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新聞攝影如何訴說真相?資深駐外記者梁東屏談新聞攝影映射出的記者生涯

新聞攝影如何訴說真相?資深駐外記者梁東屏談新聞攝影映射出的記者生涯
Photo Credit: 卓越新聞電子報/陳洧農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資深新聞人梁東屏駐外經驗長達三十餘年,曾於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從美國小報刊「一人記者」開始磨練的他,為什麼認為攝影記者是新聞業中最迷人的工作?新聞攝影又是如何訴說真相的呢?

文:陳洧農

新聞照片負有說故事的任務,它有時候會告訴大家真相是什麼。

~梁東屏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系列講座第二場「淺談新聞攝影:幾張照片的故事」,邀請擁有資深駐外經歷的國際記者梁東屏,透過新聞攝影向大家分享他的記者生涯,以及他對新聞攝影乃至新聞記者所抱持的觀點。

梁東屏是資深新聞人,駐外經驗長達三十餘年,曾於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得當年吳舜文新聞獎的採訪報導最優獎。

記者的「一人軍隊」

「其實我並不是專業的攝影記者。」梁東屏語帶玄機地補了一句:「但也可以算是。」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梁東屏1987年從美國回到台灣,進中國時報任職時,表示自己最想做的是攝影記者,第二才是文字記者,第三是翻譯。《中國時報》表示,攝影記者薪水比較低,讓他做文字記者。

但梁東屏先前曾在美國一間小報社工作,有多小呢?小到只有他一個記者,因此他什麼都必須要會,包括攝影、沖洗底片、相片……等。在數位相機面世以前,梁東屏出外採訪總是帶著簡易的沖洗設備,譬如用黑色的袋子充當暗房,把底片沖出來,再用掃描器掃描後傳回報社。

他說,在戰亂地區採訪時,這些技能格外重要,因為當地很可能已經沒有店家可以沖洗照片。

由於具備這些技能,梁東屏不需要其他攝影記者的配合,可以單獨前往新聞現場;因此,儘管職銜是記者,但梁東屏同時肩負著攝影記者的職能,多年來有許多照片刊登在報紙上,其中不乏許多頭版照片。

此外,梁東屏還同時持有美國與台灣的護照,使他經常不需簽證就能出國,十分便利。所以梁東屏的記者生涯雖然先後派駐在美國與東南亞,但實際上常常被派往不同國家的新聞現場,足跡遍及歐洲、非洲,乃至許多動亂、戰亂地區,例如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

liang_01
Photo Credit: 卓越新聞電子報/陳洧農攝
由於各種能力與條件的搭配,使得報社經常派梁東屏前往各國新聞現場

記者的「不在場報導」

梁東屏表示,對他來說攝影記者是新聞業當中最迷人的工作。為什麼呢?「因為你必須在現場才能夠掌握到那一瞬間。文字記者不一樣,你不在現場沒有關係,你可以事後跟新聞對象或是同業打聽。」他打趣地補了一句:「甚至於可以自己瞎掰。」

新聞怎麼能自己瞎掰呢?梁東屏舉了個例子:早年在《中國時報》的一位資深記者,曾因捨不得離開麻將桌,漏掉一個本來該去採訪的例行性記者會。該記者因為資深,能夠預想的到記者會上有哪些人會宣布哪些事項,就照著自己腦中推想的內容發了一篇稿給報社,隔天也真的登了出來。

問題是,這個記者會臨時取消了,根本就沒有舉行,新聞卻寫得活靈活現。梁東屏說,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

「攝影記者就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你不可能人不在場還有新聞照片。」他直率地表示:「攝影記者有一個更迷人的地方,就是不用寫稿,你拍完之後,交完照片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新聞攝影的重點在傳達訊息

梁東屏表示,大家都知道,新聞訊息最重要的要素就是「5W1H」,在這個意義上,文字記者是比較好當的,因為這六項要素都能夠做到,但是新聞攝影幾乎不可能在一個畫面中把六項要素都表現出來。在大多情況下只能傳達一、兩個訊息,這是新聞攝影困難之處。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每年頒發兩個獎項,分別是突發新聞攝影獎與特寫新聞攝影獎,設立至今已累積一百多幀作品。其中,梁東屏認為傳達了最多訊息,令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由日本記者長尾靖所捕捉到的,社會黨主席淺沼稻次郎被17歲的山口二矢以武士刀刺殺的瞬間。

Tokyo_Stabbing
公有領域
淺沼稻次郎1960年被右翼青年山口二矢刺殺的場景。本照片由記者長尾靖拍攝,曾獲1961年普利茲攝影獎

從畫面中可以看出是一個選舉的場合,而背景中有寫著人名的布條,提供了人物的線索,讓觀者可以知道是在選舉場合發生的刺殺。梁東屏表示,不只訊息量充足,畫面也十分震撼,更難能可貴的是,焦距、光線等方面的條件也都很好。

梁東屏說,其實最適合新聞攝影的相機就是最不好的相機:廣角機。因為景深很深,不需要臨時對焦。雖然現在相機大多都有自動對焦的功能,但也有主體捕捉錯誤的風險,所以還是最原始的廣角相機最好,不需要特別調整,在一定的範圍內影像都是清晰的。

他強調,新聞攝影最重要的就是傳達訊息,所以設備不是那麼重要。「甚至你用的是傻瓜相機都可以做很好的新聞攝影記者,其實現在像是俄烏戰爭啦,或是許多現代的戰爭,有很多好的新聞照片並不是記者拍出來的,可能是當地民眾拿手機拍出來的,就是這個原因。」

liang_02
Photo Credit: 卓越新聞電子報/陳洧農攝
「新聞攝影其實跟設備沒有關係,你不需要把照片拍得很漂亮,最主要是要傳達訊息。」

新聞攝影如何訴說真相

新聞攝影紀錄事實的能力加上記者的銳利視角,能成為挖掘真相的利器。

梁東屏說,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宣稱是因為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直到戰爭結束,美國始終沒有發現伊拉克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梁東屏憑藉親臨現場與細膩觀察,發現了真相的蛛絲馬跡。

梁東屏說,自己進到巴格達的時候,發現政府機構都被轟炸得體無完膚,只有一個單位除外,不僅沒有被轟炸,連一個彈孔都沒有,就是伊拉克石油部,而且周圍被美軍團團圍住保護起來。當時他去採訪美軍指揮官,對方直爽地表示,自己接收到的唯一命令,就是在第一時間趕到石油部,並且嚴密保護。梁東屏於是了解到,「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真正原因必定與此有關。

另一個例子是泰國的紅衫軍示威。梁東屏指著投影布幕上,兩名泰國紅衫軍示威者屍體的照片說,2010年泰國紅衫軍示威,後來政府動用軍隊清場,當時所有的媒體都報導說因為紅衫軍持有武器,所以政府軍才進去清場,而這些人是在反抗的情況下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