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英九再度重申,自從他上任以來,就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現狀。而所謂的「現狀」,就是「不統、不獨、不武」,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與發展。
總統馬英九今(3日)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合辦「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系列活動」視訊會議,馬英九發表約20分鐘演說,並接受學者提問。
美方邀請前國防部長裴利(William J. Perry)、美國前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馮稼時(Thomas Fingar),前北約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前美國駐阿富汗大使艾江山(Karl Eikenberry)、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陳仁宜(Lanhee Chen)等人,我駐美代表沈呂巡亦在美國現場觀看。
新頭殼報導,關於與中國的關係,馬英九再度重申,自從他上任以來,就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現狀。而所謂的「現狀」,就是「不統、不獨、不武」,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與發展,使台灣海峽完全改頭換面,由過去的「戰爭熱點」轉變為「和平大道」。他指出,因為兩岸關係穩定,讓台美關係也更加緊密,「過去7年來的台美關係,可以說是《台灣關係法》實施36年以來最好的狀態」。
以下為視訊會議轉播:
馬英九的演講全文如下:
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能夠出席本府與美國史丹大學聯合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系列活動」視訊會議,與美國的學界共同探討二戰與我國對日抗戰的歷史意義,以及當前台美與兩岸關係的發展現況。貴校在2013年4月曾與我國合作舉辦視訊會議,由美國前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主持,並有多位知名學者與談,會議極為圓滿成功,今天能再與貴校合作舉行視訊會議,相信一定能有非常豐碩的成果。
今年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的70週年。中華民國從1937年,亦即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兩年,即獨力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長達4年之久,幾乎毫無外援。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中華民國才與盟國共同對日本、德國與義大利宣戰。我國對日抗戰8年,總計有逾300萬國軍官兵與2千餘萬平民不幸喪生,高達268位將領為國捐軀,成為中華民族禦侮戰爭史上戰區最廣、戰役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犧牲最慘烈,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爭。
在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所著的「被遺忘的盟友」一書中,描述二戰期間,我國在武器裝備相對落後的情況下浴血抗敵,不投降、不妥協,孤軍牽制80萬裝備精良的日軍,讓同盟國得以在歐洲和亞洲兩個戰場取得最終的勝利。芮納‧米德教授認為,此即我國在二次大戰中對盟國的重大貢獻。
對日抗戰期間,美國對我國展現堅定的友誼。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41成立的「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 AVG),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飛虎隊」,其成立時間甚至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
由陳納德將軍所指揮的「飛虎隊」來華不到一年,就擊落至少300架日軍飛機,讓受創甚重的我國空軍得以慢慢恢復戰力。
歷史清楚的告訴我們,當我們處在亟需協助之際,美國總是適時伸出援手。1941年的租借法案與依據該法案向我國提供戰爭物資之作法是美國政府慷慨情誼的另一明證。美國在關鍵時刻對我國伸出援手,這份雪中送炭的真情令人感動。
