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整合性政策評估」明年改版,下議院外委會支持政府「認知」而非接受一中政策

英國「整合性政策評估」明年改版,下議院外委會支持政府「認知」而非接受一中政策
英國下議院外委會主席柯恩詩(左)12月訪台與總統蔡英文見面。Photo Credit: 總統府 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國下議院外委會的建議報告指出,全球有90%的先進半導體在台灣生產,台灣的經濟重要性不容忽視;該地區任何的長期擾亂,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其破壞性遠大於烏克蘭戰爭再現」。

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今(18)日發布政策建議報告,其中強調英國僅「認知」而非接受中國的「一中」,並支持維持台海現狀。

英國在去(2021)年3月發布的「整合性政策評估」,是冷戰結束後英國最全面的外交與國防政策檢討報告。由於該報告發布後,全球經歷一連串重大地緣政治變化,因此英國政府正在檢討更新該項文件,以確實反映當前英國及全球面臨的各項挑戰,預計明(2023)年2月即將提出新的「整合性政策評估」。

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今日發布「檢討我們的策略:更新『整合性政策評估』」(Refreshing our approach? Updating the Integrated Review)報告,針對更新版的「整合性政策評估」提出建言。

在英中關係上,委員會認為,中國在不同層面上對英國構成「重大威脅」,委員會支持將中國的地位自「體制性的競爭者」改成「威脅」,並要求仔細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而非只是空洞的修辭。

報告指出,雖然鑑於經濟依賴,與中國保持接觸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但委員會仍呼籲英國政府在長期目標上,促進更多的彈性與經濟多元性,使英國有更多的自由,針對中國侵略或侵犯人權的行為做出行動。

外委會的建議報告表示,「整合性政策評估」強調英國要發展與印太區域的關係,而台灣攸關英國在該區域利益的核心,122頁的「整合性政策評估」卻未提及台灣,「令人感到意外」。建議報告強調,英國政府未能清楚表達其立場係僅「認知到」(acknowledgment)中國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而不是接受它,英國支持台灣的政策立場,就是「不應以武力改變現狀」,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

今年11月才率團來台訪問的英國外交委員會主席柯恩詩(Alicia Kearns MP)表示,「台灣和中國之間的任何衝突,英國很快就會感受到;與中國合作以支持和平解決方案至關重要。我們希望更新後的整合性政策評估,能夠正面解決台海的緊張局勢。」

RTSDQC5Y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英國下議院外委會主席柯恩詩11月底至12月初來台訪問。

柯恩詩也指出,英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對英國的外交政策構成了重大而微妙的挑戰。

「我們越依賴他人,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的韌性就越差。政府必須謹慎行事——明確承認英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增強我們國家的韌性,同時繼續將中國作為經濟夥伴來對待。」

「過去十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企圖加強它的獨裁統治,並顯露出對人權的冷酷無情。如果英國要對中國政府採取有意義的立場,我們就需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建議報告也指出,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限制了英國捍衛自身利益和價值,英國幾乎所有部門都對中國的供應鏈有戰略上的依賴性,如果未來中國全面入侵台灣,將對英中關係帶來「地震般」的挑戰。

報告也引述《富比士》(Forbes)指出,全球有65%的半導體和90%的先進半導體在台灣生產,台灣的經濟重要性不容忽視;該地區任何的長期擾亂,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其破壞性遠大於再次非法入侵烏克蘭」。報告呼籲英國政府在更新「整合性政策評估」時,應認清避免這樣情景的重要性,同時應提出有力的緊急應變計劃。

對於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以具體行動展現對台灣的支持與友誼,我外交部表示誠摯歡迎及感謝。

外交部表示,英國國會下議院外委會議員離台前表示,親眼見證台灣對抗威權政權,維護印太區域和平及穩定的貢獻,台灣在國際上並不孤單,英國國會將秉持初衷,堅定支持民主夥伴的台灣。

英中關係近期不平穩,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今年11月發表首相年度演說時提及,英國與中國雙邊關係的「黃金年代」已逝,中國對英國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體制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且隨著中國的威權主義日益強大,這個挑戰就日益嚴峻。

蘇納克原預計在11月16日G20的雙邊會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但因波蘭遭導彈攻擊G20領袖召開臨時會議而取消。

另外在今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期間,一名華裔示威者在中國駐曼徹斯特領事館前抗議習近平,被幾名疑似中國外交人員的男子拖入領事館院內拳打腳踢,震驚英國社會,英國警方也就此展開調查。這起事件後來導致6名中方人員被調離英國,包括中國總領事鄭曦原。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