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撰寫本書之時,新加坡《海峽時報》三位資深報人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中國各地進行了約三百次訪談,亦参考了新加坡國家檔案館所藏的二百個訪問錄音。成書之後,昔日在人民行動黨成立與發展過程中處於對立陣營的關鍵人物都願意共同推薦本書。由此角度看,這種歷史書寫便已彌足珍貴。
文:鄺健銘(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著有《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成立於1954年,從1959年起開始執政,至今已逾六十年。「一黨專政」﹑「一黨獨大」向來多是負面言辭,論者總會聯想起全球之中的不同共產政權。但在新加坡,一黨獨大的人民行動黨卻有截然不同的形象,其治下的國家發展不斷受好評。
執政多年,人民行動黨如何保持活力,如何能夠維持治績與威望?在2014年,於成立六十週年之際,人民行動黨出版紀念刊物PAP 60: Forward Together,刊物前言由李光耀所寫。於文中,他說,他與同僚在成立行動黨之時,視建立平等與公平的社會為目標,以營運廉潔﹑誠實﹑有效的政府為手段。實現目標的方法之一,是創造就業,確保無分種族與宗教,人盡其才。新加坡的建國之路不易,在那段時期,人民行動黨需要面對殖民時代﹑新馬合併乃至分家時刻之下的種種挑戰。刊物列舉人民行動黨執政之路的六十個里程碑,這些里程碑,可概分為五類:一,建國前後人民行動黨黨內的政治路線分歧;二,建國後人民行動黨政府的社區乃至國家建設;三,建國後人民行動黨選舉表現之起伏;五,人民行動黨黨內的世代交接;四,近年人民行動黨政府與社會關係之轉變。
新加坡執政路的暗湧
這種里程碑書寫方式已隱然承認,人民行動黨執政之路並非坦途。2011年大選被視為「分水嶺」,人民行動黨得票率降至歷史新低(60.1%),更首次在集選區落敗。選舉期間,總理李顯龍曾在競選群眾大會向選民就人民行動黨政府表現致歉,並指李光耀治國風格已不合時宜。翌年,人民行動黨政府主動發起「我們的新加坡全國對話」,廣邀民間集思廣益,共同籌謀國家未來發展方向。2015年,新加坡建國五十週年,建國總理李光耀亦在同年離世,在此全國上下懷緬過去的愛國氛圍下,人民行動黨於同年大選表現回勇,其得票率增加約10%至七成。但在2020年大選,人民行動黨政府無法利用防疫之時國民依賴政府的心理,其得票率重新下跌10%至接近於2011年的水平,反對黨所得國會議席數目更創歷史新高,共得十席。

按新加坡學者的分析,人民行動黨之執政,有至少兩大問題,分別為:一,過於倚重市場經濟,易於忽略社會對平等與公平之追求;二,過於追求國家穩定,變相削弱了國家面對世界各種動蕩之時的韌性(resilience)。前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現在旅居香港的新加坡學者陳思賢(Kenneth Paul Tan) 在其著作《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Singapore: Brand Identity and Power, 繁體版同由台灣季風帶文化出版)中指,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政府奉行實用主義(pragmatism)與用人唯賢(meritocracy),但在其新自由主義式(neoliberal)國家經濟發展觀之下,政府視新加坡融入於全球經濟體系為國家生存不二之法,進而易於以市場指標衡量國家發展目標,以及定義政府人才乃至其行事標準,政府與民間之因而隔閡日深。2012年人民行動黨政府主動發起「我們的新加坡全國對話」,以及2013年人民行動黨政府推出人口政策白皮書,掀起輸入外來人才與保存新加坡本土之間的論辯,觸動社會情緒,都可印證這一點。
現在同樣旅居香港的新加坡學者劉浩典(Donald Low) 亦在其編著Hard Choices: Challenging the Singapore Consensus指,人民行動黨極力追求國家穩定的結果,是政府崇尚自上下行由技術官僚主導的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以及傾向控制社會言論。在其合著著作《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PAP v. PAP: The Party’s Struggle to a Changing Singapore, 繁體版同由台灣季風帶文化出版) 之中,劉浩典與施仁喬(Cherian George) 進一步指,由此引伸的流弊,是人民行動黨政府運用體制乃至民粹力量,以控制社會聲音,新加坡國家之內的觀點多元度因而會被減少,國家面對世界多變的適應力因而會被削弱。
不過,不能否認,擁有自我革新的能力,一直被認為是人民行動黨的執政優勢之一。新加坡學者梁文松(Neo Boon Siong)與曾玉鳳(Geraldine Chen) 便曾出版《動態治理:新加坡政府的經驗》(Dynamic Governance: Embedding Culture, Capabilities and Change in Singapore),匯整有關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管治靈活性與適應力的公共行政案例。即使陳思賢對人民行動黨政府的管治頗具批判,但他在另一著作Governing Global-City Singapore: Legacies and Futures After Lee Kuan Yew談論新加坡後李光耀時代管治時,也有援引新加坡企業家何光平(Ho Kwon Ping)對新加坡未來政治發展的預測,這種預測或多或少肯定了人民行動黨在可見將來的政治實力。
Tags:
2023「Taispo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全新升級,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將於3月22日至2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辦,共有160家企業參展,使用800個攤位。本次展出內容不僅涵蓋多元的運動及健身用品,還有更多運動科技產業進駐,在展覽開始前先由我們帶各位讀者搶先認識優質參展廠商。
傷病纏身難健身,引進新設備造福同路人
核心引力科技是台灣唯一獨家代理美國低傷害TOTAL GYM GTS引力設備的代理商,將不同於傳統的健身設備引進台灣,並提供獨家的高達三十幾種針對引力訓練的健身課程設計,針對台灣想學習引力訓練的教練與開設引力工作室的創業人群,提供每年不定期引力國際教練證照培訓課程。
和很多不擅運動的人一樣,核心引力科技創辦人Sasha曾經嘗試了各種時下流行的健身房課程,但大部分都覺得太困難不適合,直到她偶然接觸Total Gym的課程後,被多變的課程和有趣的內容吸引,其中最特別的器材ELEVATE Encompass,是一台100公斤以上的全功能健身機械,其中最大特色是可直立摺疊收納,一台就可以開始授課,非常適合小型工作室或租金壓力較大的城市健身房。對Sasha而言,能夠讓一個討厭健身運動、有舊傷的人堅持下去,甚至可以透過強度不小的健身恢復健康,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回台後Sasha決定將Total Gym引進台灣,讓更多民眾瞭解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健身器材,同時也幫助健身房優化設備,讓整個健身產業跨出更大一步。

