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防疫封控衝擊經濟3年,中國棄清零拚復甦,學者:消費信心不振是大問題,應善用上海市「對外開放」特點

防疫封控衝擊經濟3年,中國棄清零拚復甦,學者:消費信心不振是大問題,應善用上海市「對外開放」特點
上海市COVID-19疫情蔓延,民眾外出意願大減,地鐵站單日客運量驟降,上海地鐵12月25日宣布,動態調整營運情形,班距間隔拉大。圖為24日上海地鐵陸家嘴站畫面,月台僅見少數乘客。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攝 111年12月25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孫立行指出,現在最大問題就是消費信心不振,疫情反覆限制了實體消費,3年疫情也幾乎重構了市場生態,民眾收入預期下降,更不可能談消費。官方必須從提升民眾收入水平、降低失業率、改善貧富差距、創造投資等方式去逐步地帶動、重振消費信心。

中國棄清零拚復甦,學者:消費信心不振是大問題

(中央社)中國棄守COVID-19清零策略,防疫措施放寬、即將開放國門。學者認為,防疫封控衝擊經濟3年,消費信心不振是目前最大問題,加上全球經濟恐陷衰退,官方拚復甦需要多方面下功夫。

上海市政府、上海社會科學院28日下午舉辦「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線上學術沙龍,相關學者作出上述表示。

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徐明棋表示,國際經濟處在一個復甦乏力局面,歐美為了解決高通膨問題狂加息、地緣政治衝突尤其是俄烏戰爭長期化、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生產消費等3大因素打擊全球經濟復甦。

他說,多個國際機構持續下修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11月預測成長率為2.2%,相較6月份預測下調0.6個百分點,停滯性通貨膨脹尤其是全球經濟主要擔憂。

他說,全球經濟成長率下滑對於中國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尤其中國是能源、糧食進口大國。歐美經濟成長停滯,對於進口需求下滑,將對中國出口有不利影響,美國和歐盟占據中國貿易總額23.3%。

徐明棋認為,中國經濟仍在艱難復甦過程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刺激總需求不外乎透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支持,可以預期中國未來貨幣政策會與主要西方國家不一樣,走向相對寬鬆,不是緊縮。

他說,中國雖然面對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還是相對溫和,利率下降空間仍在。最為關鍵的是疫情管控政策做出調整,等到短期感染高峰結束後,內需將被激發,報復性消費會在明年第2季出現;目前消費成長動力不足。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孫立行指出,疫情期間支持中國經濟的是出口成長,在全球景氣欠佳、外部需求下降、去年同期基數偏高等影響下,中國出口數據從8月開始持續下降。

他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力拚經濟、擴大內需,把恢復消費、需求放在第一個位置,因為在全球經濟衰退,出口下滑情況下,明年經濟成長重心將在促消費、穩就業,尤其消費是經濟成長第一驅動力。

他說,現在最大問題就是消費信心不振,疫情反覆限制了實體消費,3年疫情也幾乎重構了市場生態,民眾收入預期下降,更不可能談消費。官方必須從提升民眾收入水平、降低失業率、改善貧富差距、創造投資等方式去逐步地帶動、重振消費信心。

孫立行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放出政策訊號,目的就是讓市場對於主體政策可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較能有所準備、降低衝擊風險。疫情後續經濟復甦,政策是個引導作用,基本上會有一定的連續性,避免有效性衝突發生。

重振上海疫後經濟,學者:吸引外資加大投資

(中央社)上海市歷經COVID-19防疫封城,經濟成績單不漂亮,學者認為,除了消費信心重建外,善用上海市「對外開放」特點,致力推出利多政策吸引外資、加大投資,這是力促經濟復甦路徑圖。

上海市政府、上海社會科學院28日下午舉辦「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線上學術沙龍,相關學者作出上述表示。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詹宇波提到,上海市前3季投資累計年減8.6%、經濟成長率年減1.4%,內需消費下滑更是這個城市面臨的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已經將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詹宇波認為,消費恢復需要較長時間,尤其在疫情衝擊下,企業倒閉、個人失業、收入下降,消費恢復必須耗上好一段時間,因此後續經濟恢復很大程度必須仰賴投資,上海市經濟在明年復甦的道路上,可以看到投資將起較大作用,目前在吸引外資、推動外貿等策略上仍有許多可討論處。

他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字當頭」,上海市經濟要穩就是要靠重點產業,例如,先進製造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等,官方透過推出利多政策吸引外資、加大投資,在重點產業引領下,將可以加速上海市恢復經濟活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孫立行指出,上海市最大特點是「對外開放」,這也是這個城市的機遇,拋出開放策略吸引外資,對於上海市經濟成長可以起很好的帶動作用。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