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稱「肺炎呼吸衰竭才算染疫亡」,官方放寬染疫者捐血,防疫鬆綁搶藥潮波及港台泰澳

中國稱「肺炎呼吸衰竭才算染疫亡」,官方放寬染疫者捐血,防疫鬆綁搶藥潮波及港台泰澳
北京爆發COVID-19期間,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一名成員,戴著口罩在街上值守|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華盛頓郵報》20日刊登編輯委員會撰寫的文章指出,中國突然放棄不具永續性的清零政策,卻缺乏連貫性的應變策略,恐將為人民、經濟、共產黨高層帶來新夢魘;新危機還可能震撼全球,正如3年前武漢爆發疫情時的情況,始於中國之事不必然會止於中國。

中國稱肺炎呼吸衰竭才算染疫亡,標準不同於歐美

(中央社)美國自由亞洲電台(RFA)20日報導,美國與英國界定感染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致死的病例包括任何確診與可能死於其他疾病的患者,中國則稱只有病毒導致的肺炎及呼吸衰竭才算染疫病亡,明顯大不同。

報導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官網顯示,若COIVD-19病毒是導致病亡的條件之一,可被列入死因。在許多情況下,病毒會導致危及生命的疾病。

CDC指出,若一名確診者死於車禍則不會被列死亡病例,除非體檢醫師認爲病毒是車禍的肇因。

此外,英國衛生及社會關懷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公布的染疫病亡病例,也包括任何經檢測呈陽性,但可能死於其他疾病的患者。

這些歸類方法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見解大致相同。世衛組織曾強調,全球可能低估染疫死亡人數。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資深副總裁莫里森(J. Stephen Morrison)表示,中國應該接納其他國家的抗疫經驗,來面對現在的難關。

他說,「我們也曾犯了災難性的錯誤,失去了120萬人。美國有很好的醫療技術、更好的疫苗和藥品,從抗疫中學到很多。我們應該努力與中國分享抗疫的最佳方法。」

莫里森指出,「當然中國會有一些抵抗,但我們應擺脫政治因素進行科學性的討論,避免雙方分化和不信任。」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0日舉行記者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呼吸衰竭爲首要死亡診斷,歸類爲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死亡。」

他說,「因其他疾病、基礎病,比如心腦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導致的死亡,不歸類爲新冠導致的死亡。」

RFA的報導說,換言之,中國當局只計算確診又死於呼吸衰竭的病患才算染疫病亡,如此似乎縮小染疫身故的範圍。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榮休病毒學教授李敦厚認爲,作爲醫療及科學相關的依據,中國應公布兩種分類的死亡人數,以便中國自身和其他國家都能研究受益。

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疫情大爆發,RFA報導說,廣西自治區疾控中心主任卓家同和英國科學信息和分析公司Airfinity參考香港染疫模式預測,中國將有逾200萬確診患者病故。

AP22347263070669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北京不少藥房的貨架被清空。

防疫鬆綁鼓勵出門,北京市宣布暫緩車輛尾號限行

(中央社)北京市防疫領導小組昨(21)日宣布,今天起將暫緩實施全市行之多年的車輛尾號限行措施,理由是配合優化防疫新10條及「便利市民群眾就醫出行等需求」,引起民眾高度關注及熱議。

《澎湃新聞》報導,這一消息來自北京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交通安全組。消息指出,為進一步配合「新10條」及北京市「細化防疫措施」,「便利市民群眾就醫出行等需求」,統籌考慮全市社會交通運行情況,經市政府同意作出上述宣布。

報導指出,北京市後續將結合疫情發展變化和道路交通情況,及時研判恢復尾號限行措施的日期,並提前一週明確通告。

由於逢上班日實施的車輛尾號限行,在北京已執行多年,今天起暫緩實施的消息引起民眾高度關注,許多北京人的第一反應是「明擺著要大家把車開上街」;有人稱「上班日不限號啊,不習慣呀」;也有人認為「現在路上車子少感覺蕭條,要大家上街湊熱鬧,畫面好看些」。

北京市政府19日才宣布全市餐飲場所開放堂食(內用),今天起又暫緩限行,不少人認為這是官方進一步放開防疫的一環,意在鼓勵市民「勇敢出門」。

為紓解市內道路嚴重的車輛壅塞,北京市政府自2000年代末以汽車車牌號碼的最末碼為準,在週一至五上班日實施限行,最末碼從0到9分為5組,每組輪流在週一到五限行,每3個月更換一次實施日期。

例如,目前每週三尾號3與8限行,凡車牌最末碼為3與8的汽車,就禁止在週三駛入五環路以內的市區道路。

北京多區倡導居家辦公  早上尖峰時段車流暢通
Photo Credit: 中央社 via 中新社
圖為11月21日,北京南四環路段早上尖峰時段車流。

中國多地血庫告急,官方放寬染疫者捐血

(中央社)步入12月,受到天氣變冷和COVID-19病例增多影響,中國的捐血人數大幅減少,多地血庫告急,危及搶救工作。對此,中國有關當局日前修改指引,放寬非重症的核酸陽性者7天後即可捐血。

綜合《第一財經》和《紅星新聞》報導,廣東廣州、深圳、河南開封、江蘇、雲南昆明、陜西寶雞、吉林長春、浙江嘉興、河北邯鄲等多地衛健委或血液中心近期發布了捐血倡議書。

雲南昆明血液中心表示,昆明市平均每天需要約500人愛心捐血,才能基本滿足臨床用血需求。當前,受疫情影響,街頭無償捐血人數急劇下降,團體捐血活動被迫停滯,平均每天獻血人數不足百人,已經危及到孕產婦、危重症患者的搶救,血液庫存全面告急。

江蘇省血液中心也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稱,目前,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街頭人流量減少,捐血量急劇下降。在南京的大學陸續放假,團體捐血活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南京地區各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量並未減少,血液庫存已跌破最低庫存警戒線。

17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下發了「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與2021年版本相比,新版指引主要修訂以下內容:根據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刪除關於密接者、次密接者以及有中高風險區旅居史者暫緩捐血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