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波疫情恐在農村爆發,四川70萬人調查感染已破8成,昆山台商:狀況慘烈只能提前放假

中國第二波疫情恐在農村爆發,四川70萬人調查感染已破8成,昆山台商:狀況慘烈只能提前放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已有10餘省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當地COVID-19感染狀況。其中,對逾70萬四川居民的調查顯示,整體感染發病已超過8成。一名昆山台商告訴《中央社》,只能用「慘烈」2個字形容昆山在地COVID-19疫情發展狀況,「很難找到沒有陽的人」。

中國昆山吳江疫情燒,台商:狀況慘烈只能提前放假

(中央社)中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昆山、吳江,台商以「慘烈」形容疫情爆發情形,直指「很難找到沒有陽的人」,只能採提前放假等方式應對。大環境欠佳加上受創連連,對經營成績愈加悲觀。

一名昆山台商告訴《中央社》,只能用「慘烈」2個字形容昆山在地COVID-19疫情發展狀況。

「很難找到沒有陽的人」,他說,辦公室裡染疫感染是一個接一個,有些人30年來連感冒都很少,卻在這波疫情中「幾乎去了半條命」,戰勝病毒過程相當地辛苦。

他說,有廠商生產線達一半以上的人感染,幾乎呈現上、下游停擺狀態,有些老闆甚至問「年終獎金可不可以不發」,這3年疫情反覆封控疊加上海封城都讓生意量大大跌落,這波疫情等於是再次打擊,經營實在困難。

這名台商表示,現在情形比過往封控更糟,先前還可以「閉環生產」,現在連要這樣做的條件都沒有了,樂觀地看,也許3個月內就可以撐過去這波疫情;往壞處想,究竟要拖多久實在不知道,後面可能還有好幾波。

他說,由於感染率實在太高了,以他所在公司來說,12月25日即提早放元旦連假,「一下這個陽,一下那個陽,反而會擔心是不是辦公環境導致人家生病」。

他認為,中國官方放寬防疫實在「太突然了」,醫療資源、公衛教育都沒有做到位,又選在病毒活躍的冬天放開。

他說,距離人民打第3劑疫苗也隔了1年多,疫苗保護力大降,卻也沒有事先規劃在放開前趕緊要大家打疫苗,一切毫無準備,資源都花在核酸檢測上。

一名在蘇州吳江某家製造業大廠的工作者說,公司員工幾乎全都染疫了,廠方在12月中就讓外地打工人返鄉了,一般來說,會在12月底結算工資後才讓人回去,不過陽性率高加上訂單減少,乾脆提早放假了。

他說,這波疫情對於其所在公司經營影響不大,因為在全球經濟景氣欠佳情況下,訂單早就被大砍,最壞的早已發生;雖然訂單量減少,不過在染疫缺工情況下,還是會鼓勵員工能上工就上工。

景氣不好、疫情衝擊等負面影響也反映在台商、台幹提早回台過農曆春節上。他說,很多台商、台幹這幾天都回台灣準備過年了,過往多會在小年夜或是小年夜前一天才返台,這也顯示現有業務量不需要那麼多人留守,不如提早放假回家去。

四川對70萬人調查,整體感染發病已超過8成

(中央社)中國已有10餘省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當地COVID-19感染狀況。其中,對逾70萬四川居民的調查顯示,整體感染發病已超過8成,據判斷已過了感染高峰,正處於防重症及降低病死率的關鍵時期。

綜合陸媒《封面新聞》和《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唐雪峰去(2022)年12月29日在央視節目《新聞1+1》上表示,四川分別在12月17日到19日以及25日到28日兩次完成了網路的問卷調查,分別有48萬人和23萬多人參加調查。四川省常住人口約有8300萬人。

他說,根據調查結果綜合研判,四川省居民的整體感染發病已超過8成,全省感染發病的高峰應該已經過了,當前正處於防重症降病亡的關鍵時期。春節前後由於返鄉和返工潮,疫情可能會出現小幅反彈。

他坦言,參加調查的農村居民比較少。農村地區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加上元旦春節期間,大量的城市人群會返鄉,擔心會出現以農村為主的疫情高峰,帶來重症和病亡。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當前,「小地方」的疫情傳播不像大城市這麼迅猛,但是傳播的持續時間比較長。隨著春節人員的返流,可能會在當地引起一波輸入性高峰。感染率還不高的地區,要盡量減少大規模的人群聚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常務副院長裘云慶指出,按照病毒的發展規律來看,重症高峰一般會在感染高峰出現的2週到3週後出現。

中國缺藥荒,防疫官員怪民眾囤藥

(中央社)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COVID-19疫情大爆發,退燒藥等常備用藥甚至止瀉藥都供不應求,防疫官員說,供藥難很重要原因就是民眾囤藥,並說變異病毒株Omicron引發的染疫絕對不是大號感冒。

中國官媒《央視新聞》訪談節目《面對面》1日晚間播出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的專訪,就中國當前放寬管制後衍生的買藥難等亂象逐一說明。

焦雅輝表示,她一直關注網路上輿情的反應,更多反應還是提到藥,衛健委的構想是各醫療機構包括基層與二級以上醫院,藥品一定要配給到位,結果現實情況還是短缺且供不應求。

至於供藥難的原因,她說:「這裡面原因很多,比如像當時零售藥店裡面被搶購一空,老百姓首先囤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焦雅輝表示,其次則是藥品生產供應也是按市場需求供貨,瞬間內需市場需求量驟增,但產能和產量的提高要時間,當然還有製藥企業的員工染疫影響生產作業等,可說是多種因素導致。

面對當前的重症病患益增,她說,中國因人口結構老齡化患基礎病老年人多,突然湧入三甲醫院特別是名氣響的三甲大醫院難以負荷,中國的醫療體系是個金字塔,很大的基數都要到塔尖去看病,供需勢必更顯吃緊。

回顧中國抗疫3年期間,起初採嚴封控,官媒更是大肆宣傳Omicron變種病毒可能帶來的危害,而放寬管制後卻改口病毒「並不可怕」。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