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局勢:從核武到接班人,2023年我們會看到怎樣的金正恩?

朝鮮半島局勢:從核武到接班人,2023年我們會看到怎樣的金正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要製造戰術型核武,北韓首先必須製造出微型核彈,能夠裝載入小型導彈當中。全世界目前尚未見到證據顯示平壤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情報界在2022年大部分時間裡都在等待北韓測試這樣的裝置,但是相關的測試並沒有發生——這很可能將會出現在2023年。

North Koreans celebrating New Year』s Eve in the capital Pyongyang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北韓民眾在平壤慶祝新年

北韓的2022年是破紀錄的一年。

它在這一年發射的導彈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多。事實上,北韓迄今為之發射的導彈裡有四分之一是在2022年飛上天的。也是在這一年,金正恩宣布北韓成為了核武器國家,而且這些武器會一直存在。

這使得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態勢升級到了2017年以來的最高點,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還威脅要以「炮火和怒火」對付北韓。

如今,接下來會是什麼?

核武進展

2022年,北韓在武器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它在年初就測試了為攻擊韓國而設的短程導彈,之後就測試了能夠以日本為目標的中程導彈。

到年末,它已經成功試射了其迄今為止最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7,理論上它能夠瞄凖美國本土的任何一處。

。

Photo Credit: BBC News

金正恩也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門檻。在9月宣布北韓不可逆轉地成為核武國家之後,他聲稱這些武器不再只用於避免戰爭,而是可能被用作先發制人和攻擊,來贏得戰爭。

在年末之際,他召集了執政勞動黨的成員,列舉出他在2023年的目標。

他任務單上的頭等大事是「大幅增加」核武器的生產。他說,這必須包括大規模生產更小型的戰術性核武,可能用於與韓國作戰。

據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核武專家安吉特・潘達(Ankit Panda)所說,這是最重大的進展。

要製造戰術型核武,北韓首先必須製造出微型核彈,能夠裝載入小型導彈當中。全世界目前尚未見到證據顯示平壤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情報界在2022年大部分時間裡都在等待北韓測試這樣的裝置,但是相關的測試並沒有發生——這很可能將會出現在2023年。

金正恩的「新年願望」清單上的其他事情包括間諜衛星——他聲稱會在今年春天將它發射上太空軌道;還有更可靠的固態燃料洲際彈道導彈——這能夠比現有型號更出其不意地攻擊美國。

於是我們可以假定,2023年將會同樣很有2022年的感覺,平壤將會繼續積極地測試、完善和擴大其核武器庫,而不顧聯合國的制裁。

確實如此,進入新年不到三個小時,它就已經進行了它的第一次導彈測試。

但是,潘達卻說:「來年的多數導彈發射可能不會是測試了,但是演習,因為北韓現在已經凖備將它的導彈用在可能發生的戰鬥中了。」

還談判嗎?

有如此多的目標要進行,北韓領導人不太可能選擇在今年與美國重回談判桌。上一輪無核化談判在2019年崩盤,自此之後金正恩就沒有再表現出對話的意願。

其中一種思路是,他在等待自己有最多籌碼的一刻。直到他毫無疑問地證明北韓有能力對美國和韓國造成破壞的時候,他才會回到談判桌上談條件。

另一方面,在過去一年,北韓與中國及俄羅斯走得更近了。曾在美國政府任職20年、現在供職於開放核網絡(Open Nuclear Network)的北韓問題分析人士李敏英(Rachel Minyoung Lee)表示,北韓很可能正在對其外交政策作根本性的改變。

「如果北韓不再將美國看作是其安全與生存的必須,這就會對未來核談判的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她說。

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

與此同時,朝鮮半島緊張不安的局勢正在發展。

每一次北韓作出被認為是「挑釁」的事,韓國——有時候還有美國——都會作出回擊。

這是從2022年5月開始的,韓國新總統上任,承諾對北韓採取更強硬立場。尹錫悅的指導理念認為,阻止北韓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軍事力量回應。

他重新開始與美國進行大規模聯合軍演,對此北韓表示抗議並發射更多導彈。這開啟了一個用軍事力量以牙還牙的循環,雙方都曾出動戰機到邊境,並向海面發射炮火。

Kim Jong-un (fourth from left) at a meeting

Photo Credit: KCNA / BBC News

在新年致辭中,金正恩聲言要「大幅增加」核武器生產

上周,局勢有所升級,北韓出乎意料地發射五架無人機進入韓國領空。韓國未能將它們擊落,暴露了其防務當中的一個弱點,引發韓國民眾的擔憂,而此前他們通常都對北韓的各種舉動不以為然。

韓國總統聲言,首爾將會對北韓的每一次挑釁予以還擊和懲罰。

監察北韓的朝韓風險組織(Korea Risk Group)執行長奧卡羅爾(Chad O'Carroll)預計,在2023年,這可能會導致朝韓的直接衝突,甚至造成人命傷亡。

「北韓或者韓國任何一方的回應都可能令事態升級,我們可能會看到實際的交火,無論是不是有意。」他說。

一個失誤或者誤判,情況就有可能急轉直下。

北韓國內狀況

同樣迫切的一個問題是,2023年對北韓人民來說意味著什麼?

他們已經經歷了與全球疫情有關的三年嚴厲邊境封鎖。為了阻止新冠病毒傳入,甚至連貿易都暫停了,人道組織相信這導致了嚴重的糧食和藥物短缺。去年,金正恩罕見地承認有「糧食危機」。

2022年5月,北韓承認有第一次病毒爆發,但是幾個月後就宣布已經戰勝疫情。

所以,2023年會是北韓與中國邊境重開的一年嗎?人員進出和供給能夠重新恢復嗎?

中國的重新開放帶來了希望。北韓據報已經在為居住在邊境附近的民眾接種疫苗以作凖備,但是由於其醫療系統不可靠,李敏英持謹慎態度。

「除了緊急狀況,比如經濟接近崩盤之類,在疫情大流行於全世界範圍內被認為已結束之前,北韓都不太可能會全面重開邊境,特別與中國接壤的邊境。」她說。