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陸客防疫「放牛吃草」效果打折扣,比利時等國檢測中國航班廢水用意、作法一次看

歐盟對陸客防疫「放牛吃草」效果打折扣,比利時等國檢測中國航班廢水用意、作法一次看
圖為來自中國北京航班的旅客,於西班牙阿道弗・蘇亞雷斯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聆聽機場人員指示。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盟27國為整合各國對中國入境旅客防疫措施的不同立場召開會議,最後結論只見「鼓勵」、「建議」字眼,簡言之就是讓會員國「放牛吃草」各取所好,科學效果大打折扣。為因應中國COVID-19病例激增,多國表示將檢測中國起飛航班的廢水。這雖無法阻止病毒散播,但可一窺中國疫情蔓延程度,以及新變異株是否已在當地現蹤。

歐盟對陸客防疫「放牛吃草」,科學與政治互打折扣

(中央社)歐盟27國4日召開今(2023)年第一場會議,為的是整合各國對中國入境旅客防疫措施的不同立場,最後結論只見「鼓勵」、「建議」字眼,簡言之就是讓會員國「放牛吃草」各取所好,科學效果大打折扣,政治效果也差強人意。

擁有許多旅遊勝地的歐洲,即將迎來缺乏有效疫苗保護力的陸客解封潮,這讓歐盟各國政府的政治、經濟、社會安全算盤打得一團亂,且因申根簽證可通行27國(其中24國亦為歐盟成員),當大家政策不一,邊境防疫的效果也會充滿漏洞。

因此,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特地動用了「整合性政治危機因應」(Integrated Political Crisis Response, IPCR)機制,召集27國代表們在4日開了6小時的會議。最顯著的結論是「強烈鼓勵」會員國採取境外篩檢政策,也就是要求自中國離境的旅客出示起飛前48小時內Covid-19病毒檢驗陰性證明。

法國和西班牙先前已分別宣布採取這項措施,歐盟會前原本釋放「絕大多數」國家傾向此做法的訊息,但結論仍是沒有拘束力的鼓勵性質。比利時國家通訊社(Belga)報導,比利時衛生部長范登布羅克(Frank Vandenbroucke)在歐盟會議後當晚立即宣布跟進境外採檢政策。

歐盟共識結論之二是「鼓勵」會員國隨機篩檢自中國入境的旅客,以及抽驗來自中國班機上的廢水。前者在義大利已經自行實施,且做法是全面強制篩檢、隔離陽性者;後者則是參考比利時的政策,這個不針對個人檢驗的「事後追蹤」做法,目的在於掌握是否有新變種病毒在中國出現。

奧地利也在歐盟會前就宣布對中國班機廢水採檢措施,並針對過去陸客蜂擁的靜謐湖畔小鎮哈爾施塔特(Hallstatt)汙水廠廢水抽驗。奧地利在歐盟會議前傾向反對篩檢個別旅客,觀光部長克勞斯-溫克勒(Susanne Kraus-Winkler)去年底曾表示,中國解封代表「旅遊市場最重要的亞洲來源即將回歸」,凸顯經濟與防疫考量的兩難。

由此可知,歐盟原本想要避免會員國各自為政,部分國家也期待歐盟共同政策可減少他們獨自面對中國政府的壓力,但27國最後共識卻只有「廣納」各國措施但不強求一致行動,等於讓大家「自掃門前雪」。

其實歐盟轄下的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ECDC)一直強調,因歐洲民眾染疫率和疫苗防護力夠高,加上病毒變異過程等科學理由,所以無需擔心中國解封會使歐洲傳染再度流行。

但這個「科學根據」也可能因中國政治體系而變得不太科學,歐洲媒體引述的多位病毒專家都提到中國官方數據的不透明、不可信,使他們主張仍須管控、追蹤中國入境旅客,避免依賴中國提供資訊而來不及因應新變種病毒。

在歐盟會議前,中國外交部門便已警告歐洲國家別對陸客採歧視政策,否則將遭報復。外界推測中國的反擊做法之一,就是利用農曆春節假期引導陸客抵制特定國家,不讓他們獲得「報復性旅遊」商機。

不過,就像歐盟達成沒有強制力的建議因應措施,讓邊境防疫管理效果大減,中國政府對人民前往簽證相通的歐洲國家,多半也只能「放牛吃草」了。

GettyImages-1245919311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來自中國的旅客進入法國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Paris-Charles-de-Gaulle airport)的COVID-19檢測中心。

比利時澳洲等國檢測中國航班廢水,用意、作法一次看

(中央社)為因應中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病例激增,多國表示將檢測中國起飛航班的廢水。這雖無法阻止病毒散播,但可一窺中國疫情蔓延程度,以及新變異株是否已在當地現蹤。

《法新社》整理這項措施的相關資訊如下:

  • 怎麼做?

過程涉及檢驗中國入境班機廁所內的尿液和糞便混合物,接著分析廢水,以大致了解有多少比例的乘客感染COVID-19,以及感染何種變異病毒。

地方當局在飛機降落後直接收集廢水,並送往實驗室檢測,一旦發現病毒,就會對其基因組進行定序,以確定是否為已知的亞變異株。雖然也可以收集整個機場的廢水,但那樣無法確定樣本來自哪個國家。

  • 哪些國家這樣做?

比利時、加拿大、奧地利和澳洲等國已表示會針對中國班機進行廢水檢測,多國衛生官員4日建議加強廢水檢測後,預計歐盟也會跟進。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也在考慮採取這項措施。

  • 為什麼?

中國上(12)月開始取消嚴格清零措施以來,感染率持續飆升。包括美國在內幾個國家已表示,要求從中國抵達的乘客提供陰性證明,此舉激怒北京。

相較之下,檢測廢水並不會阻止COVID-19陽性者入境,但日內瓦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所長、流行病學家法拉歐(Antoine Flahault)表示,這些樣本對了解中國現今狀況提供了線索。

  • 較不具侵略性

法拉歐說,檢測廢水有助填補漏洞,「在缺乏可靠數據的情況下,知道30%至50%中國乘客是感染者很有用」。

這也能讓各國了解或許改變疫情散播路徑的可能新變異株,就像2021年的Omicron。

衛生專家警告,中國病例激增可能為新病毒株提供肥沃的溫床,與在機場檢測到訪的乘客相比,檢測廢水更容易進行,侵入性也小得多。

  • 侷限

法國病毒學家馬赫夏(Vincent Marechal)說,雖然檢測廢水「非常有效」,但無法提供機上感染或變異株「全貌」。

侷限之一是廢水只能檢測在飛行期間用過廁所的乘客,收集、檢測、定序和分析調查結果都需要數天時間,無法迅速針對結果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