你我都能當「管」長 轉型打造雙贏
「現在各行各業都有數轉型的需求,健身產業也不例外。早期賣課程得靠業務推銷,櫃台也需要配置輪班人員以維持營運,消耗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並且消費者也不喜歡被騷擾。」FITBUTLER健身管 的CEO陳暐翔說。
FITBUTLER健身管 把痛點轉化成甜蜜點,透過提供客户後台管理系統及打造專屬APP,從會員管理、會籍方案、數據報表、自助門禁系統到體測數據等,整合前後端一條龍服務,為營運者與消費者雙方提供更便利的運動健身環境。
除了會員制度透明化,FITBUTLER健身管 也打破以往需要綁年約、買固定堂數的消費方式,推出「月訂閱制」模式供業者使用,以迎合現代更具彈性的消費傾向。「我們持續關注國外健身產業趨勢,並將值得學習的地方內化到系統與服務上,希望能成為台灣健身業的推動者。」
FITBUTLER健身管目前已與全台灣近百家健身房、工作室合作,服務超過六十個台灣本土和國際級連鎖健身品牌。

高中死黨赴日奇想,要成為健身夥伴們的好夥伴
運動完的飲食,比運動還重要,「JUMKICK」是少數開發乳清蛋白的台灣本土企業,目前在全台各大運動中心、民營健身房設置專屬販賣機,讓民眾便於取用,而這樣的創新,來自兩個高中就認識的老朋友。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去日本玩,對他們的自動販賣機文化很感興趣,後來就跟我們的運動習慣做結合,想研發補充體能用的飲品。」負責人邱政惟笑說:「一開始很土法煉鋼,直接買一台販賣機來研究,想起來很瘋狂。」
在外健身要準備高蛋白飲品是一件挺麻煩的事,但JUMKICK的販賣機只需行動支付或嗶卡,等待約20秒就能取得一杯適當份量的飲品,對於健身族來說相當方便。
目前JUMKICK的機器已遍佈台灣各大運動中心與健身房,富有設計感的外觀讓機台自帶高級感,完整的官網介紹、檢驗報告與保險資料讓客戶很安心,「其實JUMKICK 2017年才成立,但我們想讓消費者知道我們的經營決心跟用心,而且機台已經更新到第三代,可以透過遠端控制做到最快的故障排除,JUMKICK會盡全力為客戶做到最好,並立志成為健身房標配。」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產業菁英要讓台灣看見不一樣
至於想帶給參展民眾什麼樣的體驗,健身管希望能透過現場的軟體展示、模組互動,讓創新服務推向全世界。JUMKICK則預計會推一台機器到展場,「利用20秒的時間沖泡、洗滌,我相信看到的人都會覺得這個超級方便,花幾十塊就可以搞定,要讓大家更實際體驗到補充高蛋白並不困難。」而核心引力科技希望將Total Gym的主要產品ELEVATE Encompass帶到現場,期待讓所有愛好運動的人,認識這台適合更多人使用的健身設備,開啟自己健康的大門。
今年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首度籌組「運動科技」專區,配合行政院「台灣運動×科技行動計畫」,聯手新創業者,建立亞太運動科技的國際據點,同時為了讓民眾有最好的沈浸式動態體驗,展中也規劃有動靜串聯的週邊活動,如產業論壇、戶外運動休閒體驗區OutdoorTaipei、數位運動網紅擂台賽等,預計用完整的運動產品線吸引國際買主,讓台灣的運動科技產業持續領先世界,將台灣打造為運動科技王國。
★了解更多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資訊:https://www.taispo.com.tw/zh-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