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2023年中國春運估將逾16億人次,農村疫情高峰將至,地方政府喊出「非必要不返鄉」挨轟後改口

2023年中國春運估將逾16億人次,農村疫情高峰將至,地方政府喊出「非必要不返鄉」挨轟後改口
Photo Credit: 中新社 via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正處於疫情高峰,因為擔心春節返鄉潮加劇當地疫情,湖南邵陽縣昨(5)日發布「溫馨提示」,又喊出「非必要不返鄉」。消息一出,在網路引發許多負評,當地官方挨轟「活在上個世紀」。

湖南邵陽縣微信公眾號5日發布「溫馨提示」稱,目前,正值COVID-19感染流行高峰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又適逢春節將至,人員流動加大,聚集性活動特別是室內活動增多,可能進一步加大疫情傳播特別是再次感染風險。

邵陽官方呼籲,春節將至,宣導大家在疫情高流行期「非必要不返鄉」,避免跨地區探親、旅遊,儘量減少出行。返鄉人員要做好個人健康監測,減少聚集性活動。

《界面新聞》報導,陝西省丹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一週前發出「致全縣在外務工創業人員的一封信」,溫馨提示:「非必要不返鄉,提倡就地過年。」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新興區3日則溫馨提示「慎重返鄉」。

不過,上述各地都沒有明確拒絕在外人員春節返鄉。

報導指出,新10條發布之前,雲南省富民縣、永善縣等多地也曾明確提出,元旦春節「非必要不返鄉」。不過,新10條調整對人員流動相關防控措施後,各地相繼迎來感染高峰,地方政府宣導「非必要不返鄉,在外就地過年」的現象已明顯減少;多地改為宣導「儘量錯峰返鄉」。

湖南邵陽又喊出「非必要不返鄉」,昨天在網路社群引發熱議,大陸網友多給出負評,反問「沒放開也是非必要不返鄉,放開了也是非必要不返鄉,那不是白放開了?」、「春節都非必要,啥時候是必要?」、「這個縣還活在上個世紀?」

但也有一些網友表示認同,並指縣城醫療條件不好,確實比較緊張。

許多大陸網友仍在糾結春節是否返鄉,主要是擔憂把疫情傳播給家鄉的老人。

倡導「非必要不返鄉」挨轟,邵陽書記:歡迎回鄉

(中央社)湖南省邵陽縣昨天發布「溫馨提示」,倡導春節「非必要不返鄉」,引發輿情譁然後,邵陽縣委書記袁勝良改口稱,是擔心出現「復陽」,不是不歡迎在外人員回來過年,「我們歡迎他們回鄉」。

邵陽倡導「非必要不返鄉」後,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昨晚隨即發布「致廣大農民朋友的倡議書」,提出6點倡議,呼籲注意春節返鄉防護,減少聚集活動,內容未倡導「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頗有緊急統一口徑的意味,避免地方再出現阻撓返鄉的言行。

湖南邵陽縣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邵陽縣發布」5日下午發布「溫馨提示」稱,目前,正值COVID-19感染流行高峰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又適逢春節將至,人員流動加大,聚集性活動特別是室內活動增多,可能進一步加大疫情傳播特別是再次感染風險。

文章列出6點提示,宣導民眾在疫情高流行期「非必要不返鄉」,避免跨地區探親、旅遊,儘量減少出行。

中國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官方已連續3年在春節期間祭出嚴格封控,軟硬兼施倡導「非必要不返鄉」、「在地過節」,許多出外打工的民眾已3年沒回家過年。但「新10條」全面放開防疫後,這類引發民怨的官方倡導已近絕跡。

邵陽官方再提「非必要不返鄉」,迅速引發熱議,網友負評如潮。「春節回家還算不必要,都2023年了」、「沒放開也是非必要不返鄉,放開了也是非必要不返鄉,那不是白放開了?」、「春節都非必要,啥時候是必要?」、「這個縣還活在上個世紀?」

據《紅星新聞》報導,對此,邵陽縣委書記袁勝良稱,該文件為「內部掌握」,不公開發布,新媒體中心工作人員未經過縣委領導同意擅自發布,相關人員已被批評,該文章現已刪除。

他並稱,並不是不歡迎在外人員回鄉過年,而是擔心變種病毒給本地人員帶來「復陽」的衝擊。

袁勝良還稱,邵陽縣在外人員現在可以回鄉,沒有任何阻礙。「可以回來,我們歡迎他們回鄉,現在也有不少人回來了。」

shutterstock_1642532866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中國提前出現返鄉潮,農民工帶藥回家給老人

(中央社)距離農曆過年還有半個月,但中國已有不少人放下工作提前返鄉,多家工廠出現嚴重缺工。這些打工人不僅想念闊別兩三年之久的家人,還因為擔心農村疫情,急著帶藥品和快篩回家給老人。

財經媒體《市界》微信公眾號昨天發布「三倍薪資留不住返鄉人」,描述當前發生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現象。

報導說,今(2023)年返鄉潮提前來臨。7日,也就是臘月16日,才是春運的開始,但江浙滬一帶工廠的工人,從元旦前後便開始大批返鄉。

報導以一家工廠設在浙江台州的電動牙刷公司為例,2022年12月中旬,工廠因大批工人感染COVID-19,只能臨時停工。然而,工廠主們沒有想到,許多工人從感染到康復後,並沒有返回工作崗位,而是直接辭職回家。

報導說,工人們除了因為想念家人、歸心似箭,還因為擔心疫情蔓延到老家的縣城、村鎮,家中長輩會出現意外狀況,許多人專門從打工的城市裡揹了一些藥品、快篩、血氧儀等醫療用品帶回家。

當下最炙手可熱的醫療行業,從器材到藥品的銷售都十分緊俏,但從3日開始,即便出雙倍或3倍工資,工廠也難以找到還肯留下加班的工人。

深圳一家醫療器材工廠生產負責人李夢(化名)說,目前珠三角周邊的工廠,元旦前便已出現「用工難」問題,各工廠的工人普遍只剩下不到30%;留下的工人,7日之後也應該都會離開。

李夢的工廠有30、40人,最近接到的訂單源源不絕,但90%的工人已經都回家了。「老闆很著急想擴大產線,但估計正月初十前,市場上都找不到工人,也沒法再接單。」

李夢說,一方面大家擔心染疫,另一方面年輕人對於錢看得更淡。「10年前,出來打工的人恨不能工作到臘月29。但現在的年輕人認為快樂最重要,你多給錢也沒用。」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