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傳鴻海失去iPhone 15 Pro Max獨家訂單,豪灑6200億元布局「印度矽谷」打造新供應鏈

傳鴻海失去iPhone 15 Pro Max獨家訂單,豪灑6200億元布局「印度矽谷」打造新供應鏈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鴻海和印度大型跨國礦業集團Vedanta於今年簽署合作備忘錄,10年內分階段投資約200億美元(新台幣6200億元),外界預期成為美中對抗下,印度成為供應鏈轉移的最佳據點。

鴻海(Foxconn)失去iPhone 15 Pro Max也不怕,重心逐漸轉往印度,除受到當地政府支持外,又和印度礦業集團Vedanta合作成立子公司,兩大集團豪灑新台幣6200億元,打造新一座蘋果供應鏈,同時鎖定電動車商機,牽動當地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

鴻海掉單也不怕,布局印度打造新矽谷

市場盛傳,鴻海恐怕將失去獨家供應蘋果iPhone 15 Pro Max的訂單,而近年崛起的紅色供應鏈將侵蝕鴻海的地位。資深投資人黃伯堃指出,「鴻海的地位不會改變」,尤其在美中對抗的格局下,包含中國立訊(Luxshare)在內的中企,無法得到太多好處,再加上近來供應鏈過度集中的風險嚴峻,尋找下一個投資的地方成為各大業者的共識。

他說無論是消費性產品,還是電動車,印度擁有人口紅利、廣大的市場,印度成為了許多外資企業投資的首選。過去10多年來,印度一直處於電子產品的貿易逆差,長期陷入赤字的困境。印度政府為了扭轉局面,也推出「數位印度」的重大政策,並設下目標2020年把電子產品淨進口額降至零。

這個政策的目標很簡單,就是通過增加投資,特別是以國外的資金,推動國內的電子業轉型,除了引資以外,印度也簡化「審批程序」,擴大投資優惠,成功地打造通訊設備、電子消費品和電動車等初級供應鏈,預計打造「印度矽谷」,目前鴻海是檯面上最大受益者。

印度超大集團Vedanta支持,豪灑6200億元建工廠

作為全球代工大廠的鴻海適時地切入了印度的供應鏈,成為美中對抗下的最佳避風港。今(2022)年6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率領團隊大動作拜訪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洽談投資事宜。

莫迪在推特(Twitter)發文,歡迎鴻海在印度擴張電子製造的產能,包括半導體產業,並強調電動車製造符合印度對淨零排放的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鴻海同時和印度大型跨國礦業集團Vedanta於今年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印度成立1家合資子公司,由Vedanta持有6成股權,而富士康則掌握剩下4成股權。

Vedanta是一間相當多元化的印度企業,業務遍及印度各大領域,包含石油和天然氣、鋅鉛銀、鋁、鐵礦石、鋼鐵、銅、鐵合金、電力、玻璃顯示器、光纖和半導體等各種業務,目前總資產達到250億美元(新台幣7750億元)。

鴻海和Vedanta計畫在未來10年內分階段投資約200億美元(新台幣6200億元),考慮在印度的和苦茶拉底省設置半導體晶片廠,因應未來由中國轉移的蘋果供應鏈,第一階段投產設定於2025年。

台韓日美等國都有投資計畫,唯獨沒中國

雙方合資將改變印度電子生態鏈,牽動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Vedanta高階主管赫巴說:「電子製造的第一階段是半導體晶片和液晶顯示器,而半導體相關產品會是28奈米、12吋晶圓,這是半導體晶片最常見的一種,用途非常廣泛,例如洗衣機、汽車、筆電和手機等。」

赫巴強調,28奈米、12吋晶圓的成熟製程晶片未來每年可產4萬顆,此後逐年攀升。至於印度的產業生態系統,屆時會有上百多家公司聚集,分別來自「台韓日美」,於此地設置工廠。他說:「我認為這會是印度最大的事情。」

對於兩大集團合作,黃伯堃強調,鴻海在印度的投資規模相當大,尤其又受到蘋果的要求,打造印度供應鏈勢在必行,而且仔細研究會發現,鴻海的重心移往電動車產業,手機、平板等業務已逐漸不是觀察重點。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