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衝擊太陽能產業供給,13家台廠喜迎歐美轉單效應

中國疫情衝擊太陽能產業供給,13家台廠喜迎歐美轉單效應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疫情影響的太陽能產能,而目前歐美各國正積極打造太陽能設備,整體市場供不應求,此外加上國內政策利多頻傳,共計將有13家太陽能模組業者受惠。

儘管全球經濟陷入低迷,但因中國疫情延燒,太陽能產業供給受阻,台灣業者喜迎「歐美業者轉單」,再加上「國內政策」利多頻傳,導致今年第1季淡季不淡,各大業者已經開始安排春節加班,據統計有包含聯合再生、 元晶和茂迪等13家太陽能模組業者可望受惠。

中國陷入疫情,台灣太陽能業者獲得轉單

過去十年,太陽能產業大舉從歐洲、日本和美國轉移到中國,直到今日中國佔據了太陽能產業的領導地位。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指出,目前太陽能產業太過集中於中國,成為一大問題,由於過去北京當局將太陽能模組視為戰略產業,並以補貼等政策,擴大內需市場,再壓低價格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IEA指出,中國在太陽能光電模組在製造階段已經擁有超過80%的市占率,此外,2021年太陽能材料、設備出口也突破300億美元,占過去多年貿易順差的近7%。

然而,今年一場疫情卻打亂中國太陽能產業的供給。根據《中國光伏資訊》報導,疫情解封導致終端需求觀望意味濃厚,太陽能原料矽價格開始崩跌,2022年11月每公斤均價仍在人民幣300元,12月已經下探至250元,跌幅約16%。

中國太陽能業者告訴《中國光伏資訊》,去(2022)年年底突然解封後,中國地方政府應對不及,由於沒有具體指令,大型系統商只好順勢等待,再加上農曆年節將近,人力也跟著吃緊,更不利於安裝太陽能。

近日全球經濟陷入低迷,但是在中國太陽能「供給失調」,再加上各國因應近零碳的趨勢仍未改變的情況下,訂單開始轉入台灣太陽能業者手中,太陽能模組三雄元晶、聯合再生和茂迪不得不於農曆年假期加班,生產線不停機打破過往第1季淡季的情況。

太陽能台廠共計13家上市櫃公司受惠

聯合再生執行長潘文輝接受《非凡新聞》採訪指出:「我們公司在春節的話,大尺寸會滿產滿銷供不應求,但是小尺寸部分是維持正常過年休假。」此外,他預測,今年公司因為通膨因素、升息等,導致第1季會比第2季差,下半年比上半年好,主要成長是歐美市場訂單增加。

元晶、茂迪也傳出好消息。據《經濟日報》報導,元晶因應客戶需求,農曆年生產線將持續生產,主要以生產大尺寸產品為主;而茂迪也預料能夠衝刺營運。總體而言,今年太陽能市場需求比去年強,主要市場多以歐美為主。

此外,根據證券交易所的產業資訊顯示,太陽能模組業者還包含:科風、昇貿、太極、崇越、台表科、安集、通用、中美晶、新晶投控和博大等模組業者,總計13家上市櫃公司入列,預計各大廠將雨露均霑,可望受惠轉單效應。

另一方面,台灣國內也有政策利多。行政院日前指出,政府將綠能產業列為「5+2」產業創新計畫之一,行政院並早在2016年10月27日通過推動方案,致力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目標。

其中,又以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占66.3%最高,目前行政院明確目標與推動路徑:短期目標至2020年,裝置容量6.5 GW(GW為電量單位,即10億瓦),長期目標則到2025年的20GW。此些都將推動太陽能的需求。

最後,去年12月政府已經通過,未來新增建等建築物,屋頂應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進一步推升需求。日前,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屋頂型光電裝置是有潛力的發展空間。預計本次太陽能熱潮將會持續一整年。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