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身自照:攝影互文創作解讀的多重意涵與常態氾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驚人的是,攝影的歷史發展過程所累積的成果,已不只讓互文性有效作用且已成為一種常態氾濫。回顧二十世紀下半,互文創作格外蔚為風氣的關鍵年代,究其歷史背景因素,至少有以下兩點:一則關係到一般攝影的用途,另一則與攝影藝術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
文:藍磬
一門藝術要能具有互文性的創作與接收循環,必定已達到一定程度的實踐、運用、流傳與研究,足以成為一門史學研究客體。比起其他傳統的視覺性再現藝術,攝影以其兩百多年的歷史,自然算是年輕的,而其形制在千禧年之際已曾面臨重大的改革。
驚人的是,攝影的歷史發展過程所累積的成果,已不只讓互文性有效作用且已成為一種常態氾濫。回顧二十世紀下半,互文創作格外蔚為風氣的關鍵年代,究其歷史背景因素,至少有以下兩點:一則關係到一般攝影的用途,另一則與攝影藝術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

首先,無論藝術家或觀者都已充份意識到「攝影影像無所不在」的現象。攝影在前兩世紀以來的各種發明當中,顯得格外幸運,因為它的誕生立即面對的是迎接它到來的成熟時機,即刻進入了大眾的集體意識。這個現象的討論早已經多位學者著墨。
簡言之,攝影一方面正好配合時興的實證主義哲學,不鼓勵形上思索而採科學實事的視角,另一方面又與新興的產業社會完美契合,為布爾喬亞的共和國政治服務。
從一開頭,攝影機制的研發就不斷朝著大眾化與多產化的方向努力,使得攝影無論就經濟觀點或操作的便利來考量,都努力迎合最多數的群眾,進而成為大眾文化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攝影無所不在,與現代生活緊密關聯,參與各種場合與生活中的事件,甚至也影響到我們對現實的觀感。
二十世紀以來,不但到處是影像,又有越來越多影像的影像,到頭來彷彿是自然現實在模仿影像了。經由大眾傳媒管道,影像為事物悄悄設定了一套法規,使得一切視像彷彿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則符碼,攝影催生的迷思因而更形深化。
影像成為現實生活不可少的一部份,竟也成為相機鏡頭對準的實物對象之一。如此,影像不斷積存,形成了自身的規範、標準,也累聚了自身的傳統。如此,形成了源源不絕,不斷在充實的檔案庫。這些眾人共享的影像資產,也就成為互文創作與解讀的根據。

倘若普林斯(Richard Prince)的同時代人可輕而易舉地認出借用的香煙廣告影像,反之,勒玟(Sherrie Levine)翻拍威斯頓(Edward Weston)或羅欽可(Alexandre Rotchenko)二十世紀初的影作,即使這些作品已成為攝影藝術經典作,卻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因為解讀功夫仍須仰賴一點專業知識。自十九世紀末攝影商業化以來,其型制逐漸標準化與規格化,到了二十世紀的下半葉,藝術圈開始對這樣的約束全面提出質疑。也正在這段時期,歐美國家由於攝影的考古整理、研究出版和學院教育漸行普及,使得這一代的攝影工作者前所未有地掌握了整個史觀的認識。
因此,他們可以有較多的可能性來自由決定與選擇本身相對於歷史的定位。他們發掘舊有的圖像語彙與技術,從而探究實驗新的技術方法;檢視攝影內在的種種特性,進而翻新攝影「作品」的定義和觀念,重新調整了長久以來不曾受到質疑的媒材局限和美學觀、社會價值方面的定見。
換言之,他們對攝影進行各種層面的檢討,直接在作品中表達意見:或是嘲諷,或是反省、批判。無論是攝影的社會用途、生產模式與攝影家的地位,都成為再省思的課題對象。
藉著作品,藝術家也邀請觀者共同來反省思辯。我們可以說,反省與回顧的精神標誌了那三十年的時光,大約等於所謂的攝影後現代階段。同時,這亦是攝影互文性的精神所在。
雖然互文性是二十世紀最後三十年攝影創作時興的作法,然而我們在十九世紀的作品中已可找到相當有趣的實例。有的在那看似簡單無心的表面下,經過分析,卻也足以見出攝影互文運作常見的關注點。

