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年度藝文展覽回顧】「延續、群眾、挑戰」三組關鍵字,與台灣脈絡下的「超級特展」

【2022台灣年度藝文展覽回顧】「延續、群眾、挑戰」三組關鍵字,與台灣脈絡下的「超級特展」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能夠更聚焦在美術館的脈絡裡,筆者在這歲末年終之際,以台灣的公立美術館展覽為對象,與讀者用三組關鍵字「延續」、「群眾」與「挑戰」來回顧2022年的藝文展覽概況。然而,到底我們能不能單憑展覽參觀人數就斷定群眾對於「台灣美術」的熱潮消失?其實,有沒有可能去年萬人空巷的壯觀場景只是一個開始?

2022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台灣的氣溫驟降衝破了歷史的最低紀錄,厚重的冬被與衣物重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陪伴著人們跨入嶄新的一年,期盼著冬去春來。

然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冬天人們內心的悸動已如點點星火幽幽燃起,無法被冷冽的寒風吹滅,因為緊閉數年的國境大門早已緩緩開啟,往外跑的心思在眾人心裡蠢蠢欲動。

昔日的疫情似乎真的要結束了,或者說接近了尾聲。過去如泡影般不尋常的日子逐漸離去,漸漸地能夠用彼此的真面目示人,而迎接大家的究竟會是快樂且美好的面容還是全新且要再適應的挑戰?

為了能夠更聚焦在美術館的脈絡裡,筆者在這歲末年終之際,以台灣的公立美術館展覽為對象,與讀者用三組關鍵字「延續」、「群眾」與「挑戰」來回顧2022年的藝文展覽概況。

疫情降溫,喚醒了過去頻繁的藝術交流

「COVID-19疫情對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造成了無與倫比的衝擊。由於封鎖、封城限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大眾都無法與文物、藝文空間進行任何接觸。」

根據ICOM分別在2020年與2021進行的三份問卷調查所得到的結果,全球有將近95%的博物館,在過去兩年為了顧及訪客與館員的健康,被迫暫時關閉,進而對經濟、社會與文化等面向造成了不良影響 。

而台灣的美術館也同樣在去年受到疫情波及,被迫短暫地停止或延後早已籌備完成的藝術展覽,甚至是將展覽與藝術活動由線下轉為線上 。

直到今年,疫情逐漸趨緩,台灣的藝文活動又隨著政府政策與國際局勢的轉變,逐漸恢復昔日的盛況與多元。國內藝術活動因為能夠實際交流而變得比往年熱鬧,而隨著各國國境陸續開放,藝術家、藝術品的交流相較於過去兩年變得較為容易,許多外籍藝術家,更能夠帶著他們的作品來到台灣,進入美術館並走進大眾視野。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