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卡達世界盃】贊助商因人權等爭議陷兩難,不影響國際足總獲得創紀錄的75億美元收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5年國際足總捲入腐敗醜聞後,有一些贊助商離去,這加速國際足總轉向西歐和北美以外的公司,但這也反映了亞洲消費品牌的全球化。總部設在中國的萬達集團、卡達航空公司(Qatar Airways)和卡達能源公司(Qatar Energy)皆為國際足總的頂級贊助商,他們不太可能像他們西方同行一樣陷入平衡品牌認知的困境。
(中央社)歷來世界盃足球賽總能吸引數十億觀眾觀看,而球場邊走馬燈式的電子廣告看板會不斷出現一些全球知名企業的品牌名稱,如可口可樂、百威啤酒、阿迪達斯、Visa信用卡…。
但2022年卡達世界盃不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許多品牌已因本屆比賽的地緣政治爭議成為焦點,源於西方的品牌更是如此,必須在贊助以及對國際足球總會(FIFA)和東道主卡達的批評之間力求平衡,尤其在人權議題上。
這並不影響國際足總的收益。國際足總主席英凡提諾(Gianni Infantino)1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國際足總透過與2022年世界盃相關的商業交易,獲得創紀錄的75億美元收入,比2018年世界盃收入多出10億美元。
在邁向在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舉行的2026年世界盃的下一個循環裡,英凡提諾預計收入將達到110億美元。
將「品牌」與本屆世界盃掛鉤的不僅僅是企業,許多退役球星都接下本屆比賽形象大使的角色,如卡希爾(Tim Cahill)、卡富(Cafu)、艾托奧(Samuel Eto'o)和哈維(Xavi)等。
最顯著的事例是,英國著名球星貝克漢(David Beckham)因擔任卡達世界盃的形象大使而受到批評,被指有可能玷污其自身的「品牌」。
貝克漢的品牌可說與許多跨國公司一樣知名。 除了擔任卡達形象大使,貝克漢還為阿迪達斯(Adidas)、帝舵手錶(Tudor)等品牌代言,還有他自己的威士忌品牌翰格俱樂部(Haig Club)。貝克漢也是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邁阿密國際足球俱樂部(Inter Miami)老闆之一。
法國里昂SKEMA商學院(SKEMA Business School)體育與地緣政治經濟學教授查德威克(Simon Chadwick)告訴《CNN體育》(CNN Sport):「我認為從事任何形式的商業關係都會有地緣政治風險,扮演贊助或背書的大使角色肯定如此。」
自2010年被確定為2022年世界盃主辦國以來,卡達的人權紀錄一直備受關注,從移工死亡和他們的工作環境到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和婦女權利,皆成為焦點。
對國際足總和卡達的批評有許多來自西歐和北美等能夠自由發聲的國家,但只有一小部分比賽贊助商的總部設在這些地區。
與這些國家相關的品牌,如阿迪達斯(Adidas)或麥當勞(McDonald's),在世界各地都有消費者基礎,包括擁有不同自由度去批評人權議題的消費者。
JMW律師事務所(JMW Solicitors)體育服務負責人佩皮(Ben Peppi)告訴《CNN體育》:「當這些全球大品牌的行銷團隊研究客戶基礎的分析狀況時,西歐或北美的道德消費者只是其中一部分。 他們會在知道這一點的情況下參與世界盃。」
佩皮說,2015年國際足總捲入腐敗醜聞後,有一些贊助商離去,這加速國際足總轉向西歐和北美以外的公司,但這也反映了亞洲消費品牌的全球化。
總部設在中國的萬達集團(Wanda)、卡達航空公司(Qatar Airways)和卡達能源公司(Qatar Energy)皆為國際足總的頂級贊助商,他們不太可能像他們西方同行一樣陷入平衡品牌認知的困境。
就像查德威克所指出,卡達航空公司是國有企業,「不會參與消費者推動的反對本國政府的運動」。
查德威克說,贊助本屆比賽的4家中國品牌萬達、Vivo、蒙牛乳業(Mengniu Dairy)和海信(Hisense),也不太可能在LGBTQ權利等議題上採取特別強硬激進的立場,因為這「將使焦點轉向中國」。
然而,有些品牌已設法因應卡達2022年世界盃相關的人權問題。丹麥球衣製造商Hummel為球隊提供「低調」的球衣,以因應卡達被控侵犯人權的行為,只是國際足總後來禁止丹麥國家隊在世界盃穿著這些球衣。
與此同時,國際足總決定懲罰佩戴旨在促進包容性的「同一份愛」(One Love)彩虹臂章的球員之後,德國連鎖超市Rewe終止了與德國足球協會的合作關係。
但除了這些事例,而且明顯都是國家隊贊助商而不是世界盃贊助商採取的行動,在長達一個月的比賽期間,企業維持相對安靜,畢音這是體育界最大、最有利可圖的賽事之一。
佩皮說:「真實情況是,很多(國際足總的合作夥伴)都保持沉默。」
他又說:「FIFA世界盃是體育界最有價值的智慧財產權之一,因此受到非常嚴格的控制和管理。」
要查證究竟有多少移工因為卡達與比賽相關的計畫項目工作而死亡很困難。
去年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稱,自卡達於2010年獲得世界盃主辦權以來,已有6500名南亞移工在卡達死亡,其中大多從事低薪、危險的勞動,且通常是在極端高溫下進行的。
這則報導並未將這所有6500人的死亡與世界盃的基礎建設項目聯結來,CNN也未就此進行獨立查證。
負責籌組世界盃的最高委員會(Supreme Committee for Delivery and Legacy)秘書長塔瓦迪(Hassan Al Thawadi)11月接受英國名記者摩根(Piers Morgan)採訪時稱,有400至500名移工為世界盃相關項目工作而喪命,這比卡達官員先前提出的數字還多。
“2022卡達世界盃”的相關議題
- 2022-12-20 嘲諷「跟瘋」世足沒有比較高尚,實際上就是在罵台灣人欠缺民族自尊心
- 2022-12-19 2022世界盃:阿根廷靠教練部署奪冠?法國為何「失常」了1小時?
- 2022-12-19 【2022卡達世界盃】贊助商因人權等爭議陷兩難,不影響國際足總獲得創紀錄的75億美元收入
- 2022-12-19 【2022卡達世界盃】阿根廷睽違36年拿下第3冠,民眾還願跪爬方尖碑,法國2度奇蹟追平雖敗猶榮
- 2022-12-19 【2022卡達世界盃】阿根廷粉碎法國衛冕夢奪隊史第3冠,梅西獲金球獎劃下完美句點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