以美國攝影家史蒂格立茲(Alfred Stieglitz)早年拍的一張相片為例,這張相片屬於一種相當普遍的特定攝影互文類型。仔細看,可以發現它包含了一項雙重主題:分別涉及了攝影的「自然」本性與「文化」兩個層面。這張相片是史蒂格立茲於1889年於柏林拍攝的,題目是「陽光─寶拉」。
當時他正在德國念書,研究攝影化學。除了攝影之外,他本已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熟悉傳統造型藝術、音樂、文學,對於科學方面的新知也充滿好奇,滿懷求知欲。他這樣的文化背景無不對其攝影創作留下了一定的影響。
照片的內容是個室內景。一名年輕女子,即寶拉,坐在窗前寫字,也許正在寫一封信?陽光透過百葉窗斜斜地射進來,在牆面上形成黑白光影,如斑馬紋一般交錯。這一市民階級居家生活情景,不禁令人想到十七世紀荷蘭畫家,尤其是維梅爾(Vermeer)專擅的題材。
現今學者咸認為對維梅爾而言,室內景除了表現一般風俗畫所關注的家境景況與道德寓意之外,也是為了捕捉、再現或營造光影效果。十七世紀畫家對光影的關注,到了十九世紀更是成了印象派畫家與攝影家最主要的探討對象──不管從美學或科學觀點來看都是如此。

除了維梅爾之外,這張照片還可拿馬內(Edouard Manet)的油畫作為異質互文閱讀的參照:我指的是馬內為小說家左拉(Emile Zola)所繪的生活化肖像。畫中有個細節在此特別值得注意:即牆上掛有幾張尺寸縮小的複製畫片,其中一張像是馬內的畫作「奧林匹亞」,據惹內特(Gérard Genette)說是依此畫所製版畫再翻拍的一張單色照片!同樣的,寶拉的近旁,牆上、桌上也擺放貼掛了不少相片。
Tags:
pCloud 新年優惠方案總整理,趁過年買 10TB 終身雲端空間備份多年檔案與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20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
轉眼間又要過年,除了整理多年來的影音收藏之外,是不是也該趁著過年檔期入手便宜超值的雲端空間方案?看著日前 iCloud 曾發生嚴重的資安意外,MacRumors 討論區上有用戶在用 Windows 的 iCloud 同步 iPhone 檔案後,發生檔案意外損壞的狀況,並出現陌生人的照片與影片,這告訴我們檔案備份真的要慎選,且最好能做到多重備份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挽回的餘地。
資安意外頻傳,多重備份才讓人安心
iCloud 發生的資安問題,讓人擔憂起是否自己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別人的相簿中,這件事也在MacRumors 討論區上引發討論。
資料保存上比較穩妥的方式就是多重備份,利用多種管道、異地保存自己的檔案,這樣就能確保萬一檔案損壞時,還有備援資料可以使用。就算你現在使用 iCloud、Google Drive 進行單一備份,也不能保證你的檔案不會發生意外,至少選擇 2 種備份方案才是比較安全的保管方式。

經濟與安全可以兼顧,瑞士的雲端服務 pCloud
pCloud 是來自瑞士的雲端服務廠商,2013 年創立至今已有 10 年歷史,全球有 1600 萬用戶使用其服務。它的資料位於重視資訊安全的歐盟與美國,在創立帳號時可選擇資料要存放於歐盟或是美國,相比其他無法選擇的廠商多了選擇性,而且不只是存放地點,pCloud每份資料都會分散 5 份檔案儲存於多個伺服器增加安全性。檔案還會經過 256 位元 AES 加密技術保護,傳輸時使用 TLS/SSL 強化資安。如果需要更安全的保密措施,還可以選配 Crypto 加密服務。
pCloud 也有免費帳號可以使用,註冊後就有 10GB 免費空間能夠試用,不論是要體驗介面操作或是傳輸速度都沒問題。相較於其他訂閱較為單一的雲端服務,pCloud 除了月繳、季繳、年繳之外,還會不定期推出優惠的終身買斷的方案,且費用上不會有額外的設定費或隱藏性支出。若是家庭用戶,還可以選擇家庭方案讓 5 個人一起使用更經濟。





農曆新年 -85% 超優惠終身買斷方案,錯過可能就沒了
雖然現在官網活動還沒開跑,但 pCloud 確定會在農曆新年推出超優惠方案,活動期間為 2023 年 1 月 18 日至 2023 年 1 月 24 日,活動只有短短 5 天要好好把握。這檔農曆新年促銷活動是針對個人終身制方案,500GB、2TB、10TB 個人終身方案都會有優惠價格,500GB 個人終身價折扣後為 139 美元、2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279 美元、10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890 美元,折扣幅度高達 85%。
pCloud 農曆新年優惠方案:
500G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570 美元,優惠價 139 美元。
2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1140 美元,優惠價 279 美元。
10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6000 美元,優惠價 890 美元。

趁著過年好好整理檔案,選個安全可靠的雲端空間更安心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18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這次方案價格十分優惠,終身買斷不會產生每個月的費用,用越久省越多,如果你需要備份的檔案大且多,可以考慮看看經濟又可靠的 pCloud。pCloud 終身制優惠方案並不是每次都有,因此有需要的朋友就盡快購入,越早使用省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