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不振、印度政府抵制,小米宣布裁員6千人,手機產業恐成下一個未爆彈

中國市場不振、印度政府抵制,小米宣布裁員6千人,手機產業恐成下一個未爆彈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印度製造業正在崛起並且已經取得部分成果,侵蝕中國業者的市占率,因此包含小米在內、OPPO、VIVO的手機業者將受到影響,而本次小米的「裁員潮」具有指標意義,代表著中國其它手機業者也遇到極大的壓力。

中國電子巨擘——小米(Xiaomi)近期開啟一波裁員,陸續有號稱小米員工於社群爆料,裁撤人員達15至20%,估計人數達6000人引發譁然;而小米對此澄清,是正常的優化精簡,遭裁人員數量不到整體的10%,然而據多份調查報告指出,包含小米在內等中國業者,受到中國市場不振、印度又受當局抵制等影響,處境日益艱難。

中國小米裁員潮,小米回應:每年固定優化精簡

目前小米財報顯示,目前集團共有35314名全職員工,其中32609名位於中國。據中國媒體《集微網》報導指出,小米手機、互聯網等多個部門均有裁撤,但是各部門力道不盡相同,有些各別部門比例高達75%,而主要的互聯網部門達40%。

《集微網》引述小米的員工在微信說法指出:「小米是一個讓人傷心的地方,我在手機部,下半年一直努力幹到11月,系統上線,成績都擺出來了,被告知裁員。他還說,幹了一年什麼都沒拿到,還扣了以前的股票,強制提離職裁員,一共才20%就有我,雷總(雷軍)知道他們這麼裁人嗎?亂用職權,我離開是小米的損失。」

不過,針對裁員情況,中國《紅星新聞》稱小米內部人員指出,本次人事調整和組織優化精簡有關,而補償方案為「N+2」,還有未休完的法定年假雙倍折算。而小米官方也發布聲明回應,網上疑似小米員工曝光的百分比等裁員數據是「謠言」,它們強調實際優化人員數量不到10%。但實際情況仍未明朗,消息紛亂。

e0gcus3v00jn8tr0i9txeg08yq4t6p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中國手機商小米集團日前在香港上市後,股價連日飆漲,當時創辦人雷軍的身家因此暴漲,排名中國富豪榜第6位。(取自中新社)中央社傳真於2018年7月14日。

大環境不佳,手機產業衰退跌破12億支

實際上,面對大環境不佳,不是只有小米銷量不好,全球手機整體銷量直直落。《彭博社》引述作為蘋果供應商之一日本企業村田製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估計,手機市場低落將延續到2023年,但是高階手機需求不受影響。

村田製作所總裁中島規巨(Norio Nakajima)指出,這樣低迷的情況到2023年之前頹勢不會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業者情況將持續低迷」。它們估計,上一財年全球手機銷量達13.6億部,但今年則下探跌破12億支,很大一部份來自於中國市場不振。

另一研究機構DIGITIMES調查,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前7名的品牌,依序為三星、蘋果、OPPO、小米、vivo、傳音和榮耀,出貨達到10.4億台,已經佔全球市占率86%以上。蘋果、三星等中高階業者,其餘的中國品牌預料將受到很大的壓力。

小米中國內需不振,印度市場又遭打擊

小米是中國手機業的指標之一,它們的銷量未來是行業內重要的標準。近日,《華爾街日報》以「中國經濟乏力損耗小米元氣」為題,直指該公司受到北京當局「動態清零」的巨大影響,而海外拓展也頻遭外界指責竊取數據,導致進退失據。

AP19260384213324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包含小米在內的中國手機業者在印度相當歡迎,而小米推出穿戴裝置也成功打入當地市場。

報導稱,小米最新一季財報若計入投資損失,公司陷入虧損,毛利率下探18%,在中國市場的手機出貨量相較去(2022)年同期下降12%;而小米另一個重要市場印度,也因為中印關係惡化,致使當局對小米審查越來越嚴格,市占率相較同期下降了11%。

印度擁有龐大人口紅利,通膨期間引入俄油有效地穩定物價,也在美中對抗下,接受供應鏈轉移的紅利發展相當快速。根據研究調查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外資銀行從印度賺到了2.31億美元的併購費用,超過同期在中國收入的2.04億美元。

歐美投資銀行在印的佣金收入首次超過中國

摩根大通業內人士向《金融時報》透露,摩根大通今年在印度併購獲利首次超過中國。這一趨勢凸顯美中貿易、投資正在脫鉤,歐美金融業更全面地轉向其他市場尋找機會。

不過,印度仍有許多風險,報導引述一名印度辦事處的資產經理表示,印度的風險不可預測,外國企業會遭受到損失,目前許多業者是為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國),才有這股由中國轉入印度的趨勢。

近年印度印度市場前5大手機品牌中,有4家為中國業者,另一家則是韓國三星,合計占據了82%市占率。但近年大量的歐美資金進入的印度,給了他們發展本土手工的底氣,於是印度為了發展本土品牌準備限制中企於境內銷售低於150美元的手機。

AP22227269853953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印度總理莫迪在其任內全力推動「印度製造」,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國手機品牌將受到打擊

根據《國際電子商情》分析印度消費電子轉變,首先是印度目標已由進口替代轉向印度製造。印度電子產業協會(ICEA)主席Pankaj Mohindroo在相關報告中明確指出,印度製造要走向世界。

其次,印度正有計畫地拓展電子製造,例如實施計劃實施的2兆盧比的製造業促進計劃(PLI),其中包含晶片廠建置、智慧手機促進計畫以及電動車刺激計劃,並且提高進口關稅,推動電子製造業落地印度。

在這些前提下,顯示印度製造業正在崛起,並且已經取得部分成果,包含小米在內、OPPO、VIVO的手機業者將受到擠壓,例如,今年以來印度智慧手機出口首次達到10億美元,2022年上半年出口達4400萬部,相較同期成長16%。這也意味著在美中對抗下,印度崛起將成為中國不可忽視的的趨勢。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