今年中華民國政府紀念對日抗戰70週年,將會邀請羅斯福總統之孫、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珍珠港事件後5個月、亦即1942年4月轟炸東京名將杜立德將軍的後人;1944到1946年擔任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的魏德邁將軍之孫;人稱「南京大屠殺的美國女神」-曾拯救逾萬名中國百姓、其中多數為婦女的金陵女子學院代理院長魏特琳女傳教士的孫女,來華參加紀念活動,當面感謝他們先人協助我國對日抗戰的卓越貢獻,無論當時的歷史事件是多久以前發生的事。
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友誼更加緊密。美國持續對我國進行多項軍事與經貿援助,包括從1950年到1965年對我國提供了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大約相當今天的120億美元。當時的美國艾森豪總統做了許多攸關台海和平的重大決定,例如1945年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建立中華民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並依美國國會1955年通過的「臺灣決議案」,派遣海軍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他更下令派遣美國海軍協助在距大陸僅僅3公里的金門、馬祖二島上的我國駐軍進行後勤運輸。
在其第二任期結束前不久,艾森豪總統曾於1960年訪問中華民國,與先總統蔣中正發表聯合公報,宣示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規範下,兩國將共同抵抗任何對台、澎、金、馬的挑釁行為。這項宣示為我國後來的穩定發展與台海的和平局勢,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1979年美國與我國斷交,但美國國會仍火速在3個月內通過「台灣關係法」,將台灣視為美國國內法上的外國政府,要求行政部門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
我記得當時美國學者Carll. Gable曾經評論說,卡特總統跟中共建交、與台灣斷交,是行政部門對台灣「撤回承認」(derecognition of Taiwan),但國會制訂的「台灣關係法」,卻把台灣「重新承認」(legislative re-recognition of Taiwan)了,因為該法保留了除去正式外交關係外、原先美國與中華民國間所有的其他關係。
當時,我正在哈佛大學攻讀法律。一天,我在圖書館廊道上遇著指導我博士論文的Detlev Vagts教授。他對著我說,「英九,我瞭解你近日的感受。但我要你知道,對美國而言,在未被美國承認的政府裏頭,台灣是最被承認的政府」。而其後36年中的關係發展,正如同Detlev Vagts教授所描述的一樣。
從我2008年上任以來,台美雙方高層恢復互信,過去2年雙方高層官員更是頻繁互訪。去年4月美國環保署麥卡馨(Gina McCarthy)署長來華訪問,日前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芮富金(Charles H.Rivkin)也來華訪問,而我國則有多位部會首長先後訪問美國,象徵台美雙方高層互信的堅實。多年來美國一直忠實履行「臺灣關係法」及與817公報有關的對我國6項保證。過去7年來,美國對我國的軍售總額超過了183億美元,是近20年最高的時期,超過前任的兩倍。
我國也從美國國會獲得更多支持。上個月美國會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在審議「2016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時,通過強化臺美軍事交流的倡議,包括邀請我國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及「紅旗」演習等演訓,進一步提升臺美雙邊安全合作層級。
除了堅實的安全合作,台美雙邊經貿關係在這幾年也有重大進展。前(2013)年3月,在中斷5年後,台美雙方恢復1994年建立、促進貿易與投資事務會談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協商,並持續進行雙邊諮商,先後召開了12次工作會議,獲得重要的進展。
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超越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第10大貿易夥伴,而美國則是我國第3大貿易夥伴,名列中國大陸和日本之後。此外,美國在2012年11月,將台灣納入免簽證計畫,也證明是正確且大受歡迎的政策。在獲免簽待遇的38個國家中,我國是唯一與美國無正式邦交的國家。政策施行以來,台灣造訪美國的人數成長約20%。我們的國人不只仰慕美國的歷史與生活方式,也是認真的血拼客,對縮小貴我兩國間的貿易逆差,做了很大的貢獻。
