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應高舉「中華民國是台灣人民最大公約數」,少談務實台獨及台灣正名

民進黨應高舉「中華民國是台灣人民最大公約數」,少談務實台獨及台灣正名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賴清德一旦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2024年選戰恐仍無法擺脫「抗中保台」路線,但若不想陷入蔡英文總統兩岸路線困境,且在不承認「九二共識」前提下,可以有些微調做法。

面臨2024年總統大選,一般估算民進黨仍會繼續操作「抗中保台」路線,此次九合一地方選舉慘敗遠比2018年為嚴重,儘管許多觀點以為這是因為「抗中保台」邊際效用遞減,但也有論點持兩岸關係與地方選舉關聯不大。在地方選舉中,訴諸亡國感進行政治集體動員其效應有限,主因仍是內政層次議題及總體執政失能、霸道所遭致。

有關民進黨台獨論述究竟調整方向,應是微調或是大調呢?是對蔡英文兩岸論述的批判繼承呢?或是典範斷裂呢?凡此皆有討論辯駁之空間。

首先,民進黨可以表述中華民國為台灣人民最大公約數,及人民總意志所形成「台灣共識」

賴清德所謂「務實台獨」說法,宣稱台灣已經獨立及是「主權獨立國家」,不需要宣布「獨立」,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兩者概念語詞意涵相當。這是立基於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宣稱依據憲法中華民國為台灣國號,這巧妙地將「實質台獨」與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概念加以結合起來。這是在追求「法理台獨」及公投建立台灣共和國目標難以達成前提下,尋求獨立建國目標的戰略倒退及戰略轉進。

中華民國是台灣人民最大公約數,也就是「台灣共識」。民進黨從否定其存在到接受中華民國為國號,確實歷經一種「認識論斷裂」,根據1991年《公投台獨黨綱》是要「變更現狀、公投獨立建國」,但到《台灣前途決議文》則是「維持現狀、承認中華民國」。這是一種既排斥又不得不「借殼暫用」做法,但卻使其黨綱與決議文所倡議的國家目標衝突不斷、兩岸政策法律規範與現實衝突加劇。

是故,為避免台灣人民國家認同分歧,可以宣稱「中華民國」是台灣人民最大公約數及「台灣共識」。

其次,「務實台獨」可以表述「不支持法理台獨」

既然已宣稱「務實台獨」,也可進一步表述反對或不支持「法理獨立」。前民進黨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曾說「台獨不可行」,外交部長吳釗燮也說「不追求台灣法理獨立」。尤其是邱義仁雖曾反對廢除「公投台獨黨綱」,卻宣稱台灣任何務實政治人物,「除非他瘋了才台獨,哪怕如陳水扁也會踩煞車。」

邱義仁直言「台灣宣佈獨立這件事,很無可奈何,這不是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考量國際情勢、中國可能作為,及美國不會支持台灣獨立,「台灣要做為推動法律上獨立的國家,不是單純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換言之,若在宣稱追求「法理獨立」,不僅形同一種政治騙術,也是陷台灣安全於明顯而立即危險中。

再者,可提出兩岸統合的「台灣方案」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