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建交50週年:澳洲首任駐華大使回憶半世紀前兩國建立邦交內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菲茨傑拉德同意,今天的中國政府似乎更加「獨斷專行」 (dictatorially minded)及強勢(assertive),但50年前發生的事情仍對現在有所啟發:「當時的澳洲政府認識到,無論發生什麼事,你仍然需要與那個政府維持聯繫。」

Photo Credit: Stephen Fitzgerald / BBC News
1971年,一位年輕的澳洲學者在首都坎培拉的一家酒館裡喝酒時突然接到了一個改變他人生的電話。
「當時酒吧裡的人喊道:這裡有一個叫斯蒂芬・菲茨傑拉德(Stephen Fitz Gerald)的人嗎?」
電話那頭是當時澳洲政壇最有權勢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後來的總理高夫・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時任反對黨工黨黨魁的惠特拉姆在電話中問這位中國研究專家,是否願意和他一起前往中國執行歷史性訪華的外交任務。
「我說是的!我當然樂意!」菲茨傑拉德告訴《BBC》。
「然後,惠特拉姆用他那高超的智慧問我說:那您介意乘坐經濟艙嗎?」
那個時刻有助為澳洲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奠定基礎。在50年前,也就是1972年12月21日,這個目標完成了。
嚴重分歧

Photo Credit: The Whitlam Institute / BBC News
但是,對惠特拉姆先生來說,這次旅行是一次冒險的政治行動。
1971年,中國共產黨在冷戰中強勢登上世界舞台,尋求改善對外關係並在聯合國佔有一席之地。
但它面臨來自美國等主要參與者的阻礙,美國拒絕承認中共是中國的合法政權。
澳洲當時亦是如此。菲茨傑拉德說,當時中國在澳洲仍然是一個存有「嚴重分歧」的問題。
澳洲當年只有3%的人口是在澳洲或歐洲以外的地方出生。許多澳洲人對外來文化持懷疑態度。而共產主義的「紅色威脅」也令人擔憂。這種恐懼交織在中國身上。
菲茨傑拉德解釋,對許多澳洲人來說,當時在澳洲保守黨政府談到「中國的下行推力」所帶來的威脅時,許多人對此產生了共鳴。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澳洲被中國人接管的想法,不僅僅是中國人,而是共產主義的中國人」。
「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訊息……儘管它根本不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惠特拉姆是長期倡導澳洲與中國建立關係的政治人物。菲茨傑拉德表示,這並不是因為在意識形態上我們要對中國共產黨有同理心。「你不需要喜歡他們......但你怎麼能不與這麼大的國家的政府建立外交關係?」
但是,即使在惠特拉姆領導的工黨內部,許多人也將任何走向中國的步驟都視為國內的「政治死亡」。
菲茨傑拉德說:「所以在處理這問題需要有許多方面的勇氣。」
偶然的大使
如果說,惠特拉姆與中國接觸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那麼菲茨傑拉德與中國的緣分卻帶有意外色彩。
一開始,菲茨傑拉德並沒有選擇研究中國。但這一切都從他作為外交事務學員的第一天被分配到中文班學習的那一刻開始,一切就像滾雪球一樣開啟了他的中國之門。當惠特拉姆來找他的時候,菲茨傑拉德已經去了學術界。
對菲茨傑拉德來說,如果邀請訪華是一個驚喜,那麼這趟旅行本身就更讓人感覺超現實了。
菲茨傑拉德表示:「在那些日子裡,你必須『走進』中國,因為沒有航班」。「我們不得不去香港,坐火車到邊境,攜帶行李過關,通過中國一側的移民和海關,然後搭上另一輛火車。」
澳洲代表團在兩周內參觀了中國當時的企業、工廠、學校和風景名勝。菲茨傑拉德回憶說,他不斷向「困惑的」中國官員解釋什麼是澳洲人的幽默感。
與周恩來會面

Photo Credit: Stephen Fitzgerald / BBC News
當然,代表團的真正目標是會見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
「我們一直不清楚這是否會真的發生。直到有天深夜,中國官員來到我們下榻的酒店,開始把人們送上汽車。」
菲茨傑拉德補充說:「我們開車穿過空蕩蕩的北京街道,來到人民大會堂,走上樓梯,穿過昏暗的走廊,進入一個房間,周恩來就站在那裡。」
當期待已久的會議開始時,周恩來請記者們留在房間裡,這讓代表團感到驚訝。
而這次會議改變了澳洲對中國的感情。
「中國人曾被妖魔化為紅魔和黃禍的混合體 ,幾乎就像他們頭上有角一樣。而一個最成熟、最文明、最禮貌、最富於外交風采、最迷人的中國人就在我們面前。」
「當我看到惠特拉姆和周恩來之間的那次會談時,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將永遠改變。」
「在那個階段,我們與中國外交關係之間的所有障礙就是1972年12月的大選。」

