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想在網路時代討生活,你一定要懂這五種「數位槓桿」

想在網路時代討生活,你一定要懂這五種「數位槓桿」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數位槓桿變化萬千,能讓你透過數位工具,輕鬆達到理想效果。還不懂?快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文:黃俊堯,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暨商學研究所所長

不想被互聯網的新時代淘汰,就要先看懂什麼是「數位槓桿」。

顧名思義,數位槓桿是透過數位工具,舉重若輕地達到過去很費事,或根本無法做到的效果。數位槓桿變化萬千,應用上主要的限制,通常不在技術,而在想像力。

談「數位槓桿」,當然要先定義槓桿。依照維基百科目前的條目敘述,槓桿是這樣一回事:

「在力學裏,典型的槓桿(lever)是置放連結在一個支撐點上的硬棒,這硬棒可以繞著支撐點旋轉。……某些槓桿能夠將輸入力放大,給出較大的輸出力,這功能稱為『槓桿作用』。槓桿的機械利益是輸出力與輸入力的比率。」

據此,歸納本書的相關討論,「數位槓桿」便指涉商業環境中,企業透過適當的數位布局,達到長期間較低投入、較高報償的槓桿作用。這類槓桿作用,可能藉由以下的型態發生:

1. 成本結構決定的營運彈性(scalability)槓桿

就簡單的經濟概念來說,數位環境裡經營顧客群所生發的邊際成本,因為固定成本比例較高、變動成本比例較低的關係,通常只要達到一定規模後,就會顯著地小於實體環境下經營客群的邊際成本。在雲端儲存與運算成本相當低廉的情況下,數位經營在營運上因此享有高度的擴張彈性(highly scalable)。

2001年亞馬遜創辦人Jeff Bezos給股東的年度公開信裡,具體地說明了這一層意義的數位槓桿作用。信中他提及,亞馬遜將包含缺補貨處理、詳細商品訊息提供、客製化推薦和其他林林總總的新程式功能,都轉化為大致上是固定的(程式化服務的)費用。因此,客服體驗成本基本上是固定的,而這項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重隨著亞馬遜事業的擴展而快速減少。在這樣的意義上,亞馬遜其實在經營一個出版模式(publishing model),而非一個零售模式(retailing model)。

這一點,其實不只適用於亞馬遜。它是各種數位營運上,非常關鍵,但又不常被深刻理解的特性。

2. 線上線下統合的槓桿

在共享經濟與信任經濟的背景下,O2O概念乃至各種虛實整合想像發展至今,理想上指望著的,不外乎透過一個提供各種附加價值的雙邊數位平台建置,讓營運面數位槓桿作用可能性,實際發生在實體世界的服務項目中。如Uber,Airbnb,河狸家等等,都是這樣以平台為基礎、O2O為概念、信任為黏著劑所經營起來的事業。這樣的事業,一旦模式操作純熟,平台對於分屬兩端的兩群顧客(如Uber的司機群與乘客群),自然可以期望無論是營運面或者是溝通面,在客群經營上發生槓桿作用。

以Uber為例,它所代表的線上媒合線下私家車空閒運載量與乘客需求,透過數位平台在多市場快速複製這回事,在市場上已驗證完畢。新模式比傳統模式來得有效率、能另創傳統租賃車或計程車所無法創造的新價值,已成定論。此即線上線下統合的槓桿結果。

3. 突破地理範疇的槓桿

2014年年底開始,中國市場掀起一陣「跨境電商」的風潮,各大電商平台終於紛紛涉入這個領域。說實在的,以電商經營行家自居的這些平台,因為各種因素或限制,這時才想到數位經營上突破地理限制的槓桿作用,算是很後知後覺的了。美國Macy’s、Nordstorm、J. C. Penny這些原生於實體環境的百貨零售業,更早便認知到這個面向,與第三方物流建妥合作關係後,早早便將它們的線上購物網站「全球化」。

再以零售金融為例,著名暢銷書 《Bank 3.0》裡,管理顧問Brett King提出,未來「銀行」這個詞彙不再指涉一個實體場所 (因為顧客已經不再需要作為場所存在的實體銀行),而會是一種 “Always banking, never at a bank”的多元行為。依照這樣的推論,傳統銀行業者在式微前的轉型可能之一,就是漸漸脫離幾百年來著眼於地理因素而設的分行型態組織設計,轉為利用科技增益顧客體驗、提高價值的顧客導向多通路服務。

4. 行銷溝通的槓桿

《Bank 3.0》這本書一方面詳細剖析數位行銷溝通的SoLoMo新局,一方面也建議現代經理人,拋卻一招半式贏天下或者近年常見的買粉絲迷思,如實認清各種溝通工具的用處與限制。綜合相關,數位行銷溝通的槓桿作用,通常發生在付費媒體或自媒體上呈現出的溝通方式與訊息內容,與目標客群有切身關聯時。這時候,AISAS資訊行為作用的結果,便可能發生一傳十,十傳百的「賺得媒體效果」,創造槓桿作用。

譬如英國連鎖百貨公司John Lewis,近年來每年十一月初線下(電視)與線上(Youtube等視頻網站)同時發布一檔吸睛的耶誕節廣告。2013年以「灰熊與兔」為主題的卡通型態廣告,在耶誕前創造了Youtube上超過千萬次的下載數。2014年的廣告,以一個小男孩和一隻名叫Monty的企鵝為主題,西方文化中的 “Christmas spirit”為意涵,當年年底Youtube點閱數已超過兩千萬次。如果是傳統以CPM模式計費的電視廣告,要達到這樣的眼球數,必須付出接近天文數字的媒體購買費用;但透過線上傳播,媒體購買費用為0。這就是數位行銷溝通槓桿作用的鮮明示範。當然,這槓桿的支點,叫做創意。

灰熊與兔

男孩與企鵝

5. 數據分析的槓桿

前面討論的幾種數位槓桿,支點在於成本結構、策略布局、創意等方面。但數位環境中的另一種槓桿作用,倚賴的支點是數據分析的能耐,而其「機械利益」則可能更大於前面討論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