綜合以上所有的發展,我們看到的是最高層互信的增加,政治、經濟、與安全合作更為緊密,顯示過去7年來的台美關係,可以說是「台灣關係法」實施36年以來最好的狀態。美國最近兩任國務卿柯琳頓(Hillary Clinton)與凱瑞(John Kerry),都曾公開肯定「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他們的評論正是台美當前雙邊關係最為適切的總結。
現在讓我談談兩岸關係。自從我2008年上任以來,就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現狀。在這樣的框架中,所謂的「現狀」,指的是「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與發展。這些政策,使台灣海峽完全改頭換面,由過去的「戰爭熱點」轉變為「和平大道」。
7年來,兩岸已簽署21項協議,陸客來台累計超過1,400萬人次,光去年一年就接近400萬人次。兩岸目前處於66年來最為穩定與和平的狀態。
過去7年來兩岸關係和平與穩定的進展,產生重要的「和平紅利」:以前兩岸關係與我國外交關係的「惡性循環」,已轉為「良性循環」,讓世界各國能在「一中各表」的概念上,同時與海峽兩岸自由互動,這是前所未有的進展。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ussel),上年(2014)4月對國會表示,「一般而言,我們極為歡迎、樂見兩岸關係在馬政府執政下取得的非凡進展。」今年2月他再度表示,「台美關係近年的發展非常有建設性,正與兩岸關係的進展息息相關。」美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最近也強調,台美非官方關係從沒這麼好過,穩定處理兩岸關係是近年來台美關係得以密切合作的重要因素。董雲裳並說明,穩定的兩岸關係,替海峽兩岸、美國及整個區域,帶來的極大的益處。兩岸應該了解這些益處的重要性,並致力建立長期和平穩定的基礎。維持密切溝通,低調、零意外的原則,讓各方得以展現自制與彈性。我們希望看到這樣的原則持續下去。這是自冷戰以來,美國首次不需要在兩岸之間選邊站,中國大陸與臺灣也都不需要面對這種困境。這就是今天台美關係「現狀」的基礎。
除了在兩岸與台美關係上尋求穩定發展之外,近年來我國也以具體的行動,在東海及南海兩大區域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我在2012年8月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主張當事各方以和平協商取代對抗,強調資源共享與合作。8個月後,在2013年4月,我國與日本簽署「台日漁業協議」,正是「東海和平倡議」精神的具體實踐,解決台日兩國間長達40年的漁業糾紛。台日漁業協議獲得國際社會普遍肯定與支持。美國國務卿凱瑞曾公開表示,台日漁業協定是推動區域穩定的典範,東海和平倡議的原則也適用於亞洲各海域。
「東海和平倡議」在東海區域達到了「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目的,也為南海和平發展,帶來示範效果。我在今年5月26日,正式發表「南海和平倡議」,希望南海相關各國能秉持「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原則,共同維護區域和平,促進區域發展。倡議發表後,美國國務院官員立刻聲明表示讚賞「南海和平倡議」,我衷心期盼在場的學者專家能夠支持我方追求和平的理念。
在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以及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 週年之際,希望各方能放下過去的磨難與傷痛,展望光明的未來。我國政府與人民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繁榮,盼各國應將歷史的慘痛教訓,化為促進區域和平與繁榮的動力。我國盼能藉由我方在促進兩岸及區域和平的成功經驗,呼籲世界各國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共同追求人類社會永續繁榮發展。也就是說,透過紀念二次大戰的勝利,可以預防未來戰端再起。
我想說明另一項觀察。華府與台北都認為,現在的台美關係是36年來的最佳狀態。主要原因為何?我認為,除了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堅實長久的友誼,還有兩個關鍵的原因:第一是成功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處理兩岸關係。第二是以低調、零意外原則與美方維持雙邊關係。
第一個原因比第二個原因更重要,沒有九二共識,我懷疑當前的現狀是否可以維持?我希望這個珍貴的範例,可以在我卸任中華民國總統後,繼續維持下去。
