有,你這麼懷念它,你自己用得了,國家要廢除啦,這是現實。瘸久了,開始懷念拐杖? ​」

健康碼還能存留多久?

行程碼走入歷史之時,也有人關注與行程碼經常一起使用的健康碼會不會也從社會生活中消失。

目前已經有多個地區不再查驗健康碼。如上海宣布,自12月13日開始起,上海軌道交通所有車站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

但是,目前沒有任何省市宣布要停用健康碼。《解放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上海闢謠平台」周二表示,健康碼沒有作廢。

微博網民「自觀其心自淨其意」說:「已經放開,健康碼已經沒意義。」

健康碼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南開大學法學院院長宋華琳表示,健康碼也應當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中國媒體紅星新聞引述宋華琳稱,健康碼存儲著大量個人訊息,對人的財產權和隱私權都帶來很大威脅。

健康碼維穩事件

中國利用通訊工具收集個人訊息一直讓公眾感到擔憂。在行程碼停止運行後,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先後表示,將刪除用戶行程數據,保障個人訊息安全。

今年6月,河南有多家村鎮銀行因遇到資金危機,無法提供取款服務,涉及數百億銀行存款, 一些儲戶希望前往省會鄭州維權。但很多儲戶稱,他們的核酸檢測為陰性,健康碼卻被突然賦「紅碼」(風險人員),無法自由走動。

這在中國網際網路引發輿論爭議,憤怒的民眾質疑當局把疫情防控措施用於維穩。

對開放的擔憂

《路透社》報導指,雖然中國逐步放開了控制,但有分析認為,這波感染將造成人員短缺,並讓消費者變得謹慎,中國企業將在未來幾周陷入困境。

西安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分析人士說,報告的新病例減少可能反映了檢測要求減少,而未反應當地的實際感染情況。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大城市感染病例迅速激增,可能只是大規模COVID-19感染潮的開始。」

「我們認為,1月底中國春節假期前後的遷徙潮可能會帶來前所未有的COVID-19病毒傳播。」陸挺說。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