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在冷戰時期情報戰穩居上風的「東德國安部偵察總局」,如何讓西德乃至於北約陣營頭痛不已?

在冷戰時期情報戰穩居上風的「東德國安部偵察總局」,如何讓西德乃至於北約陣營頭痛不已?
前東德國安部大樓|Photo Credit: Stasi-Museum @ CC BY-SA 4.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內部安全得到鞏固的情況之下,東德國安部要求偵察總局加強滲透西德,並且以西德作為跳板蒐集北約國家的情報,開啟西德及西方情報界為之頭痛的「鼴鼠」時代。

今年網飛影集《克麗歐的紅色復仇》(Kleo)引起不少熱議,該劇以兩德統一前後的東德國安部為背景。敘述主角克麗歐(Jella Haase飾演)身為東德國安部高層直接指揮的殺手小隊成員,不料遭到高層誣陷被捕入獄。之後因為東德體制瓦解得以出獄,在找尋當年誣陷她入獄的東德國安部高層復仇時,也捲入東西德、美國之間更為詭譎的背後角力。

相較於2012年描述東德間諜潛入挪威的電影《替身風暴》(Two Lives)的冷峻風格,《克麗歐的紅色復仇》則是以黑色幽默風格貫穿全劇。而這些影視作品,讓人再度想起柏林圍牆倒塌前的東西德間諜戰,特別是東德國安部的對外情報部門:「偵察總局」(Hauptverwaltung Aufklärung)長年對於西德的滲透活動。

在冷戰期間活躍的東德國安部對外情報活動

對於台灣人來說,東德國安部因為冷戰期間的對內監控東德國民而惡名昭彰。除了德國電影《竊聽風暴》以及德國針對「史塔西檔案」的轉型正義作為之外,較少為人所知的是東德國安部在冷戰期間活躍的對外情報活動,特別是長年滲透西德的偵察總局,讓西德乃至於北約陣營為之頭痛。

筆者想以本文,簡短的回顧東德國安部偵察總局在東西德情報戰的作為,讓讀者更為了解《克麗歐的紅色復仇》背後的東西德情報戰背景。

早在東西德成立前就已經開始的情報戰

東西德情報戰可以回溯到1940年代末期,早在蘇聯扶持東德及英美法組建西德之前就已經開打。

在德東的蘇聯佔領區,蘇聯軍方及情報單位依靠少數接受KGB訓練的德共資深幹部如威廉・蔡塞爾(Wilhelm Zaisser)、恩斯特・沃爾韋伯(Wilhelm Zaisser)、埃里希・梅爾克(Erich Mielke)和資淺的黨工如馬庫斯・沃爾夫(Markus Wolf),以及他們認為有利用價值的前納粹成員,建立在地的反情報組織「K5」,也就是日後東德國安部的前身。

與之同時,德西的美國方面則是積極支持前國防軍情報官萊因哈德・蓋倫(Reinhard Gehlen)以及出身國防軍、親衛隊的情報人員組成的「蓋倫組織」(Gehlen Organization)負責對蘇情報蒐集活動,並且逐漸擴充為日後西德的聯邦情報局。

國安部偵察總局的誕生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