接下來,會議將進行雙向詢答,歡迎各位提問。最後,希望今天的視訊會議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蔡英文投書華爾街日報 提出外交政策四支柱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台美關係更上層樓」為題的投書「華爾街日報」,該投書2 日刊出,提出對外政策「四個支柱」,強調對中關係需要建立開放的溝通管道。
根據民進黨網站,投書(中文翻譯)如下:
「一個更加穩定一致的對中關係,需要透過與中國領導階層以及與台灣人民,都建立開放的溝通管道。」
三十多年來,美台關係一直都扮演著亞太地區和平及穩定的基石。毋庸置疑的,美國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夥伴;而台灣對於區域的未來,也必須做出進一步的貢獻。
作為一個極富活力的民主國家,台灣身處於極活躍也極複雜的區域,而這個區域的安全及經濟環境正持續變動中。為了要成功的在這個大環境中前進,台灣將需要對未來提出一個開放並具前瞻性的戰略。而這項工作,基本上,是建立在與美國擁有健全的經濟、國防、以及人民與人民的關係上,同時與中國保持全面且有原則的互動。
我認為台灣未來需要一個四管齊下的的對外政策:(1)擴大與美國多面向的合作;(2)找出台灣可以參與其中並有利於國際社會的國際性計畫;(3)透過貿易多元化,保護台灣的經濟自主性;(4)增進與中國有原則性的互動。
此政策的整體成效不僅取決于個別實現這四個支柱,也取決於我們如何將這四個面向做相互連結,讓台灣的國際角色呈現一個全方位的典範。如同我一再強調的,一個與美國穩固的、全面性且持續的夥伴關係,是台灣整體國家安全的基礎。在這方面,我會致力於透過聯合訓練、演習及國防工業合作來強化合作關係。
除了加強我們已經在傳統安全領域的深厚關係,同樣重要的是,台灣要如何支援這個區域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應變能力,面對包括日趨嚴重的氣候變遷,以及亞太地區日益頻繁的天然災害等挑戰。在這方面,我會致力於與美國、中國、韓國、日本以及其它志同道合的國家,展開開放性的對話,討論我們如何全面強化這個區域的人道及天然災害救援架構及能力。
在安全合作之外,我確信將我們經貿關係多元化,與美台關係的未來發展同樣重要。光是去年台美雙邊貿易就達到六百三十億美元,而台灣至今也是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在下一個經濟發展階段,台灣致力於多元化經濟成長動力來源的同時,我們必須與世界各地建立強固的經濟關係,吸引長期的外國投資並培養我們的人力資源。
台灣邁向這個目標的第一步,必須提出一個更強而有力的貿易政策,並改變一些我們與企業的互動方式以及建立更健全的架構,以增進投資者信心。在不久的將來,確保台灣已準備好成為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以及其它區域經貿協議的候選國家,這將是我的經濟政策的重要基石。遵從國際規範、減少官僚作業以及簡化我們的投資程序都是此一政策不可或缺的要素。這些措施將會使台灣更為有彈性、更具國際競爭力而且更具有投資吸引力。
台灣整合成區域貿易伙伴及加入投資協定,將會激發更廣泛的國際活動參與。身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一員,台灣已經致力於遵守無數的國際規範及框架,這也包括台灣無法成為會員或只是觀察員的組織。
而當台灣尋求更有意義的國際參與時,也已經發展出許多的能力及技能,讓台灣能夠對國際社會更廣泛的知識基礎提供貢獻。例如,身為高科技產業的數一數二的樞紐,台灣擁有很好的利基,可以協助發展二十一世紀貿易問題所需的先進國際貿易標準及規範,包括數據流通及智慧財產權的標準。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一個更穩定一致且可持續的對中關係將是我的施政重點。這需要跟中國領導階層以及跟台灣人民,都建立開放的溝通管道。去年三月的太陽花運動,社運人士佔領立法院抗議對中貿易協定的黑箱作業,這已經顯示出當台灣人民認為自己被排除在討論過程外的時候,會有怎樣的結果。
我的首要工作將是建立透明的機制,以強化兩岸的互信與合作。透過有原則的交流、合作及對話,我會確保合作的精神繼續指引兩岸關係的改善。
三十六年前,美國國會頒布了台灣關係法,凸顯我們與美國伙伴關係的本質。經歷了六任共和黨及民主黨的美國總統,透過廣泛的經濟與安全合作,我們持續維持這個歷史性的友誼。我確信,這個區域的和平與繁榮是我們雙方共同的利益,我們會強化這個關係且確保長遠的延續下去。
馬總統與美國學者視訊會議演說全文(中央社)
談兩岸關係 馬英九:盼建立超穩定框架(蘋果)
馬英九自豪:任內兩岸和平 台美狀態最佳(新頭殼)
何謂兩岸現狀?馬英九:就是不統、不獨、不武(風傳媒)
投書華爾街日報 蔡英文提對外政策「4個支柱」(自由)
如果您認同TNL的選文標準,歡迎在這裡推薦您認為「應該」要報導的新聞給我們。
Photo Credit:央廣轉播截圖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