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提與台灣「有識之士」協商統一,趙春山:中共進入促統進程

新任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提與台灣「有識之士」協商統一,趙春山:中共進入促統進程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從過去的經歷就可以看出,宋濤最擅長的就是統戰,所以宋濤說要準備跟台灣的有識之士開展協商。中共現在已經進入促統進程,未來宋濤的工作就是把統戰工作做到台灣內部,再加上宋濤過去也有涉外事務經歷,也會把統戰工作做到國際。

國台辦新主任談兩岸,陸媒:7次提「和平」有深意

(中央社)新任的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2日在2023年第一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新年寄語。有中國官方背景的「政知見」指出,這篇新年寄語中,「和平」兩字出現7次,文中有深意。

這是宋濤在履新後第一次對兩岸關係首次發文。《北京青年報》的微信公眾號「政知見」指出,這篇文章長約1800字,共出現了7次「和平」,並分析文中透露的訊息。

首先,「政知見」指出,「和平」是兩岸民眾的共同心聲。並舉例台灣去(2022)年的地方選舉表明,「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是台灣社會主流民意,「台獨分裂勢力操弄抗中保台不得人心,倚外謀獨註定失敗。」

「政知見」又說,2022年的兩岸關係有「兩岸一家親有具體體現,兩岸命運共同體也有生動寫照」,新年寄語中舉例了一系列台商、台生在陸發展的數據。

其次,「政知見」聲稱,宋濤在文中明確指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

新年寄語中列出2023年的工作,包含在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

在兩岸交流合作方面,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宋濤的新年寄語並稱,「只要兩岸同胞商量著辦,家裡面的事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不過,「政知見」同時指出,新年寄語中強調「反分裂、反干涉」。

宋濤在新年寄語中指出,「2022年,我們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勢力謀獨挑釁」;「2023年,我們將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堅定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兩岸同胞切身利益。」

陸委會2日對於宋濤的談話指出,中國放棄對台強制性政治框架及軍事脅迫,才能為有序交流創造條件。

《中央社》報導,對於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表示,將在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有識之士」協商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民進黨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候選人吳怡農受訪表示,宋濤或許對台灣的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不太熟悉、不太了解,台灣是民主國家,有直接民選的總統,有直接民選的立法院,任何跟台灣的政治協商,當然要直接對台灣的民選政府。

吳怡農說,他相信,台灣沒有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民間團體,會在違反民主原則的前提下、在沒有民意授權的前提下,主動跟中共、跟國台辦協商。

宋濤提一中原則協商統一,趙春山:中共進入促統進程

(中央社)國台辦主任宋濤表示將在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有識之士」協商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3日指出,中共現在已經進入促統進程,未來宋濤的工作就是對台灣內部及國際操作統戰。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宋濤日前發表文章表示,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趙春山3日在立法院出席啟思民本基金會所召開的記者會中,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中共在二十大以後,對台政策從過去集中在反獨而往促統方向轉移,宋濤這次談到統一問題,因為宋濤將來的工作就是促統。

趙春山指出,從過去的經歷就可以看出,宋濤最擅長的就是統戰,所以宋濤說要準備跟台灣的有識之士開展協商。中共現在已經進入促統進程,未來宋濤的工作就是把統戰工作做到台灣內部,再加上宋濤過去也有涉外事務經歷,也會把統戰工作做到國際。

趙春山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用宋濤,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往促統的方向走,而中共在這段期間也已經做好各種兩岸統一後的治理研究,如將來軍隊問題、國際空間問題等。

趙春山指出,很多人提到,過去一些國家發動戰爭,是因內部出問題而對外轉移注意力,而中共過去歷次對外戰爭,如中印、中蘇、中越戰爭等,也都跟內部問題有關,所以也不排除如果中共內部出問題,會拿台灣問題作為轉移。

趙春山表示,但是到現在為止,他認為習近平權力非常穩固,共產黨已經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就算中國大陸內部有問題,但不表示對台灣的看法出現分歧。

他指出,目前中共還沒有明顯的接班人出現,且目前中共內部也無人可以挑戰習近平,可見習近平不會只做短期;所以如果大陸內部出問題,應該是「後習近平時代」會出問題,因為屆時將沒有人擁有習近平的條件,來處理習近平未來所留下的問題。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