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民間龐大的世界盃地下賭盤與疫情同樣延燒,民眾忙下注、警方忙抓人

中國民間龐大的世界盃地下賭盤與疫情同樣延燒,民眾忙下注、警方忙抓人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世足賽目前進入決賽階段,即將產生季殿軍及冠亞軍,中國民間除合法彩券外,地下賭盤熱度也迅速升溫。特別是本屆世足賽頻頻爆出冷門結果,輸贏金額往往差距甚大,更刺激民眾下注的熱情。而中國目前合法的運動彩券只有「中國體育彩票」。

中國疫情下仍瘋世足賽,民眾忙下注警方忙抓人

(中央社)近1個月的世足賽,中國民間龐大的地下賭盤如疫情般迅速延燒。中國各地公安也忙著抓賭,多地破獲以世足為對象的賭球案。其中四川已知賭資超過人民幣1億元,下注人數逾千人。

儘管中國官方標榜嚴厲取締各類賭球,但中國民間嗜好賭球的風氣始終不減,地下賭盤始終存在,尤以中小型城市及農村為最。這些地下賭盤中,有的是境內涉賭份子自行設局作莊;有的則是代理國外賭盤,再受理本國民眾跨國下注。

世足賽目前進入決賽階段,即將產生季殿軍及冠亞軍,中國民間除合法彩券外,地下賭盤熱度也迅速升溫。特別是本屆世足賽頻頻爆出冷門結果,輸贏金額往往差距甚大,更刺激民眾下注的熱情。而中國目前合法的運動彩券只有「中國體育彩票」。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各地警方宣布破獲的世足賽賭球案件,遍及四川、重慶、浙江、海南、吉林、黑龍江等省級行程區,分布範圍涵蓋東北、華南、沿海及內陸。

其中,四川省瀘州市公安局日前宣布,轄下納溪區警方破獲一起賭資逾人民幣1億元(新台幣約4.45億元)、以世足賽為對象的網路賭球大案,開設賭局的團伙分布在瀘州市及成都市,首要分子透過境外賭博網站開設平台帳號。

這一涉賭團伙分別在瀘州、成都、重慶、廣東等地發展下級代理,接受大量賭客下注賭球獲利。 瀘州警方日前出動70餘名警力,前往瀘州、成都、重慶逮捕29名嫌犯,並帶回60餘名下注者,同時扣押涉案賭資數百萬元。經調查,全案下注人數除超過1000人外,賭資更超過1億元。

除四川外,浙江省麗水市公安局也宣布,轄下景寧縣警方破獲世足賽網路賭球案件,共逮捕涉案嫌犯14人,涉案金額超過1500萬元。犯罪模式則是由首要分子設置賭局與境外賭球網站對沖,再透過網路做莊開放下注。而全案參與下注的民眾也有300餘人。

根據中國法令,網路賭球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以營利為目的而為賭博提供條件者,或參與賭資較大的違法行為,視情節依法處5日以下或10至15日的拘留,並可單處或併處罰款。若構成犯罪,則可依賭博罪或開設賭場罪量刑,最高可處10年有期徒刑。

中國放寬防疫措施 民眾戴好口罩自我保護(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中國放寬COVID-19防疫措施,強調民眾「做好健康第一責任人」,平常必須勤洗手、配戴口罩,上海市街景可見民眾在室外也戴好口罩。圖攝於12月12日。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攝 111年12月15日

中國嚴苛清零說放就放,民眾抗疫深陷政策迷霧

(中央社)中國執行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嚴苛清零防疫近3年,訴求打好一場疫情仗;官方驟然放寬防疫措施後,防疫轉為「做好健康第一責任人」。如何做好這個責任人,民眾在說變就變的政策迷霧中前進。

中共二十大會議結束後,外界期待的鬆綁防疫沒有發生,官媒仍然持續強調動態清零是應付疫情最佳方案。《人民日報》在11月份發出15篇「動態清零不動搖」主題文章,強硬口吻綁死了其他的討論空間。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11月30日在國家衛健委召開座談會,席上一番話讓清零有了微妙變化。她說,「隨著Omicron病毒致病性減弱」,會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這是官方語調第一次未將病毒視作洪水猛獸。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12月7日拋出「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優化防疫新10條,包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無症狀感染者及輕症者可以居家隔離等;驟然鬆綁防疫多被視為與「白紙運動」有關。

上海市先是跟進北京市,宣布12月5日零時起,搭乘地鐵、公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驗核酸檢測證明;公園、景區等室外場所也不再要求出示;在民眾抱怨這個取消對於生活影響不大時,又宣布9日上午9時起,餐廳也不用查了。

因應防疫新10條,上海市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放寬隔離要求,具備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也可採取居家隔離;13日零時起,除了特殊場所外,不再掃「場所碼」,也不再查「隨申碼」;防疫放寬措施在短短幾天內密集推出,昨天還在要求的,今天就取消。

防疫新10條提到「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上海市則是推進放寬,除了特定地點外,地鐵、餐廳等都不查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了。

「你有發現防疫放寬都是省市間在搶誰放得多、放得快嗎?」一名在滬民眾對記者說。

他說,先前封控防疫,比的是誰病例數最少、誰的防疫措施最嚴苛,層層加碼一刀切,中央說的根本沒人甩;現在比的是誰放得最寬、誰放得最快,「省市間好像在抄作業,我看你做什麼,我也做」、「不要問有什麼道理,這邊的硬規則就是『沒有道理』」。

「太魔幻了,前幾個月有密接、次密接都要居家貼封條隔離;現在忽然又說不可怕了」、「一夜之間都不一樣了,這是魔都啊」。對於毫無準備的放寬,民眾紛紛在網上「問路」:「有沒有人可以科普復陽是怎麼處理」、「買不到布洛芬挺著急」、「陽性康復後還有傳染性嗎」。

疫情3年間,中國官方經常要求「打好一場疫情仗」,公共場所掃碼實名制機器也取名為「數字哨兵」,犧牲個人自由、隱私都是為了國家社會好。放寬防疫後,戰爭用字頻率少了,主軸轉為「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意思是3年疫情戰,「國家幫你取得了贏面,能否守住看你自己的了」。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