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手術的發明(上)》:如果希波克拉底是「醫學之父」,那麼這樣的父子關係還真是啟人疑竇

《手術的發明(上)》:如果希波克拉底是「醫學之父」,那麼這樣的父子關係還真是啟人疑竇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是一部宏觀的外科手術史,由大衛・史耐德醫師撰寫,內容從古希臘醫生對人體的危險猜測說起,一路寫到改變世界的20世紀植入物革命。再加上自己接受醫學訓練的過程,以及與病患之間難忘的回憶,讓這本書更加引人入勝。

我們為什麼要呼吸?希臘羅馬時期的哲學家並沒有氧氣的概念,卻已開始思考呼吸的作用,並推測有一種叫做pneuma 的氣體,是活生生的魂,必須透過吸入來充滿全身。蓋倫認為這種精神上的氣,很有可能源自大腦底部的網狀動脈叢,亦即他所謂的「rete mirabile」,然後通過腦室,也就是大腦中間充滿液體的腔室。

正如蓋倫所確立的,神經脈衝源自大腦,腦室的空腔應該就是精神氣的所在位置。往後的一千三百年間,蓋倫所謂的「rete mirabile」,即精神氣的源頭,成為眾人論戰的問題。不過此時,蓋倫正領導一場相當關鍵的革命,定論了人的認知其實源自於大腦。

西元二世紀末,蓋倫走入遲暮之年,「和平與穩定的生活瓦解了,隨之而來是將近一百年的無政府狀態,破壞了文化和經濟生活」。

最終,野蠻人入侵羅馬的領土,瓦解了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大帝在三三○年做出一個西方文明最具影響力的發展——將拜占庭(被他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即現在的伊斯坦堡)作為他的首都。幾十年來,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一直是羅馬帝國的雙都,但在三九五年,狄奧多西大帝死後,羅馬帝國永遠分裂成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直到西元五世紀晚期,羅馬完全淪陷,而中世紀將持續約一千年。

如果你不瞭解為什麼羅馬帝國能在君士坦丁堡(暫時)存活數百年,就無法真正理解西方文明。「當西方走入中世紀,東方的希臘保留了西方社會古老的文化遺產。查士丁尼一世甚至成功收復義大利、非洲和西班牙的一部分,並重新統一了羅馬帝國。可惜統一沒有持續多久。
在文化上,上古時代慢慢消失,但東方的政治體系,甚至在六三四年阿拉伯的征戰開始之前,就已成為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

在羅馬帝國解體前的最後時刻,希臘文化(與醫學)則繼續拓展到整個中東地區,從敘利亞開始,進展到波斯,最後是穆罕默德世界。「好幾位先知的繼任者(穆罕默德於六三二年去世)……是希臘文化的超級追隨者,尤其是醫學。阿拉伯學者對亞里斯多德和蓋倫充滿熱情。」

正如歷史的發展,阿拉伯學者對希波克拉底和蓋倫保持高度信仰,而他們的著作也從希臘文和拉丁文翻譯成阿拉伯文。這些阿拉伯語的書籍保留了古代的智慧,等著在文藝復興時期(一個覺醒的時期)重新翻譯成拉丁文。

智人已在地球上約二十五萬年,但現代人僅僅存在約八千年,相當於三百個世代。你可以拿一張紙,試著在上面寫三百次「曾」,每一個「曾」就代表你的一個祖先,最終可追溯到現代人的共同先祖「亞當」。

至此,我們看到有二百九十五個脆弱的世代,完全聽天由命、受到大自然的摧殘;而有五個世代,幸運地在「良好醫藥」的環境中活了過來;僅僅只有兩個世代,在現代醫學的時代中茁壯成長,我稱這時代為「植入物革命」。希臘羅馬對醫學的主導地位一直持續到十六世紀,最終被一種優雅而簡單的創新所破壞,這種創新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溝通能力,使我們對身體運作方式的理解有了些微進步,造成之後大幅的躍進,發明了現代化的外科手術。

相關書摘 ►《手術的發明(下)》: 醫師將來的任務是治療疾病,抑或是負責強化賽柏格新人類?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手術的發明(上):從對身體蒙昧無知到人體解剖,從細菌理論到抗生素,從忍痛到麻醉,從救急到常規手術,一段為現代醫學鋪路的歷史》,鷹出版

作者:大衛.史耐德(David Schneider)
譯者:黃馨弘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從蒙昧無知到引領進步
一部外科手術權威所寫下
蠻幹硬闖、駭人聽聞卻又披荊斬棘的外科手術史

大膽而引人注目。史耐德記述了外科領域的「工匠、奇人和孤獨天才」,讓他的文章生動活潑、見多識廣,優秀又有趣。——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本書是一部宏觀的外科手術史,由大衛・史耐德醫師撰寫,內容從古希臘醫生對人體的危險猜測說起,一路寫到改變世界的20世紀植入物革命。再加上自己接受醫學訓練的過程,以及與病患之間難忘的回憶,讓這本書更加引人入勝。

本書描述了外科手術領域最具活力的關鍵人物,講述他們如何找出致病細菌、找出器官被感染和產生癌變的原因,發現了抗生素並創造乾淨無菌的環境,而能透過手術強力介入人們生活,最終造成外科手術的興起,使手術從原本只在危急狀況下救命,轉變成非急需施行的常規手術,也讓植入物的革命變成可能。如今每年有極度乾淨與無菌的環境,才使植入物的革命成為可能,導致如今在全世界每年有將近數百萬的植入物被用在人體上。

當今市面上有很多手術百科全書與外科醫師傳記,卻少有將這段艱辛歷史呈現出來的整體敘事,為我們解釋「我們究竟是如何走到現在」。本書提供西方科學史的脈絡,又兼顧大時代背景,更進一步在當今手術器材、醫療保險、手術技術仍在持續改革和變化之際,探討「下一步將會是什麼」的問題,引領讀者一起前瞻人類醫學的未來。

getImage
Photo Credit: 鷹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