Photo Credit: Stephen Fitzgerald / BBC News
惠特拉姆後來確實贏得了大選,當上總理,終結了23年的保守派執政。在幾周內,1972年12月21日,他的政府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國建立了邦交關係。
不久之後,菲茨傑拉德被派任到北京,擔任澳洲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位大使。當時,他只有34歲,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使。
「當然,這是令人生畏的一件事。它不可能不令人敬畏,」他說。「但我認為這種感覺真的被興奮所淹沒!」
菲茨傑拉德告訴記者,當時惠特拉姆總理期望澳洲與中國建立一個可與其他大國建立的關係相媲美的關係。
但50年過去了,今天,現實情況卻大大不同了。
今天的課題

Photo Credit: EPA / BBC News
兩個國家曾經從彼此的貿易中獲益匪淺,但雙邊關係最近跌至歷史低點。由於貿易、人權和「外國勢力干涉」等爭端,兩國高層接觸中斷了兩年。
但就在11月,今年5月份新上任的工黨總理安東尼・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成為自2016年以來第一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面對面會談的澳洲總理。
艾班尼斯當時表示,這次會面是一次「熱情」和「非常有建設性」的談話,但在澳洲認為的關鍵問題上沒有任何進展。許多專家並不樂觀地預測兩國關係很快就有顯著改善。
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研究員徐元敬(Jennifer Hsu)向《BBC》分析稱兩國衝突點太多了。 她解釋,其中許多矛盾在於「根本的」差異,例如政府制度或價值觀:「這些問題不是一次會議,甚至幾次會議就能迎刃而解。」
Tags:
南投縣13鄉鎮農特產品──濁水溪線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投縣位處台灣中部,為台灣唯一不臨海的內陸縣及地理中心,也是海拔落差最大的縣市,海拔由高至低最高相差3000餘公尺。得天獨厚的多層次海拔亦孕育出多樣化的農特產品,例如花卉、竹藝品、香蕉、甘蔗、紹興酒、紅茶、高山茶等等,本文將再深入介紹「南南投」各鄉鎮的鄉鎮與農特產品,若有興趣不妨來南投晃晃吧!
南投縣位處台灣中部,為台灣唯一不臨海的內陸縣。縣內不只有台灣最高峰「玉山」、最大湖泊「日月潭」、台灣最長河流「濁水溪」之源頭,更是台灣海拔落差最大的縣市,從450到3600公尺,最高相差3000餘公尺。多層次的海拔亦孕育出南投農業多樣化的農特產品,例如花卉、竹藝品、香蕉、甘蔗、紹興酒、紅茶、高山茶等等。
南投13縣,依地理位置分為:
烏溪線:埔里鎮、國姓鄉、魚池鄉、仁愛鄉、草屯鎮、中寮鄉
濁水溪線:南投市、名間鄉、鹿谷鄉、竹山鎮、集集鎮、水里鄉、信義鄉
以下介紹「濁水溪線」各農業鄉鎮與農特產品:
南投農業特色-南投市
南投市位於南譨縣西北方,鄰近台中市,貓羅溪貫穿其間,河谷溝渠縱橫,灌溉便利;溪兩側東為南投丘陵,西為八卦山台地,皆屬平坦紅壤土質,與河谷狹小平原,均肥沃適合農耕,故農產品非常豐富。南投市沖積平原區盛產稻米,品質佳、暢銷全國;八卦山台地,地勢平緩,日照充足,以青山茶、生薑、鳳梨、荔枝生產為主;而丘陵區,以香蕉為大宗,亦有龍眼及文旦,為饕客最愛。
南投市農特產品:蘭花、野蘭、青山茶、番茄、絲瓜、荔枝、鳳梨、木瓜、龍眼、文旦、杮子
南投農業特色-名間鄉
名間鄉位於南投縣西側,濁水溪北岸,八卦山台地處,其台地地勢平坦,村落遍佈,農業發達,且有台3及台16兩線省道於此交會,交通發達。名間鄉平原區引濁水溪灌溉,土壤肥沃,生產的濁水米,粒粒飽滿甘甜,日據時代即是重要外銷商品;本鄉栽植於泉水之水蕹菜,鮮脆爽口、富纖維素,為島內少數特有蔬菜;松柏長青茶風行國內外,產值達10億元以上,台地植茶面積超過90%,為國內茶葉主要產區。極目望去,一望無際皆為青翠茶園。
