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下各種可怕罪行的奧姆真理教(一):麻原彰晃是誰?信徒為何深信扭曲的教義?

犯下各種可怕罪行的奧姆真理教(一):麻原彰晃是誰?信徒為何深信扭曲的教義?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先撇開我們對其「邪教」的印象,這麼多的信徒,總不可能一開始就是為了追尋邪惡和暴力而來修行的吧。其實,依照信徒依照加入程度深淺而定,奧姆真理教顯示的樣貌是相當不一樣的。

文:居墨

前言

在1985年的日本某處居酒屋,或許會有這樣的對話。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一位年輕上班族把頭靠在桌上,死氣沉沉地抱怨道:「難道就是每天工作、加班、被老闆罵嗎?我們可是東大畢業的菁英啊。」 與他一起喝酒的同齡朋友應和他:「在這個金錢至上的世界,不工作到死人生就完蛋了啊。」 「沒有別的出路了嗎?」

在哀嘆聲之中,其中一位年輕人卻是兩眼發光。「喂,大家要不要跟我去聽一個宗師講道?他的講道非常精采,啟發我很多想法。」眾人面面相覷。「該不會又是那種奇怪的新興宗教吧。」有人這麼說,面帶懷疑神色。

但也有人這麼說:「我想去,反正去看看,也沒有什麼損失……說不定真的會找到新方向也說不定呢。」 他們並不知道,去的人真的找到了一條人生新方向──一條朝著毀滅與瘋狂而去的路。

時代背景

「新興宗教」一詞看似指當代全新的宗教團體,但在日本,新興宗教的發展卻已有百多年歷史。隨著明治維新後,政府將神道教抬高為國教,天皇為神權的代表,但農民與其他底層民眾的生活依然苦不堪言。新興宗教,走入民間,不高高在上,才真正滿足了農民的心理慰藉。

新興宗教一度在戰爭期間被政府禁止,但在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的日本社會,又有全新的社會秩序要重新建立,新興宗教再度抬頭。1970、198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經濟穩定成長,消費主義大量盛行,金錢至上與彼此競爭的價值觀,普遍流行於社會當中,基本的生存問題不再是人們的煩惱所在。

然而相對地,人的精神產生了更大的空洞,這樣的情況到了經濟泡沫時期變得更為明顯。即便是高知識分子也不一定能在知識中得到安身立命的原因,許多年輕人紛紛懷疑在這樣強調競爭與物質的現實社會中,自己的價值何在?生命的意義何在?有沒有金錢、成家、世俗成就以外的答案可以追尋呢?

這樣的苦悶氛圍,以及尋求精神出路的渴望,為新興宗教「奧姆真理教」開闢了一片天地。

奧姆真理教的創辦人麻原彰晃,也曾在年輕時加入「阿含宗」這一有佛教元素的新興宗教。在當時眾多新興教派出現的社會背景下,選擇加入某宗教,甚至是出家,雖然不一定會被家人與朋友理解,但另一方面來說,也不是太過罕見或驚世駭俗的事情。可以看做是一種遠離競爭社會的選擇,選擇離開家庭,展開自我修行與自我心靈滿足的「生涯規劃」。

在大規模的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前,奧姆真理教因為大規模的地方開發與大量信徒湧入修行,已經受到地方民眾的反對與排擠。不過,教團名氣依然攀升,教團也利用電視、廣播,以及出書等等曝光手段,讓教團更受到社會的正面關注,進一步擴大規模,招收更多出家信徒與在家信徒。

可以說,在毒氣事件前,即使因為行事誇大或多或少受到地方民眾的排擠,也只是「奇怪的一個組織」,而非「會實施恐怖攻擊的恐怖組織」。由此可見,奧姆真理教有不同的面貌等待我們進一步釐清,這一切,先從松本智津夫(麻原彰晃本名)來說起。

RTXG5EK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

麻原彰晃是誰

1955年,松本智津夫在熊本出生,日本還在戰後重新復興的過程,新式鋼筋混擬土的建築大量擠壓傳統木屋與榻榻米的購買需求,因此松本家可以說經濟拮据。松本智津夫有視盲問題而被送入盲人學校。高中畢業後,成績相當普通的松本,卻有「想當醫生」的雄心壯志,三度準備東京大學的入學考,不過三次都落榜。

第三次落榜後,與補習班內同樣在為大學考試準備的石井知子結婚,之後生了三個女兒。但松本智津夫繼續遇到許多挫折,開的針灸店生意不好,過沒多久就破產。接著他開始一連串的詐騙行為,為了償還債務又再度詐騙,詐騙失敗被罰款又增加財務負擔,惡性的滾雪球效應,甚至害妻子得到恐慌症與強迫症。

前身機構

在現實社會中不斷遇到挫敗的松本智津夫,同時,卻在宗教方面有了不同的體驗。1980年,25歲的他,加入當時的新興宗教「阿含宗」,在這團體內他接觸到佛學經典及淺層的佛家思想。也是這時候他開始第一步的改名,改為松本「彰晃」,與「釋迦」的念法類似。他第二次改名,改叫「麻原」彰晃,麻原與阿修羅的日語念法也相當近似。

然而松本彰晃並不只以佛法為修練重點,1980年代,他在東京開了一間專門招收想要學習超能力的補習班,修練方法有瑜珈、打坐等。作為講師,他更以刻苦修練與樸素的飲食,當作學員學習的範本。

1985年,麻原彰晃選擇梵文的「唵」(Om,音近「奧姆」)當作自己補習班改名的發想來源,改叫「奧姆會」。從他的名字到補習班的改名,可以看到他不斷借用佛門宗教的元素,形塑自身新興宗教的特質。

另一方面,他又以超能力為號召,他先找攝影師拍攝他宣稱以超能力飄浮空中的樣貌,照片在報紙上引發熱烈討論。雖然這所謂的「浮空超能力」,不過就是在麻原彰晃跳躍時按下快門連拍造成的視覺效果,但攝影技術跟造假的概念在當時社會還不夠普及,也使得眾多信徒對照片深信不疑。

原本不大的道館很快有了相當大的知名度,奧姆會進而申請宗教法人「奧姆神仙會」,信徒超過千人。

在信徒入會費等經費支持下,麻原彰晃在1986年前往尼泊爾修行。經過三個月後,他宣稱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修行進步,達到「解脫」的地位,回國後,他又得到更多信徒捐獻而來的資金貢獻。以此為本,奧姆神仙會買到東京世田谷的土地,並以此為東京總部。隔年,奧姆神仙會改名為「奧姆真理教」,麻原彰晃為教主,團體性質正式從一開始的超能力研修團體,改為具有教主的新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