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爆炸,年資30年急診室外籍醫師未曾見過醫療如此緊繃,民眾感慨「抗疫3年到底學會了什麼?」

中國疫情爆炸,年資30年急診室外籍醫師未曾見過醫療如此緊繃,民眾感慨「抗疫3年到底學會了什麼?」
Photo Credit: 中央社 via 中新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北京外籍醫師柏恩斯坦(Howard Bernstein)表示,他30多年急診室經歷,從沒見過如此緊繃情況。中國當前無準備、無清楚策略的抗疫方式引發民眾不滿。媒體人連清川撰文指出,歷經抗疫3年,「疫苗被穿透,ICU依然匱乏,退燒藥買不到」,農村真實情況不見報導,質疑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上海經歷首波感染高峰,救護車出車量週增逾3成

(中央社)上海市正邁入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首波感染高峰,據上海官方統計資料,上海市120救護車出車量週增33.5%,民眾急救需求激增,救護車出車安排吃緊,接診多為發燒病人或是基礎疾病患者。

上海市政府官方帳號「上海發布」26日公布,120急救市級指揮室統計資料顯示,120救護急救持續處於高位運轉,23日接到5萬1852通救護急救來電,較22日攀升4.7%;23日出車救護車5101車次,這一週量攀升33.5%,人員上工率70.3%。

《澎湃新聞》報導,上海正在邁入第一波感染高峰,急救工作面臨考驗。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南區分中心主任陳怡婕表示,民眾急救需求明顯增多,120出車繁忙,急救單位都在加班、加點工作,一個白班最多必須出車20車,接診多為發燒病人或是基礎疾病患者。

陳怡婕坦言,急救單位每天都有人身體出狀況,隨時可能面臨人力減少問題,需要動態調整排班。目前120救護接診病人多為COVID-19陽性患者,必須盡量保障急救一線人員的防護工作,盡可能地避免急救一線人員被感染。

因應疫情第一波感染高峰,上海衛健委組織黃浦、徐匯、靜安、長寧、虹口、普陀、楊浦等7個中心城區派出醫生191人支援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另也組織來自15家三級醫院的45名麻醉醫師支援市醫療急救中心。

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呼籲民眾,合理使用120急救專線,將有限資源留給高齡以及有嚴重基礎疾病患者。上海市衛健委19日發布工作提醒,要求監測120救護患者送達醫院接手情形、加派醫務人員或擴大場地以提升急診服務能量、病情穩定患者加快出院。

中國防疫急轉彎  多個核酸檢測亭暫停使用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中國COVID-19清零防疫大轉彎,嚴苛措施鬆綁,多數核酸檢測亭被裁撤、停用,或是縮減服務時間。圖為上海市街區一處未提供採樣服務的核酸檢測亭,窗口貼出「該點位今日不開放」通知。

中國疫情爆炸醫療緊繃,急診室年資30年外籍醫師未曾見過

(中央社)北京外籍醫師柏恩斯坦(Howard Bernstein)表示,他30多年急診室經歷,從沒見過如此緊繃情況:他工作的醫院每天送來的病患不斷增加,幾乎全都是年長者,許多感染COVID-19病況嚴重且有肺炎症狀。

《路透社》報導,柏恩斯坦描述的情況,反映中國各地醫療人員見證的情形:在北京本(12)月稍早突然讓原本嚴格的COVID-19防疫政策180度大轉彎後,全國爆發大規模確診潮,令醫療人員疲於奔命。

這是COVID-19疫情3年前最早從武漢爆發以來,中國出現的最大一波感染潮。首都北京的公立醫院與火葬場本月也因需求過大而難以招架。

柏恩斯坦在北京東區私立北京和睦家醫院結束「壓力龐大」的一輪值班後,告訴《路透社》:「我們醫院從上到下完全負荷過重。」「加護病房滿了」,急診室、發燒門診和其他病房也一樣。

柏恩斯坦表示:「許多人獲醫院收治,但病情沒在1、2天內好轉,所以病人沒有流動。然而人不斷被送來急診室,卻沒辦法移到上面的病房,因此他們被困在急診室好幾天。」

過去一個月,柏恩斯坦從沒治療過COVID-19病患到每天處理數10個。「坦白說,最大的挑戰是我們根本沒準備好應付這種情況。」

北京私立萊佛士醫院(Raffles Hospital)48歲外籍醫療主任朱塔爾-布侯(Sonia Jutard-Bourreau)也指出,他們面臨的病患人數是平常的5到6倍,病人平均年齡更在短短一週大增約40歲,達到70歲以上,且「都是同樣狀況,大多數病患都沒打疫苗」。

朱塔爾-布侯表示,病患和家屬來到外資的萊佛士醫院,是因為本地醫院已「超載」,且他們想取得美國藥廠輝瑞(Pfizer)生產的COVID-19治療藥物Paxlovid。但她說包括她的醫院在內,許多地方這種藥快告罄。

「他們希望這種藥能當作疫苗替代品,但藥物不能取代疫苗。」朱塔爾-布侯強調,她的團隊對於Paxlovid有嚴格開藥標準。

朱塔爾-布侯和柏恩斯坦一樣,已在中國工作約10年。她擔憂北京這波疫情最壞情況還沒到來。

中國其他地區的醫療人員告訴《路透社》,一些地方的醫療資源緊繃已經到達臨界點,因為染疫的病患和醫護人數都偏高。

中國西部城市西安的一名22歲王姓護理師透露,她的科一共51名護理師中的45人,以及急診室的所有醫護人員,全都在最近幾週染疫。「我的好多同事都確診,幾乎所有醫生都倒下。」

她與其他醫院的護理師都說,即使他們確診或輕微發燒,仍被要求得上班。

受訪的醫師表示,他們最擔心年長患者的情況。專家估計,當中有數以萬計的人可能死亡。

l41yxclk4xzewibmog714iqqr28tnv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圖為12月23日,上海一名戴著口罩的男子於殯儀館前捧著親人遺照。

中國疫情傳播快,專家:快速達峰添老人重症風險

(中央社)公衛專家黃嚴忠說,中國COVID-19傳播速度快,有意見認為愈快達到感染峰值愈好,可保證農曆春節後復工復產,這個思路風險大,老人得不到足夠保護,會引起不必要重症和死亡。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在醫學媒體《醫學界》25日報導中作出上述表示。

黃嚴忠指出,有一種傾向希望感染的人愈多愈好、愈快達到感染峰值愈好,爭取農曆春節前後達80%至90%的人感染,相當於全國人民接種了一遍疫苗,也可以保證節後復工復產。

他說,這個想法和壓低峰值思路背道而馳,有很大的風險,這和當初瑞典「群體免疫」思路差不多;不同的是,後者仍強調注意保護老年人等風險人群,瑞典的這種做法也被證明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