名間鄉農特產品:濁水米、鳳梨、通天草、生薑、水蕹菜山藥、茶葉
南投農業特色-鹿谷鄉
鹿谷鄉位於南投縣西南方,海拔約800公尺上下,為氣候濕潤丘陵地形,年均溫25℃,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籠罩,加上土壤富有機質,所以適合茶樹生產,當地盛產「凍頂烏龍茶」已是台灣最知名的茶種。鹿谷鄉70%居民以茶葉生產為業,為全島唯一依靠單一生產作物為經濟來源之鄉鎮,經多年推廣改良,品質穩定,茶葉因地處高地,產值通常較平地茶葉為高,且因價格穩定,居民享有極高生活水準;除此之外,除茶葉外,竹筍、山芹菜及鱒魚養殖也是本鄉特產。
鹿谷鄉農特產品:凍頂烏龍茶、竹筍、山芹菜、良質米、明日葉、鱒魚、茶梅
南投農業特色-竹山鎮
竹山鎮位於南投縣南端,靠近雲嘉地區。境內有濁水溪和清水溪環繞。為海拔1,600公尺以下山地丘陵地,其山林佔全部面積之80%,因氣溫、雨量適中及少強風,適宜竹類生長,以盛產竹子而得名。本縣竹筍產量屬全國第五位。農產品主要為竹類產品為主,農產主要仍以竹類產品居最大宗,鮮筍類以冬筍、桂竹筍暢銷全島,各種筍類加工製品,更為多樣,為全國筍類最大供應產區;相關的竹製藝品,在居多藝術家投入和學校產學合作下,竹藝品除了美感外,更增加現在科技的應用,如LED竹檯燈、竹製涼蓆、電動竹扇等。
竹山鎮農特產品:冬筍、春筍、桂竹筍、麻竹筍、綠竹筍、筍乾、桶筍、筍絲、筍茸、醬筍、竹山紅番薯、破布子、烏龍、金萱、翠玉茶葉、番茄、巨峰葡萄
南投農業特色-集集鎮
集集鎮位於南投縣中部,濁水溪北岸,為南投縣最小的鄉鎮。其腹地狹小且多山,但古蹟,與在地美食甚多且頗受好評,人文藝術濃厚。近年推動綠色隧道與鐵道觀光活動有成,集集小鎮已成為國內知名的新興旅遊勝地。因集集腹地小,溪岸平原面積有限,主要農作為廿世紀番石榴及榮獲國產水果品牌認證的「紫水晶」巨峰葡萄。另外,山坡丘陵所產的香蕉,因氣候地質事宜,其香蕉香氣芬芳,口味甘甜可口,為知名山蕉;而紅龍果和糯米荔枝核小肉甜為近年新興水果,甜度高、品質佳,數量有限,深受消費者喜愛。集集鎮知名花卉為向日葵,大而豔麗頗受歡迎。
集集鎮農特產品:糯米荔枝、廿世紀番石榴、山蕉、巨峰葡萄、紅龍果、向日葵
南投農業特色-水里鄉
水里鄉位於南投縣中部,濁水溪上游,係本縣進入山區之隘口。水里鄉境內有陳有蘭溪、水里溪及濁水溪,溪流河谷交錯,周圍高山圍繞,氣候溫和;集集線鐵路終站車埕位於鄉境,水里也為新中橫公路之起點。水里鄉主要農作物為高山茶和青梅,茶園約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屬玉山茶區,茶色清澈,入口回甘,深獲茶友喜愛。境內青梅,鮮脆多汁,品質優良,為外銷日本之主力,近年發展多樣口味梅製品,以「天山梅」打響名號。新中橫沿線所產「黑紫玉」巨峰葡萄榮獲國產水果品牌認證,冬季品質尤佳。
水里鄉農特產品:高山茶、青梅、愛玉凍、國蘭、華盛頓臍橙、十月龍眼、茂谷柑、鹿茸、香蕉、水蜜桃、巨峰葡萄、苦茶油
南投農業特色-信義鄉
信義鄉位於南投縣東南部,為境內最大鄉鎮,亦是縣內兩個山地鄉之一,面積廣達面積1422.42平方公里。信義鄉內高山峻嶺,溪流蜿蜒溪谷平地較少,為玉山國家公園入口處,新中橫公路上的重要據點,縣內居民以農作為主。信義鄉氣候溫和,但因高海拔,日夜溫差大,以致蘊育了許多品質優良的農特產品,如青梅、夏季蔬菜、花卉、愛玉子、苦茶、雜糧、蓮霧及知名巨峰葡萄(玉珠)等。另外,溪谷山間養殖鱒魚、香魚、切花、土雞等。信義鄉擁有號稱「全台最會搞行銷」的信義鄉農會,擅長包裝農產品,並結合當地東埔溫泉及觀光果園,突破了農業發展遲緩的障礙,開拓了山地鄉農業觀光發展的新境界。
信義鄉農特產品:青梅、巨峰葡萄、紅肉李、芭樂、番茄、玉山茶、高冷蔬菜、轎摃竹筍、野菜、香魚、高級切花、苦茶油、愛玉凍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